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2024-04-13 01:19:10侯智鹏郑强华钟胜扶世杰
保健文汇 2024年1期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针灸

文/侯智鹏,郑强华,钟胜,扶世杰

在临床上,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可称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顾名思义,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膝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继而出现关节间隙狭窄、软骨退行性病变等异常病变[1]。一旦患病,患者的膝关节出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性变化[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了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后,第二大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疾病类型[3]。临床研究显示:在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具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征象的数量多达90%,其中约有15%的人群已经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4]。针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以非甾体抗炎药为常见。虽然药物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但患者在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后,会增加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5]。为此,临床上亟待寻求一种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干预方案。而中药外敷治疗作为一种中医特色治疗方案,凭借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特点,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期间于我院骨科就诊的120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范畴,首先采取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编号,编号设定为1~120,将所有编号为奇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编号为偶数的患者作为联合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布如下。

对照组:男性36 例,女性24 例,其年龄分布为57~73 岁,平均年龄为(64.82±0.18)岁,病程区间为3 个月至5 年,平均病程为(2.15±0.35)年;联合组:男性33 例,女性27 例,其年龄分布为56~74 岁,平均年龄为(64.57±0.43)岁,病程区间为3 个月至5 年,平均病程为(2.67±0.33)年。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的组间比较得知,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入院行X 光片检查结果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临床诊断标准;(2)未合并严重精神、认知功能障碍;(3)自愿参与此次临床研究;(4)通过伦理学审核者。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器官功能异常及恶性肿瘤疾病;(2)中途退出此次临床研究;(3)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药方组成如下:老桑枝、川加皮各25g,牛膝、独活、桂枝、千斤拔、党参、威灵仙、黄芪、蕲蛇各20g,黄柏、苍术、三七各15g,甘草5g、红花6g、制川乌8g。将上述药方研磨成粉剂,并将其与白酒混合后装入纱布缝制的布袋中,将其蒸至30min,自然冷却,使其温度略高于皮肤表皮温度后于患侧肢体膝盖外敷,20min/次,3 次/d。

1.2.2 联合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选择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30mm×0.25mm),取穴位如下:患侧梁丘、鹤顶、血海、内膝眼、足三里、阳陵泉、犊鼻、阿是穴。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使其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保持身心放松,并将软枕放置在腘窝处。常规皮肤消毒后行针刺治疗,采取平补平泻法,以患者出现酸胀感为适宜。于内膝眼、犊鼻穴实施温针灸治疗,并于针柄处放置一根长度约为2cm 的艾条,将其下端点燃。为了避免掉落的艾条烫伤皮肤,需于针灸穴位放置纸垫。留针30min。为了防止出血,需用医用消毒棉签压迫针刺部位。

两组患者的疗程均设为10d,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VAS疼痛评分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 周、干预后2 周、疗程结束四个时间段,借助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对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准确评估;采用1~10 的数字代表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数值越大,患者的疼痛症状越严重[7]。

1.3.2 WOMAC评分

应用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 周、干预后2 周、疗程结束四个时间段的骨关节炎指数进行评估与分析,分别从疼痛、晨僵、日常活动等方面进行专项评估,分值设为0~96 分,且其病情与分值呈负相关[8]。

1.3.3 中医症候积分

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活动障碍、关节肿胀、局部压痛三种临床症状进行专项评分,均采用0~3 分计分法,其分值与临床症状呈负相关,即临床症状越严重,其分值越高。

1.3.4 生活质量评分

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SF-36 量表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准确评估。该量表的计分方式为百分制,且生活质量随着分值的增加而显著提升[9]。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工作借助SPSS 22.0 版本软件来完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临床比较采用T 检验;数据临床检验标准:P<0.001。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AS疼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 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联合组各时段的VAS 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AS 疼痛评分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AS 疼痛评分比较 (±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1 周 干预后2 周 疗程结束对照组 60 6.28±0.22 4.59±0.21 3.76±0.14 3.12±0.18联合组 60 6.31±0.19 4.02±0.18 3.11±0.09 2.41±0.09 T 0.799 15.963 12.871 27.327 P 0.425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WOMAC评分比较

据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的WOMAC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分别接受不同的临床干预后,联合组各时间段的WOMAC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WOMAC 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WOMAC 评分比较 (±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1 周 干预后2 周 疗程结束对照组 60 76.85±0.15 63.98±0.42 54.65±0.25 50.46±0.24联合组 60 76.82±0.18 59.87±0.23 50.72±0.28 43.81±0.69 T 0.991 66.483 52.781 75.824 P 0.323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联合组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

组别 n 活动障碍 关节肿胀 局部压痛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0 2.31±0.09 1.84±0.16 1.92±0.13 1.31±0.14 1.89±0.11 1.15±0.15联合组 60 2.29±0.11 1.36±0.14 1.89±0.16 0.95±0.15 1.92±0.08 0.67±0.08 T - 1.090 17.488 1.127 22.528 0.823 14.514 P - 0.277 <0.001 0.261 <0.001 0.487 <0.001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分别接受不同的临床干预方案后,联合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具体如表4 所示。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0 63.98±0.32 74.81±0.19联合组 60 63.95±0.35 86.92±0.38 T 0.490 39.719 P 0.525 <0.001

3 讨论

在临床上,骨性膝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局部损伤及炎症损伤的疾病类型。现代医学认为骨性膝关节炎与患者的年龄、地理因素息息相关,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患者的软骨基质代谢失调、软骨下骨板损伤、炎症等因素。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功能性障碍等不适症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大多数患者青睐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10]。按照疾病分期的不同,临床上也采取了差异性的诊疗原则。对于轻度及中度患者,主要以缓解其关节疼痛为诊疗原则,需尽可能采取无创治疗方案,如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氨基葡萄糖类药物,这也是临床上普遍采取的治疗方案。而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临床工作者发现大多数患者在服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也成了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一大弊端。

为了提升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一些临床工作者主张将中医特色治疗融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其中以温针灸、中药外敷法为代表。其中,温针灸是一种将常规针刺与艾条治疗相结合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在针灸与艾条的双重作用下,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共同起到温经散寒、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软骨细胞的快速恢复,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地缓解,加快其康复步伐[11]。而中药外敷是将中药成分制作成粉剂并蒸至高温后冷却,覆盖于患处,共同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此次临床研究所用外敷药方中所含当归、赤芍、川芎、红花等中药成分均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之功效;桑枝、独活等中药成分则有着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之功效;白芍养血柔筋、镇痛。上述药方相辅相成,共同达到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效。在中药外敷方案的应用过程中,促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促进膝关节充分吸收药物,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部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单一中药外敷治疗与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两种方案。回顾其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在应用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同时其生活质量评分也由干预前的(63.95±0.35)分提升至(86.92±0.38)分,较对照组显著提升,VAS 疼痛评分较治疗前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增加。这也充分说明了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临床上具备的重要应用价值,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也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上所述,相较于单一中药外敷治疗,将其与针灸联合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上,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同时也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性关节炎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