指向文本情境的标点符号教学

2024-04-14 19:55
中学语文 2024年3期
关键词:感叹号腰鼓安塞

孙 思

教材经典文本搭建了丰富的文本情境,只要合理运用,就能引导学生对标点符号进行深度学习。可以从“人物解读”“主题理解”“情感体悟”“意境营造”等四个方面推进标点符号教学。

一、以分析标点符号丰富对人物的解读

经典文本中,标点符号的丰富运用往往能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学时,如果能够抓住标点符号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就能更全面丰富地理解人物形象。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句话中省略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根据前后文推断分析,应该含有“你可千万别想不开去做傻事”的意思,与前文中母亲的“扑”“抓”的动作与“忍住哭声”的神态结合在一起,使母亲担忧、心疼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生与寿镜吾先生读书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学生的朗读,中间没有使用标点来标识句读停顿,那是因为学生不解其意。不加任何标点,巧妙地将学生对文意一知半解,却又在先生的要求下不得不一通乱读的活泼可爱的孩童形象描绘了出来。而寿镜吾先生则读得沉醉其间,这从连续运用两个象声号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他摇头晃脑、入神自得的形象也就鲜活立体了。

二、以分析标点符号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破折号可以起到标示注释的作用,有的作者会运用破折号以加深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中有体现: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破折号解释了感动的缘由,恰好是本文主题的核心所在,即荷叶对红莲的庇护象征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庇护,进而升华出对母爱的赞美。

在文本(尤其是回忆性散文)主题彰显之处,往往都是情感积聚最为强烈的地方,但这也有例外之处应当引起关注。请看杨绛《老王》中的句子:“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按理而言,杨绛在此要表达对老王的愧疚,情感应该是比较强烈的,以感叹号收尾更加合适,但文章却在平静的陈述语气中结束。细细品读,这样写,其实是更能体现杨绛先生对这件事的冷静思考的。她的心里,深深地揣着一分不安,反思的力量由此而生,杨绛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敢于自我解剖的良知便体现了出来。

三、以分析标点符号强化对情感的体悟

书面语不能像口头语那样以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或者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情感,而必须要依靠标点符号来表示。因此,书面语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可以在对语气和停顿的标注中来揭示人物的情感。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上有几种较为特殊的情况。

其一是标点符号的连续使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将问号和感叹号结合在一起来表达人物情感:……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表面上看,问号是先生在生气的表现,“你们这群小崽子,不好好上课,竟然到处乱跑?”但是在句子末尾又加上了一个感叹号,则显得意味深长了,联系到后文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这一句可知,先生是表面严厉而内心却慈祥和蔼的,所以“!”所饱含的感情恰恰是对之前生气的调和,应是蕴含着长辈对晚辈满满的爱怜之意。

其二是标点符号的陌生化使用。朱自清《背影》一文的最后几句话很有意思: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变,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朱自清父亲的这段文字极具情感张力:“我身体平安”,言外之意是你不用担心我。“唯膀子疼痛厉害……”又把自己当前的病情很严重烘托而出,目的已经非常明了,即“我的身体很不好,你赶紧回来看看我”。正常的写法,应该是多加几个感叹号,甚至是可以用感叹号连用或者省略号的留白来强化自己的情感表达,但他却偏偏选择全以逗号来表述,究其原因,是因为之前与朱自清产生了隔阂而不便于直接开口,就把自己的情感隐忍起来了,这让朱自清有更深的触动与愧疚。

其三是打破常规不用标点符号。这一点在现代诗歌的创作上非常明显。因为现代诗歌的分行,重点不是语意的停顿,而是受到节奏韵律、文字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而诗以言志传情,现代诗歌对标点符号的取舍绝不是完全地随意的,而要服从于情感表达的需要。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就大胆地在某些地方选择放弃使用标点符号,既实现了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又很好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四、以分析标点符号完善对意境的营造

部分标点符号由于自身的特性,可以帮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完成对文学意境的营造,从而获得更加美好的文学阅读体验。如省略号可以标示余意未尽的情况,在行文中恰当使用,可以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联想。

请读《安塞腰鼓》中的一段话:“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分号的连续使用,让几个句子一气呵成地排布下来,把安塞腰鼓以一种直观而强烈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这些意象会快速在我们的脑海中重新架构组合,让我们在读完之后还久久沉浸其间:见过安塞腰鼓的人也许会勾起曾经观赏的回忆,没见过安塞腰鼓的人也许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原上刮起的豪迈旋风。

教学中不能把标点符号只当作单纯的语法知识进行应试化的教学,而应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经典文本,在具体的文学情境中去了解标点符号的特点,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猜你喜欢
感叹号腰鼓安塞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感叹号
安塞剪纸
啊,腰鼓山
【完美!】
找点
安塞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见水治理技术探讨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
感叹号不可随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