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锦丽
本文选择我院收录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0 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诊断此类疾病期间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的具体价值。详细内容展示如下。
本次对照实验选择的临床患者均为确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具体抽取患者的范围为2021 年1 月到2022 年12 月,我院收录的确诊患者70 例。在征得对方同意之后对患者进行随机分配,采用的方法是随机双盲研究法,得到两组患者,均为35 例,随机确定为观察组乳腺癌患者和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整理之后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范围分别是25~78岁和26~80 岁,平均年龄分别是(42.63±4.91)岁和(43.12±5.26)岁,两组患者的囊块直径分别是(2.12±0.14)cm 和(2.09±0.15)cm。剔除对本次研究持有反对意见和不配合的患者,最终得到可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数据差异满足P<0.05,说明所选数据可以作为学术讨论的资料。
本文选择的对照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检查期间沿用之前的超声技术,所选超声设备为PHILIPSIE33 超声仪器,该设备具备7~10MHz 的探测频率范围。探测期间,患者仰卧在检测台上,临床检查人员使用超声探头对患者乳腺位置进行多切面检查。检查期间所选检查对象为患者的乳腺,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囊块,如果有需要借助超声设备确定其大小、位置以及形状等。临床检查期间还需要对患者腋窝区域的淋巴结进行扫描。而观察组的患者临床检查期间使用的是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这种技术下判定患者是否存在乳腺癌病症的标准为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1-2]。当浓度低于140mol/L 这个标准的时候判定为良性,如果浓度数值高出标准则判定为恶性。检查期间,X 线钼靶选择设备为具备自动曝光能力的GE 全数字化乳腺机,临床检查期间需要CC 和MLO体位的摄片资料。
使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的时候选择设备为PLILIPS 3.0T MR,进行平扫检查,需要使用横轴位TSE 序列的T1WI 以及T2WI-DIXON 序列;动态增强扫描时,在高压注射器下选择3.0/s 的流速静注普海司造影剂后分别进行七期扫描,后期找出乳腺肿物描绘乳腺动态曲线分析肿物性质。
表1 两种临床检查技术的数据比较表[n(%)]
判定两种检查方法实际成效的时候选择临床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三项指标,根据资料得出三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是:
本次数据分析选择工具为SPSS26.0。将收集的数据键入软件,自动处理数据,得出结果满足P<0.05的条件,说明所选数据可以使用。
通过数据结果比较可以发现,在三个对比指标中,使用多模态影像技术的观察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数据满足P<0.05 的条件。具体数据展示在表格1 中。
1913 年,该技术首次应用到乳腺癌临床检查中。这种方法的空间分辨率较高,可以有效区分软组织区域,因此这种技术在乳腺癌临床检查方面得到了快速推广。但是这种技术难以精确区分囊块实性,并且检查期间存在一定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会产生一定损伤,因此这种检查方法不宜用于哺乳期、妊娠期以及年龄不足35 岁的女性患者。
3.1.1 屏片乳腺X线摄影
X 光机最开始为1996 年应用到乳房疾病临床检查上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在检测乳房是否存在肿瘤的时候精确度更高,能够检测到患病区域砂粒大小的钙化区域以及密度不均匀区域。X 光机在乳房临床检查期间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发现早期钙化情况。临床医学证明了,年龄超过40 岁的女性定期使用X光机检查可以提升早期乳癌的诊断率。而这类疾病早发现就可以提早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但是X 光机的拍摄清晰度不高,往往需要多次排查,这会增加辐射风险。
3.1.2 全视场乳房X光成像
世界上首次出现这种技术是在2000 年左右。该项技术出现之后将数字化技术和影像资料相互结合,降低了影像资料保存的成本和破损率。同时借助网络技术可以远程传输数字化影像,这为远程问诊奠定了基础。该项技术的图像显示更加清晰,范围更大,因此成了乳腺癌检查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弥补了年龄不超过40 周岁,还存在经期生理现象女性的临床诊断空白。
3.1.3 乳腺导管造影
这种技术最开始用于检查乳腺乳孔症状,使用对比剂之后该项技术可以用于检查主导管和分支情况。这种检查技术在溢乳症状临床检查方面应用广泛,该技术可以清晰发现早期乳房病灶或者是乳房出现微小钙化的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技术。
3.1.4 对比增强数字乳腺X线摄影
2003 年,医学领域有小样本研究资料表明该项技术可以清晰发现乳房是否出现恶性病变。这种X线摄影检查技术在检查乳房病灶期间可以有效区分病灶的性质和类型,比如检查期间可以根据强化速度判定是否为恶性肿块。这种技术结合数字减影技术可以细化处理检查图像,有助于降低因为致密乳腺而造成误诊的情况。临床上应用该技术之后极大地降低了病灶探查的错误率,极大地提升了乳房病灶检查的准确率,尤其是对致密型乳腺癌疾病检查效果较为理想[3]。
3.1.5 双能量对比增强数字乳腺X线摄影
这种技术指的是对比增强的数字乳腺X 线技术的升级版,借助不同的电压达到获取更加精准图像的目的。这种技术下临床检查的图像经过减影处理之后可以有效提高脂肪和腺体组织的检查准确性,进而可以有效区分患病区域是否存在病变血管或者是钙化情况。
3.2.1 乳腺MRI平扫
这种技术在发现肿瘤形状的时候效果理想。MRI技术下可以精确检测出患者的病灶部位和形状。一般来说,检查出的病灶区域形状规则,边缘存在光滑表现,并且病灶分布呈现出均匀状,那么这类肿块多是良性;反之,影像中发现肿块的形状不规则,比如呈现出星状或者是蟹脚状等,边缘带刺,这类肿块多是恶性[4]。如果临床监测期间发现肿块致密度不均匀,那么有可能是一般类型。如果出现肿块的位置和乳房位置较近,乳头外观还存在内凹情况,乳头周边存在乳晕增厚现象,那么可能属于恶性肿瘤。
3.2.2 动态强化乳房MRI成像
这种成像技术在临床检测期间可以精确评估肿瘤血管特征。同时这种技术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可以清晰检查到病灶情况。在病变区域以及局部形态特征方面可以有效鉴别患者病变的情况。同时这种技术结合不同的动力学指标可以细化区分肿瘤等级、血管的生成情况等。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肿瘤检查结果是否精准成了确定治疗方案的最重要因素。乳房强化的类型分成了四种,分别是平台型、非强化型等。增强类型和非强化类型的肿瘤在临床上被证实多为良性,而溢出类型属于恶性肿瘤的可能性非常高。
在妇女健康领域中,乳腺癌成了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对女性健康危害较大。当前人们生活逐渐富足,不管是周边的生活习惯还是居民饮食方式上都存在明显变化,因此乳房疾病的患病率也非常高。现阶段,乳癌的患病率成了宫颈癌后的第二大肿瘤疾病[5]。因此增强乳腺癌的检查力度,升级临床检查技术,确保乳腺癌提早发现,提早治疗,这对保障女性健康、降低死亡率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当前科技不断发展,临床上医学成像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成像技术也呈现出多元化。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病症,肿块的直径不足3cm 的被称为早期乳腺癌。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就是乳房出现肿块,病变部位的皮肤出现橘皮表现,乳头发生变化,比如溢乳或者是凹陷等。随着早期乳腺癌恶化,肿块体积会不断增加,甚至会转移到淋巴结以及肺部等区域[6]。
按照国际上肿瘤研究资料看,妇女患有乳腺癌的人群占比为24.2%,在妇女群体恶性肿瘤领域中成了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随着医学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死亡率也在降低。目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为90%,这和早期诊断出该病症有很大的关系。在当前临床检查乳房类疾病方面,钼靶法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钼靶法的解析度更高,重现性更加理想[7-8]。如果诊断影像中发现乳房内存在细小钙化情况,则可以作为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依据。钼靶法的临床诊断敏感性高,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根据国外临床检查资料表明,早期乳腺癌患者群体中出现病变的概率在30%~50%。如果患者乳房出现明显的 “毛刺征” ,并且伴有微小钙化情况,则考虑乳腺癌的可能性。使用X 射线可以精确检查患者组织的健康程度,这在临床上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前期因为病症不明显,因此出现误诊的可能性较高。
现阶段在检查早期乳腺癌方面以彩超多普勒技术和CDFI 技术结合成了非常普遍的方案。但是这种检测技术对微小钙化的检出率不高,因此这种技术在临床应用期间受限条件较多[9]。
使用MRI 技术可以清晰发现乳房的细小结构,也可以精确判断是否存在肿瘤。在这种成像技术下,肿瘤在影像中多呈现出分叶征或者是毛刺形状。如果CT 影像中发现部分区域存在螃蟹脚形状,那么增加扫描强度之后可能发现肿瘤边缘呈现圆形。由此可见,这种技术在发病区域定位以及等级定性方面效果理想,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存在钙化情况。MRI 技术的灵敏度高,可以在不同肿瘤密度以及大小等情况下精确检测出病变情况。同时该技术无放射副作用,没有年龄限制,还可以进行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病变观察,有助于得出更加精确的病变状态。
综合上述资料得出,早期乳腺癌临床诊断期间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确实存在其实际价值,并且临床意义高,是值得推广的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