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贤
农业关系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小农生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经济处于快速转型期。随着大量的农业新型主体的兴起,中国的小农生产并没有完全被大生产替代,而是不断表达其自身的韧性并且存续至今。
关于小农生产能否存续、以怎样的方式存续,学术界曾引起热烈的讨论。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小农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提出:“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灭亡和衰落。”(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56页,第370页。恩格斯还强调,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以后,应该尊重农民自愿加入合作社。他说:“在我们夺得国家政权的那一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第一,法国纲领的论点是完全正确的:我们预见到小农必然灭亡,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其灭亡。第二,同样明显的,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赔偿,都是一样),像我们将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56页,第370页。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恩格斯意识到小农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是仍需要存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延续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小农会逐渐被大生产排挤,特别是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中,小农经济绝对不会有什么繁荣。虽然小农的消亡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但是其仍会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他在分析资本主义农业趋势时指出:“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其过程要比工业中复杂得多。就是在工业中,发展的基本趋向也往往同资本主义的加工活扩大到家庭等等现象交错在一起。”(3)《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1页,第81页。关于小生产是如何得以在资本主义农业发展中保持其自身的生存,他有这样具体的表述:“完全排挤小生产,对于大地产也是不利的,因为前者能向它提供劳动力……小农业在不再是大农业的竞争者,而成为大农业劳动力的供应者的时候,是可以得到巩固的。大土地占有者和小土地占有者的关系越来越近似资本家和无产者的关系。”(4)《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1页,第81页。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历史与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出发,肯定了小规模农业在现阶段的合理性。他指出:“我国小农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的本源性制度。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5)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398页。他还从中国与西方国家人均农业土地占有情况比较的角度出发,分析我们的农业发展道路:“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多数地区要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63—64页。因此,他认为,我们在农业发展规模方面不应该一刀切,要从我国农业资源分布的特性出发,强调并非所有地方都适合开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地构建与各地实际情况相适合的农业发展模式。
中国自农业现代化转型以来,致力于改造传统农业。中央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的政策,其工作重心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完善土地流转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改革农业经营制度、引导工商资本下乡、鼓励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发展等。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的经济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渐渐增加,小农户的生存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被压缩。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为什么小农生产仍然存续?熊春文、柯雪龙通过对华北某村庄的调研,从乡村社会角度分析,发现小农户通过生产小组的互助合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效地降低了农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此外,由于规模经营主体的外乡人身份、资本主义式的经营理念等因素,导致其在农业经营活动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生产成本。由此,规模化经营主体通过政府农业政策上取得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7)参见熊春文、柯雪龙:《小农农业何以存续?——基于华北一个村庄的个案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持类似观点的还有陈义媛,她从乡村社会层面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遭遇的困境。(8)参见陈义媛:《资本下乡——中国农业转型的双重路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85—102页。
2021年至2023年期间,笔者围绕珠海白蕉镇水产养殖户进行了调研。当地养殖户主要从事海鲈鱼养殖,也有部分养殖盲曹鱼、虾等其他水产品。笔者在调研期间曾亲自参与到当地水产养殖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对于重点的调研对象,观察的时间基本覆盖其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前期养殖水环境的培养、选苗育苗、分塘、出鱼等。本文试图从小农户生产的视角出发,探索其在中国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存续下来的深层次原因。由于个案研究的局限,本文观点不能完全代表其他地区与行业的状况。
珠海白蕉镇是海鲈鱼养殖重镇,其海鲈鱼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该镇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海鲈鱼的产业化养殖。白蕉镇昭信村干部号召当地农民从事海鲈鱼养殖,并且将大量的种植土地改造成适合海鲈鱼养殖的鱼塘。在这一时期,昭信村的大多数海鲈鱼养殖户通过这一产业发家致富。周边村庄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村民养殖海鲈鱼。目前白蕉海鲈鱼已成为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地方产业。
白蕉镇自当地海鲈鱼养殖产业化发展以来,尽管兴起了越来越多的规模化经营主体,但是仍然存在为数不少的家庭养殖户。直到2017年,在以海鲈鱼养殖闻名的昭信村中,仍有三分之二的养殖主体是散户。(9)参见罗因:《多管齐下助海鲈“游”得更远》,《海洋与渔业》2018年第10期。为何当地的水产养殖户能够在与规模化养殖公司的长期竞争中存活下来?本文试图从小农户生产的视角出发,从小农户灵活的农业计划、家庭劳动力投入与组织优势和兼业生产三个方面剖析小农生产得以存续的缘由。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谚语说明农业生产需要计划。相对于养殖公司统一化的规定,小农的养殖计划更灵活、高效。小农户和大型养殖公司相比,很突出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正是这种灵活的农业生产计划,一方面使得小农户更容易对生产资料进行合理的安排,以达到控制成本和降低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得小农户更容易调整养殖的进度,实现收益最大化。
根据自家情况自主选择养殖的品种对于农户来说十分重要。白蕉当地水产养殖户一般会根据需要选择养殖单一水产品,或者在多个鱼塘兼养不同的水产品。一般而言,对家庭养殖户来说,同时养殖两种以上的水产品这一养殖方式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益处:方便日常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可以跟兼业工作相协调;有利于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在农业经营中降低风险。
首先,方便日常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家庭养殖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兼养不同品种的水产品可以使养殖户提高其日常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精细度。其原因在于,海鲈鱼最佳的喂养时间是固定的,分别是早上6点左右和下午6点左右,如果全部鱼塘都养殖白蕉海鲈鱼,农户难以在大概一个小时的最佳喂养时间内在多个鱼塘完成饲料的投喂,而兼养不同品种水产品的养殖户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有的家庭养殖户同时养殖海鲈鱼和盲曹鱼,盲曹鱼跟海鲈鱼的喂养时间是可以错开的,这样就可以更加合理、高效地安排喂养工作。
大规模养殖户和水产品养殖公司一般都是单一养殖海鲈鱼,其弊端是很明显的。资本方一般都会遵循投入-产出最大化原则,安排雇佣劳动者投喂尽可能多的鱼塘。白蕉当地某养殖公司的农业雇佣工人平均每人投喂40亩以上的鱼塘。这种劳动力安排方式确实最大化地实现了对劳动力的压榨,但是其养殖效果却是不理想的。虽然雇佣工人在一定的时间勉强能够完成其工作量,但是却难以有多余时间对鱼塘进行更精细的观察。家庭养殖户由于可以自主选择养殖不同品种水产品的方式,所以比单一养殖大户和养殖公司的雇佣工人更容易投入较多的时间来观察鱼塘,其投喂的效果往往也更理想。
其次,家庭养殖户能够自主选择养殖相适应的水产品,从而与兼业工作相协调,做到两头不耽误。有部分养殖户没有选择养殖海鲈鱼,而是将全部鱼塘都用来养殖盲曹鱼。如养殖户何某,他解释为什么选择养殖盲曹鱼时说:“养殖海鲈鱼的喂养时间跟我的工作时间相冲突,下午投喂的时间比盲曹鱼早,天还没黑之前就需要完成投喂,而养殖盲曹鱼则可以在自己下班回家以后稍微晚一点点再进行投喂。”(2022年5月9日)
最后,家庭养殖户自主选择养殖品种,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鲈鱼养殖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其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当地农户自养殖海鲈鱼以来,面临的养殖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水质问题、饲养不当或自然灾害等,导致大量死鱼;在销售阶段,由于价格不理想导致亏损。对于家庭小农户而言,选择养殖某一水产品犹如进行一场豪赌,而兼养不同的水产品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如养殖户冯某,2009年开始海鲈鱼养殖,现阶段承包有80亩鱼塘,其中有13亩养殖海鲈鱼,20多亩养殖黄花鱼,20多亩养殖盲曹鱼,暂时还有20多亩鱼塘闲置着。他在谈及2021年盈利情况时,不禁唏嘘:“去年基本上没有赚到钱,是因为养殖叉尾(又名青冈鱼)的时候,翻了一个塘,亏了几十万元,其余的鱼塘小赚,最终差不多打了个平手。”(2022年5月16日)可见,合理的农业计划,特别是与农户自身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养殖策略,有利于农户将经济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而水产品公司往往是单一的养殖模式,由于要完成固定的产量,几乎养殖同一品种的水产品。资本密集型水产品养殖业具有较高的风险,单一养殖某一水产品容易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小农户与养殖公司不同,不需要服从上层的安排,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划来进行养殖品种的选择,不得不说这是家庭养殖户的一个重要优势。
此外,小农户还会采取轮养的方式,他们通常不会连续两年在同一片鱼塘养殖同一种鱼,原因在于一直养殖同一种鱼往往会导致鱼发病概率提高。养殖公司则通常都养殖同一种鱼,容易导致鱼发病,从而影响产量。如养殖户傅某,经营了四个鱼塘,其中两片塘养虾、两片塘养海鲈鱼,他在这么多年的养殖中都没出现特别大的死鱼问题,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所采取的养殖策略:他每年都会将海鲈鱼和虾两个品种的养殖地相互间进行轮换,以降低水产品发病的概率。
海鲈鱼达到一级鱼(0.9~1.3斤)正常的养殖周期大致是10个月。有经验的小农户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通过农业生产技术上的操作,例如设定托筛(又称分筛)的频率、控制饲料投喂量等方式,以此加快或减缓其生长速度,从而达到调整养殖进度、提高经营效益、降低养殖风险等目的。
一般来说,赶头批鱼能卖好价钱,因此许多养殖户都想方设法赶头批鱼。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养殖前一年的年底提前放苗,这种方法有个弊端,这一时期的鱼苗购买成本比较高,而且在冬天放苗存活率很低,有的养殖户会出于赌一赌的心态提前放苗,小养殖户一般不会这样做;另一种方法是在年初放苗养殖一段时间以后,挑出里面比较大条的鱼苗分到另外一个鱼塘进行养殖,许多养殖户会采取这种方法培养头批鱼。养殖户冯某说:“由于我最近没有勤加喂养海鲈鱼,也没有挑大条的海鲈鱼出来分塘赶头批鱼,后续的海鲈鱼养殖计划会因此再进行调整。”(2022年5月16日)
首先,分筛这一做法有利于帮助有需要的养殖户追赶进度。有的养殖户由于放苗时间延迟了,按照正常的生长周期,出鱼的时间会晚于其他的养殖户,这样或许会导致不容易出鱼或者价格不理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养殖户们可以通过提高托筛的频率、增加饲料投喂量等方法来加快海鲈鱼的生长速度,以此追赶上其他养殖户的进度。
其次,调整养殖进度可以提高经营效益。海鲈鱼是高度市场化的一种农产品,不同时期的价格波动幅度很大,因此养殖进度的调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养殖户冯某在养殖计划中会通过预判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来调整海鲈鱼养殖的进度,常见的是通过设定托筛的频率或控制投喂的饲料量来控制鱼的生长速度;养殖公司的雇佣工人则不一样,他们主要听从养殖公司管理层人员的安排,养殖计划一般是早已固定好了的,不会让雇佣工人随意调整。
最后,调节海鲈鱼生长的速度,也是农户降低养殖风险的一种方式。养殖户冯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当养殖的海鲈鱼达到出鱼标准即1.2斤时,突然发现此时的出鱼价格不理想,如果坚持出鱼则会导致亏损。这时比较明智的做法就是通过减少海鲈鱼投喂的量,延长海鲈鱼养殖的时间,将1.2斤的一级鱼养成1.5~2斤的大鱼再出售,这种做法有可能会扭亏为盈。他说:“这种处理方法虽然因为延长海鲈鱼养殖的时间会耗费更多的饲料、药剂等成本,但是鱼的量也明显增加了,在价格幅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大鱼的收入还是要比标准鱼高一些的。”(2022年5月16日)
由此可见,小农户由于其较小的农业规模,在农业生产投入和生产速度调节方面的计划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或者自身的情况随时调整。船小好掉头,相比于养殖公司统一化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小农户的农业生产计划显然更具备灵活性。
自饲料工业化发展与普及以后,珠海白蕉镇的海鲈鱼养殖户已经完成由传统小农向社会化小农的转变。养殖海鲈鱼以前,当地的大多数农户是养殖四大家鱼的。当时的农户是可以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维持生存的,鱼塘周边可以种植作物,鱼塘边上的青草可以作为鱼饲料。这与马克思对小农经济的论述有相似之处,他指出:“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10)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7页。自海鲈鱼饲料工业化养殖以后,当地的农户已经摆脱传统小农生产方式,成了社会化小农。他们通过购买商品化的膨化饲料来养殖海鲈鱼,其他的生产资料包括农业机械、药剂等都是通过农资市场获取的。白蕉海鲈鱼家庭养殖户尽管深深嵌入农资市场之中,但是通过其家庭劳动力的组织优势,依然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资料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白蕉镇水产养殖业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家庭养殖户在养殖环节通过增加劳动力投入,比养殖公司的雇佣工人更容易做到对生产资料的节省。下面从水产养殖药品、农业机械、养殖饲料这几类农业生产资料的日常使用情况进行探讨。
1.药品的合理化使用
1990年代以来,饲料工业化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由此,对鱼塘水环境改善、水产品保健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海鲈鱼饲料营养物质利用率为25%~30%,剩余的70%~75%以废物的形式进入养殖环境中,以每667平方米产量5000千克、饲料蛋白质含量40%、饲料系数1.3计算,养殖1个周期,每667平方米池塘的海鲈产生1 820~1 950千克蛋白质,养殖系统负载量大。”(11)王广军:《鲈鱼高效养殖致富技术与实例》,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第118页。可见,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池塘水中会产生大量蛋白质。因此,养殖户需要定期检查鱼塘水质进而分析是否需要用相应的药物。与养殖公司相比,家庭养殖户会根据自身养殖情况更合理地选择、使用相应的药物,这使得其无论在经济性还是养殖效果方面都有更优的表现。
对于如今饲料工业化普及以来的海鲈鱼养殖行业,不精于计算是难以在竞争中存活的,当地的养殖户家庭成员中至少会有一个成员对养殖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的选购和运用有着充分的研究。如养殖户傅某的妻子就是他们家里面最擅长购置农资产品的家庭成员,她关于养殖药剂的购买体现出精打细算。对于“怎么挑选药品”的问题,在她看来:“一方面看药的效果好不好,如果某公司有几种药的效果都不错,那就会一直用这个药。有的药商很会用药,服务态度好,也会考虑。也要看价钱,有的药的效果跟其他药商的药差不多,但是价格贵很多,比如差个五块钱以上,那我肯定选择便宜的那些药,不需要帮验水也行。我一般不会在固定一家公司买药,会在几家公司之间购买。”(2022年5月20日)
此外,水产药品市场竞争相对激烈,这有利于家庭养殖户获得外界的技术支持。养殖户傅某的妻子曾这样介绍当地养殖药店的营销情况:“用药的人是不用自己去找的,他们会上门的。关系好的药商,会天天来帮自己验水。我有两三个较好的药商,有的三两天来一趟,有的每天都来一趟。以前是自己拿水到药店那里去验,是因为以前药店没这么多,竞争没这么大,养殖户自己去店铺。现在药店竞争加大了,开始派业务员去巡鱼塘。”(2022年5月20日)
可见,在药品使用方面,家庭养殖户往往会花费大量的精力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的养殖药品,而药品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也为小农户带来技术支持,这些因素使他们能够高效使用水产药品。对养殖公司来说,虽然其聘请回来的员工也具备一定的养殖经验,但是在药品日常使用方面,往往采取宁肯多放的原则,使得其在药品使用方面增加了不少成本。
2.农业机械的高效利用
对于鲈鱼养殖业来说,增氧机是不可或缺的。家庭养殖户在生产器械的选择和使用上,会选择一种最经济适用的方式。在海鲈鱼养殖中,占支出比重最大的农业器械是增氧机,家庭养殖户在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与使用方面,与养殖公司相比也是存在自身优势的。
在农业机械的日常使用方面,家庭养殖户会以增加劳动量投入的方式来节省电费支出。许多家庭养殖户为了节省用电量,会选择只开启最低数量的增氧机,通过增加自己的巡塘时间来确保养殖情况的稳定。养殖户傅某的妻子曾这样比较养殖户与雇佣工人关于农业机械使用的区别,她说:“经营自家鱼塘的我是可以有这些操作的:会根据天气情况来决定开增氧机的数量,如果天气好,每个塘可以少开一台增氧机,或者晚上多开一台,早上少开一台。但是,打工的人就不一样了,为了安全,为了少做一些工作,他们会把增氧机全开,因为成本不用自己支付,是老板支付的,老板多付一点电费,自己可以少巡一点鱼塘。”(2022年5月20日)傅某家经营了20亩的海鲈鱼,分两个鱼塘养殖,共有10台增氧机,根据这家农户的增氧机使用方式,每天可以节省两台增氧机半天的工作时间,每个月大致能节省650元电费。
可见,在农业机械使用方面,家庭养殖户出于节省成本考虑,通过增加劳动投入等方式,减少农业机械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省电费支出的目的。这是养殖公司雇佣工人难以做到的。
3.饲料的合理投喂
饲料是海鲈鱼养殖生产要素中投入占比最高的,“珠海市每年需饲料17万~19万吨。饲料是养殖的主要投入品,占养殖成本的75%”(12)王广军:《鲈鱼高效养殖致富技术与实例》,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第118页。。养殖户一般用饲料系数来衡量饲料的应用效率,饲料系数指的是每100斤饲料能产生多少斤的海鲈鱼。白蕉海鲈鱼家庭养殖户的饲料系数普遍高于养殖公司,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养殖户在投喂环节投入了更多的劳动。
与养殖公司相比,家庭养殖户饲料的使用效率相对较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其在投喂过程中花大量的时间专注于观察水面状况。养殖户不会过多地浪费饲料,在投喂结束时会将剩余的饲料捞走。养殖公司聘请的雇佣工人在投喂时一般达不到农户的细心程度,宁愿多投喂饲料以确保海鲈鱼有充足的食物供给,也不会花太多的心思考虑饲料浪费情况。
此外,由于许多养殖公司的雇佣工人负责看管的养殖鱼塘面积一般比家庭养殖户更大,因此难以像家庭养殖户那样在最佳投喂时间完成投喂工作,从而导致其饲料系数普遍低于家庭养殖户。
在白蕉海鲈鱼养殖业中,大多数小农户都是以夫妻搭档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伯恩斯坦对于男性与女性的分工持以下看法:“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影响或支撑这些关系的意识形态——为我们理解社会分工提供了最广泛的案例。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些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而且超出了家务劳动的范围,延伸到了包括农业系统在内的其他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之中。”(13)亨利·伯恩斯坦:《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汪淳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9页。与养殖公司相比,小农户的这种夫妻搭档经营模式更能体现分工的优势。养殖公司管理人员通常只对雇佣工人做出简单的生产分工。据了解,曾在养殖户冯某鱼塘旁边的养殖公司是这样分配劳动力的:100多亩的鱼塘由3个人(其中一个是参与分红的管理人员,另外两个是雇佣工人)负责农业生产,每个人负责打理40亩以上的鱼塘。养殖公司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一般都是给雇佣工人安排尽可能多的工作量。虽然这种工作安排方式也可以让雇佣工人勉强完成农业生产工作,但是其劳作的质量是远远比不上小农户家庭劳动力的。
家庭劳动力组织形式其中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高度默契,他们会根据个人优势进行分工协作。譬如男性家庭成员负责体力活,女性劳动者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有的养殖户家庭,女性劳动者负责将饲料准备好,男性劳动者负责投喂工作。
在田野调研中,养殖户傅某的妻子这样描述他们夫妻俩日常的农业生产、生活工作分配方式:“鱼塘日常的工作主要是投喂饲料,我去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我丈夫负责喂鱼,我丈夫接小孩的时候,我就负责喂鱼。大家都是很自觉的。”(2022年5月20日)可见,这种夫妻搭档在日常劳作的过程中是十分默契、自然的,往往也是高效的。养殖公司的雇佣工人则是另外一种分工模式,每人负责经营一定的养殖面积,采取分工责任制,一般都是自己经营好自己的养殖鱼塘,在合作协调方面是远远比不上夫妻搭档的。
在小农户的经营模式中,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都是自家人,一般都不会过多计较得失,因此,如果有劳动力中途需要退出工作,也会较容易获得其他家庭劳动力的及时补充。养殖公司的雇佣工人之间是不容易做到这一点的,甚至会因为劳动力的突然退出而造成摩擦乃至矛盾。
在养殖户冯某的家庭中,两兄弟分别经营几十亩鱼塘。哥哥养殖海鲈鱼和黄骨鱼,弟弟养殖盲曹鱼。在他们家,这一分工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当其中一位家庭成员不能参与劳作的时候,另一位家庭成员能够迅速接替对方手头的工作。这一案例说明在家庭劳动力组织中,劳动力的相互替换是非常方便的。不仅如此,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家庭内部劳动力由于经常保持沟通,大家整体上对其他家庭成员分管的水产品养殖情况是较为清楚的,即使出现劳动力替换,也不至于由于不了解养殖情况而影响农业生产。相较于养殖公司而言,家庭养殖户在劳动力成员的调配方面往往可以有更大的容错率。
在当地,许多海鲈鱼养殖户都是以夫妻搭档的形式组织农业生产的,家庭劳动力成员之间配合默契。与养殖公司相比,家庭养殖户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省去了高昂的员工监督成本。养殖小农户是为了自家的经济收益、为了整个家庭的现实和未来而工作忙碌,家人之间不仅有经济联系,更重要的还有情感联系、情感依托,其农业劳作不需要人来监督,完全是自觉自为的。而养殖公司雇佣的劳动力则更看重利益,开小差的事情时有发生,养殖户老板还要在管理上用心,经常要走动监督或者通过监控视频监督。这个过程也是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时间的。
总而言之,家庭养殖户由于其家庭劳动力分工协作的高效性与灵活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且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能够具备较高的容错率。相对于养殖公司的雇佣劳动力模式,家庭劳动力的组织形式无疑是更优越的。
珠海白蕉自海鲈鱼养殖工业化转型以来,相当一部分农户在经营海鲈鱼养殖的同时也兼有其他的工作。白蕉周边有良好的就业环境,包括工业园区等,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当地农户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从巩固农业经营的角度出发,海鲈鱼养殖户可以通过兼业工作,拓宽其收入来源的渠道,使其农业经营更具稳定性。
一般而言,农户们考虑是否兼业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养殖规模、家庭劳动力数量等是密切相关的。总体来看,当地家庭养殖户的兼业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1.家庭全部劳动力都兼有非农工作。这部分农户一般养殖一些与自己工作时间相匹配的水产品,养殖面积不会太大。养殖户何某就属于这种情况,夫妻俩都兼有非农工作,丈夫在村委会上班,妻子在周边的医院工作。他们共同经营的鱼塘面积不大,总共只有20亩。在当地家庭养殖户中,所有的劳动力都兼有非农工作的案例是不多见的。
2.一部分家庭劳动力成员有兼业工作,另一部分劳动力全职经营鱼塘。这类兼业农户,其农业经营一般是最为稳定的。因为既有非农收入的补充,也有充足的劳动力维持农业生产。如养殖户冯某,家里从事农业劳动的有三个人,两兄弟是固定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他们的母亲在村委会上班,在上班前夕和下班回来都会帮忙投喂饲料。他们可以经营的鱼塘面积也是相对较大的,共经营80亩鱼塘。这类兼业户在当地较为常见。
3.养殖户本人外出从事兼业工作,另外聘请一个代管人员帮忙从事农业生产。如某养殖户在周边镇上从事公务员工作,其40亩鱼塘平时交给一个代管户经营,自己平时下班会亲自查看鱼塘的养殖情况。
白蕉海鲈鱼家庭养殖户的这种兼业模式使其经营具备稳定性。(14)陈晓玲、聂志平:《乡村振兴背景下空巢小农就地兼业的价值、动因及优化路径》,《现代化农业》2022年第12期。通过兼业,家庭养殖户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支撑水产养殖业。在白蕉镇从事水产养殖的兼业农户大多数都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如村干部等。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兼职养殖户的工作地点离鱼塘不能太远,一般都是在该镇的范围以内,以保证他们可以随时回到鱼塘处理突发状况,许多有兼业的养殖户本身就是在村委会上班,因为离鱼塘近,地理位置便利;另一方面,村干部或其他拥有一定社会资源的农户,更了解村集体资源的相关情况,也比其他养殖户更熟悉国家农业政策,对于市场信息了解的渠道也更多。在当地,这一类农户跟饲料商的关系往往都比较密切。由于这类养殖户具备上述有利条件,使得其在海鲈鱼养殖经营中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与当地普通的小农户相比,他们一般可以相对从容地进行农业经营活动,在完成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兼业,同时,其兼业工作的性质也有利于巩固其农业经营。
自海鲈鱼养殖饲料工业化发展以来,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兼业工作占收入的比重在不断降低。海鲈鱼养殖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水产养殖投入的成本比以前高太多,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农户将会有很大的经济损失,可能会远远超过其兼业所能获得的收益。因此,养殖户一般会综合考量是否兼业以及如何兼业的问题。有学者从农民兼业的“成本代价和收益”的角度进行分析:“空巢小农会根据农活的季节性特征在农余时外出兼业,兼业范围大多是在农村附近的地域,极少数兼业群体会远距离跨越省市兼业。由于空巢小农选择兼业转移不仅包含空间距离变换的直接费用,还包括消耗时间资源的间接成本,甚至还在外出获取岗位信息,来回流动寻找工作等所消耗的时空成本。”(15)陈晓玲、聂志平:《乡村振兴背景下空巢小农就地兼业的价值、动因及优化路径》,《现代化农业》2022年第12期。在白蕉镇水产养殖户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有兼业的农户一般都是以水产养殖为重心,在确保鱼塘正常经营的前提下才会外出兼业。
在调研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部分农户选择全职经营鱼塘,没有从事其他非农工作。之所以选择全职经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在当地能找到一份工作时间跟经营鱼塘不冲突的工作并不容易,工作地点跟鱼塘距离不能太远,工作时间比较自由,这样才能同时兼顾鱼塘的经营与兼业工作;另一方面,当今的海鲈鱼等水产的养殖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十分巨大,有的养殖户宁愿花大量时间巡塘以规避养殖风险。
总体而言,部分兼业农户由于具备非农收入作为补充,在水产养殖行业中更加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
尽管珠海水产养殖户凭借小农生产方式的独特优势,得以在农业转型中存续下来,但是随着养殖户嵌入农资市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维持其农业经营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中国现阶段仍存在大量的小农。在农业转型过程中,如何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兼顾小农户的发展,成为十分重要的议题。
黄宗智先生提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悖论”,并指出:“资本化并没有带来相对应的农业雇工的大规模增加。伴随资本化的不断加深,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小规模家庭农场。”(16)黄宗智、高原、彭玉生:《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的农业发展》,《开放时代》2012年第3期。应该说,这种悖论普遍存在于当前中国的广大农村当中,这不仅是资本的内在限度的体现,也是中国农业生产的特殊所在。
因此,在农业转型过程中,如何安置大量的农业人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农业雇佣者,那么与当下增强农民主体性的时代要求是不相吻合的。中国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民主体性的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是农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如此看来,将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养殖户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关乎农民主体性,也关乎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是新时代推进“三农”工作不应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中国农业转型中,小农自身的韧性为其生存打开了空间。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小农是难以走出一片广阔天地的。从世界各国的农业实践来看,小农户的发展是完全离不开政策环境支持的。历史地、长远地看,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只有规模化粮食产出的经济意义,尽管这方面是至关紧要的,但是除此之外,它还关乎当今农民生活的质量,而这一点的重要性远胜于纯粹的经济意义。所以,在推动当今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充分考量到小农户的利益,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要尽可能为小农生产提供一个良性的政策支撑环境。正如范德普勒格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农村和农业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左边是小农农业的延续,右边是西方技术的引入。哪一种路径会更受重视?给小农提出的建议是什么?通向未来的道路是哪一条?这其中,政府的角色尤为重要。”(17)扬·杜威·范德普勒格:《农民的未来在哪里》,载叶敬忠编:《农政与发展当代思潮》(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47页。也就是说,政府角色层面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对小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临中国小农在未来长期存在的这一国情农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他曾谈道:“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1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64页,第64页。他强调,中国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1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64页,第64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农业发展方向的论述,对于今天中国农业转型过程中如何协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的关系,以及小农户在城乡资源流动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资本、人才、土地要素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