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食品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4-13 11:04刘晓娟曹庸魏剑波周爱梅
食品工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化学食品

刘晓娟,曹庸,魏剑波,周爱梅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州 510642)

“食品化学”是食品专业学生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品的主要化学组成、性质及其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产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加工性、贮藏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然而,在“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侧重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且普遍存在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割裂”、德育元素内容和形式单一,以及缺乏对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等问题。基于此,针对“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设计、教育方法和实现路径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以期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助力健康中国伟大建设,并为食品专业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考。

1 “食品化学”的课程育人功能

1.1 立德树人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方向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唐代韩愈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的核心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2]: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对于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品质和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既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关系和谐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3],强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对于提高公众饮食健康,推动食品行业品质提升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如何将家国情怀、责任和担当等自然地融于教学中,就要深入挖掘“食品化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课程思政”改革拓展了“食品化学”课程的“三度”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三大基础支柱分支学科之一。课程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一门基础应用科学。课程是食品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涉及的学生群体大。立足“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树立科学、创新、客观积极的学习观的同时,达到4个学习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学习目标

根据“食品化学”的课程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食品相关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该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

1.3 课程建设基础为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提供“肥沃土壤”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化学”课程历经20多年的发展,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较好成绩,包括打造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展慕课化建设和推广应用,获批广东省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级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和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始终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课程前期建设基础为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途径,在食品专业课程乃至其他类课程改革中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与融入

2.1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设计

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产出向导”的教育体系(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4],“持续改进”的质量观(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5]。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从国家大政方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食品行业热点问题和法规、职业理想和道德,名人故事和创业历程,国内外食品领域研究进展等方面[6],把多元化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知识中,通过直接引用、案例渗透、视频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有机融入课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7]。根据“食品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经过多年的积累打磨,教学团队全力打造融入“思政教育”,对食品化学知识内容中蕴含的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进行梳理(如表1所示),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有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

表1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表

2.2 举例说明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与融入

为更详细真切地展示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以“食品化学”第三章“蛋白质”中的“功能性质”的教学内容为例,对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课程思政的知识点与思政要素融合如图2所示。

图2 举例说明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式

3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实现路径

3.1 业务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教学团队助力课程思政的实施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食品化学”课程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教学队伍。授课教师既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和工程背景,又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开发课题,是广东省功能食品活性物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天然活性物工程技术中心核心成员,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对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市场动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讲授时,能够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社会热点问题和行业法规等,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对食品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知。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作为“食品人”的自豪感,以及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热情。

3.2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融合“课堂讨论教学”“案例式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基于PBL模式”“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8-12]。如在讲到蛋白质的组织化时,采用PBL教学法,以大家生活中熟知的肯德基 “植培黄金鸡块”为例,让学生真切感受科技改变生活,让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度思考“黄金鸡块”背后蕴含的科学问题,同时拓展“人造肉”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譬如在讲到碳水化合物美拉德反应的利弊时,以星巴克咖啡丙烯酰胺超标新闻事件为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分析和解决行业及生活中食品化学相关问题,深刻认识食品中化学反应“两面性”。案例式教学不仅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提高学生对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自主搭建的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学银在线慕课学习平台、超星直播系统及学习通,形成线上线下同步、老师与学生合作学习与评价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并构建动态、多元化的线上线下双重考核模式,既强调考核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考核其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环节的动态全过程,同时强调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这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改革,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激励其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极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13]。

图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总体设计

3.3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推动课程思政的开展

确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要素比例,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两部分[14-15]。“食品化学”课程的考核方法和成绩构成见图4。加大过程性评价比例,过程性考核包括对学生进行课堂考勤和练习(5%)、学习通在线课程作业(15%)、在线课程讨论(10%)、课堂提问和讨论(5%)、慕课平台观看视频(10%)、访问平台次数(5%)等综合考核,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50%。并且在过程评价中,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德、能、勤、绩”等多方面表现进行考核,由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考评的形式来完成。专题报告分小组进行,以资料信息收集、PPT制作和翻转课堂等形式完成。通过让学生完成课程拓展,包括课程论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课程重要知识点的“解读”)、案例分析(结合行业或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应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和课堂分享(结合国内外文献和行业进展,展示章节重点内容)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期末考试试题中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热点问题等案例分析试题的比例,提高学生的代入感和社会责任感。着重考核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围绕学生“创新思维、价值取向、团队协作”等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图4 课程考核方法和成绩构成

4 课程改革成效与反思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扎实构建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课程具体特点,构建适应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和策略,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建设课程思政元素库,编制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表,落实课程隐性育人功能,在学生和校内外教师中对课程思政探索的成效进行了调查(图5)。

图5 调查问卷框架图

改革的成效调查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知信行”、接纳度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开课前只有35.14%学生会主动运用“食品化学”知识思考生活现象,说明在思政融入课堂前,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能力很局限,这也凸显出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对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课堂上有94.59%学生能明显感觉到课程中的思政点,且绝大部分认为思政内容与对应理论匹配度高、衔接自然、时间占比合理,结果显示课程教学能合理安排对应知识点的思政内容,思政元素的导入切换自然。

二是重点调查新型课堂对学生“知信行”的影响。首先,思政融入课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输入上,94.59%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增强学生对“食品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在输出上,学生对“食品化学”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能力都得到强化。思政融入课堂增强学生的“三观”培养和思维锻炼,学生认为课后个人的辩证思维得到提升,能更客观全面看待事情,有97.3%学生认为该课程有助于扩展思维、增强创新和钻研精神,同时有助于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在学习中增强爱国精神和责任担当。除5.41%态度不明确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均表示融入思政的课程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引领作用。思政融入对学生行为起到一定指引作用,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推动89.19%学生主动接触科研实验或做其他具创新性的事,并指引学生在面对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上(如地沟油、伪劣产品)坚定地说“不”。结果表明,新型课堂从知识和信念的角度提升了学生的认知,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联系实际、举止行动上均切实起到引导作用,反馈效果良好。

三是受调查学生对思政课堂的接受度与整体评价,学生十分认可并愿意推崇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在课程中结合思政元素的做法让97.3%学生对“食品化学”课程更感兴趣,说明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接受度较高。

同时,客观正视存在不足,学生期待“授课中插入互动话题”“授课中插入视频”“学生分享实例”等多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思政内容上最期待“学术前沿进展”元素,其次是“优秀企业/产品介绍”“名人趣事”“现实应用事例”“国家方阵政策”元素的融入。综合来看,81.08%的学生对该课堂的整体评价为“很好”,18.92%的学生评价为“好”,个别学生给出“增加了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互动性较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视野”的正面评价。

5 结语

“食品化学”课程肩负国家新时代食品人培养的重任,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因此,在扎实推进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深入挖掘与专业课程密切相关、与时俱进的家国行业思政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至关重要。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下,凸显思政元素的思想性、前沿性与多元性,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实现在知识传授中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课程思政模式改革的良好效果,可为专业内其余课程乃至其他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化学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造假必严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