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母校姜堰溱潼中学70周年校庆,我们1966年高三班举办了同学会。屈指一数,42年悄然而逝。全班52人到了32人(男24,女8),5位“男生”已经走远,再也不能看到他们可爱的脸庞。
白发仿佛一夜生,当年男女生之间的拘谨荡然无存。班上“十二钗”到了“八钗”,她们与男生握手、拥抱、拍照,没有忸怩。
“高泰东,我们俩拍一张,我女儿说认不得你。”一位女同学大大方方地邀请我。
“好,好!”我积极回应,同学嘛。
两人站好,我明显感觉她倚着我的肩。数码相机当场看效果,哇,气宇轩昂的半身照,虽然不再是年轻的模样,但两人的微笑那么真诚,那么自然,从心里漾到脸上。
舒心的日子过得好快,一眨眼,又是8年过去。高中毕业50周年同学会,到了34人(男24,女10),又有3位“男生”走远了。
那天下午,她从南京风尘仆仆地赶到宾馆,见到我一脸灿烂。去房间放下行囊,洗过脸,她迅即下楼招呼我:“高泰东,没有事我们出去走一下,我要问你点事。”
来到就近的水边,匆匆的流水哗哗,让人自然而然地感到岁月奔腾。水边有小树林,这里的黄昏静悄悄。
“握一下手吧!”她说。
我伸过手去握她,她看着我,温柔的样子。西边的太阳透过枝叶照在她的脸上,温柔又有点梦幻,但没有火苗。哪会有火苗呢?花白的头发、深浅的皱纹,如同转潮的火柴,再也划不燃了。要是在五十年前——
“问我什么事?”
“哪有什么事,就是想告诉你一句话,我女儿看到我们上次的合影照片说,当年你应该嫁给高泰东。”
“呵?”
“婚姻就像化学反应,多数是不可逆的,何况都有了‘生成物’。我们都老了,有话憋着难受。”她说。
“谢谢你!”我说。
她还是这样直爽,我还能多说什么呢?不由得想起《红楼梦》里的史湘云,就是那位心直口快,海棠诗、芦雪亭联诗两次夺魁的史湘云。想起薛宝钗说史湘云的话:“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我的这位女同学,做学生时成绩优秀,前两年去俄罗斯旅游还和当地人飙了一通俄语。高考废停后插队,吃了不少苦。一年春天连阴雨,柴火没了,米到缸底,她和另一个女生抱在一起哭。一次跟着社员挑自留地山芋到泰州卖,半路挑不动,一边流泪一边丢弃,一路的红山芋啊……一年半后招工回城,嫁给同镇一青年,那青年是她父母的领导,人蛮好,就是文化不高。
我们这代人的婚姻,因为人生坎坷,美满的不多,然离异的极少。如今,她早就是外婆、奶奶了,对家庭尽心尽职,但这不能泯灭她心直口快思无邪的秉性,我从心里钦佩她。
“五十年后的悄悄话”,100个人会生发出100种不同的感慨。作为“当事人”,我的感慨是,人间因为有“史湘云”,才会让人的心田多了一束明媚的阳光。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西米绘图)
作者简介:高泰东,1966年遇高考中断,后种田、铺轨青藏线等;1977年冬高考入校;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作协会员,出版《走近全球茶花王》《1966年我们读高三》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