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锅底铺一层大米,大米上空悬挂几片小竹板,再将腌制好的鸡放在竹板上……”近日,我去江西全南县大吉山镇田背村旅游,刚进村不远,就发现当地一位婆婆在给后辈们介绍当地特色美食——客家熏鸡的制作流程。
婆婆名叫谭银妹,今年87岁,是客家熏鸡手工传统技艺第十一代传承人。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其农业特色鲜明,物产非常丰富。这里以汉族为主,有瑶族、回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累积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饮食精髓,创造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客家美食制作技艺因此深入人心。从谭银妹的介绍里我还得知,最能代表客家人饮食智慧的美食正是客家熏鸡。
相传明朝末年,连年的战火使得民不聊生。一天,田背村一户人家里只剩下一只老母鸡,全家开始盘算如何挨过这艰难的日子。家中一成员急中生智,把米糠放在锅底,又把鸡放在米糠上一起烧,这样既有鸡吃,又有糠吃,一举两得。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做法让鸡肉透着米香,口感外焦里嫩,香味四溢,以至惊动了四邻。大家闻香而至,纷纷赞美并仿制这种煨法。美味的熏鸡缓解了那个时期的饥饿,同时唤起了很多家庭活下去的勇气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如今,客家熏鸡的制作手法更加精细,也更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首先,将鸡处理干净,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煮约15分钟,捞取后将盐涂抹鸡身内外,随后将抹制的鸡沥水风干一天。接着,选一口农家大锅,锅底铺一层大米,其上铺垫几片修理整齐的竹板,将腌制好的鸡放置在竹板上,点燃灶内薪柴,用旺火烤约五分钟。最后,抽出部分薪柴,小火烤约十分钟后转微火再烤十分钟。熏制过程中,白烟弥漫,香气四溢,取食时淋上香油或拌调料即可。
“每一只客家熏鸡都能做到‘味能透骨,香能回味’,这得益于鸡的品质和制作工艺。”在当地采风时,我遇到了同为第十一代客家熏鸡传承人的李振球。他介绍,客家熏鸡精选当地原生态式喂养的嫩鸡,肉质鲜美,肉感细嫩有嚼劲,营养丰富又绿色健康。但要练就一手好的熏鸡技术,必须受人指点、多次尝试,尤其在掌握抹盐分量、熏制时间等技术上要多下功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李振球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经过他加工出来的熏鸡,色泽更加澄亮,口感更加酥脆,而且可以储存更久。
夹起一块鲜嫩酥软的鸡肉,浓郁的香味充满鼻腔,细细咀嚼,鸡肉独有的风味染上了淡淡米香,似有似无的熏烤味道填满舌尖……如今,逢年过节,客家熏鸡已成为招待宾客的不二之选。尤其临近新年,村民都会将自家养的嫩鸡宰杀清理,按照熟悉的流程进行制作。熏鸡独有的浓郁香味飘进各家各户,伴随着孩童的欢声笑语以及全家人的满足,场面热闹又温馨。
经历时间的考验,客家熏鸡也成为研究中国农村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2010年6月,全南客家熏鸡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将客家熏鸡推广出去,让这道美食走向更多人的餐桌,田背村因地制宜,将竹园头村小组荒废的、闲置的老村委会和村小进行改造升级,作为客家熏鸡的生产车间,打造出了一个客家熏鸡产业园。
(编辑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