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说过水下摄影师,拍水下婚礼、水下舞蹈等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是,如果潜水深一点呢?在水下几百米的深海拍摄的人,被称为“黑水摄影师”。与捕捉日光的摄影师不同,黑水摄影师将暗夜视为主战场。黑夜的海洋,发生着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动物迁徙——许多海洋生物,特别是深水生物会在夜间浮到浅海觅食、活动,当日出时,再回到深海中。作为黑水摄影师,张帆的目标是悬浮在海域的表层,把镜头对准乘潮水而来的“精灵”。
1995年出生的张帆从小就喜欢海洋生物,两岁时跟着父母搬家到海南,童年时代,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到海边捡贝壳。妈妈经常会从海口的市场买回来各种各样的鱼虾,那些惊艳的造型和美丽的色彩让他沉迷。
大学报考志愿,张帆选择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插图艺术和书籍装帧专业。大学生活对张帆审美建立、构图和光影的运用、思维的拓展和创造性都有极大的帮助。他还学习了摄影,并拥有了人生第一台单反相机。无意中,他接触到一本关于水下摄影的画册,爱不释手,从此对水下摄影心生向往。
大学毕业后,张帆在一家游戏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去了一家游艇公司做摄影师,但工作内容与预想差距太大,他决定放弃这份工作,尝试做水下摄影师。
一开始,张帆并不擅长潜水,只是拿着二手小相机或是7D相机套一个防水袋,咬着一根浮潜的呼吸管就下了水。海水很清,拍水生物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他很快就拍了将近100种。当时整理了几组照片投稿,他很幸运地获得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摄影大赛的最佳生态奖和最佳景观奖,获得一万多元的奖金。
后来,他觉得有必要好好学潜水,才能去海里更远的地方,拍到更多喜欢的水下生物。张帆开始学潜水,2010年在海南学会水肺潜水,2014年在苏州海洋馆学会自由潜,以潜水员的身份拍摄心中的海底世界。
这位摄影师渐渐被更多人看见,《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开始向张帆约稿,从单篇到拥有自己的专栏,张帆在该刊上刊登了四十余篇作品,涉猎的内容十分丰富:万宁的水下世界、涠洲岛的布氏鲸……
靠着一步步稳扎稳打,约稿的人越来越多,电台和电视台纷纷邀请他去演讲;中科院邀请他参与拍摄纪录长江江豚的水下影像……
2016年,张帆开始专注于黑水摄影。潜水多年,他看过大翅鲸、蓝鲸、抹香鲸,追寻过世界各地的鲨鱼,对这些庞然大物非常熟悉,他想去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黑水摄影这一概念是美国摄影师约书亚·兰布斯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主要指摄影师在夜晚潜入水深上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海域,悬浮在海域表层进行拍摄的一种摄影技术。本质上,黑水潜水的操作方式是通过灯诱,把周围的浮游生物吸引过来:水面上有一个巨大的浮球,浮球上吊着一根长长的麻绳,每五米就有一个大的探照灯和一些吸引它们的美食。
当夜幕降临,深海的生物会逐渐上浮到海洋表层,在夜色的掩护中觅食、繁衍,这使得夜间的海洋成了一片极具魅力的领域。当时,黑水摄影在国内还是一个很新的词,张帆第一次去菲律宾尝试黑水拍摄,甚至没有完整的操作方案。他第一次进入黑水拍摄,感觉跟航天员一样,是一种半失重的状态,周围一片黑暗,浮游生物会发出点点的星光,像繁星一样,非常美好。
下水之前,没人知道当天能遇到什么。黑水摄影就像寻宝一样,可能会中头彩。在菲律宾阿尼洛见到毯子章鱼时,张帆激动坏了。平常只有去深海,只有在深夜才能见到的物种,此刻正静静地张开“毯子”,优雅地舞动在离水面仅有5米的地方,“毯子”上的花纹像是咒文和符号。那时张帆已经潜水八十多分钟,几近结束,但为了多看毯子章鱼两眼,他一直追着它,直到剩余氧气不足。
许多海洋生物的幼体看起来与成年后大相径庭,它们通常拥有绚丽夺目的色彩,身躯也几近透明,或者闪闪发光,看起来就像幻想世界里的生物。张帆遇到过一条雪振袖鱼的幼鱼,它几乎是静止的状态,缓慢摆动鱼鳍时,像优雅矜持的女子,轻轻甩动水袖。它缓缓旋转下降,直到去往张帆所不能达到的深度。用张帆的话说,相遇的那一刻如烟火般华丽,也如烟火般短暂。
拍摄久了,张帆慢慢了解各种浮游生物不同的习惯,懂得怎么为它们拍出好看的照片。如果生物害怕散光,他就用一束柱状光往上打,让它们呆滞地停在那儿。有时为了照顾生物的“脾气”,他还会关掉所有光源,只用红光拍摄,因为绝大部分的鱼和虾蟹都对红光比较不敏感。
有一次,张帆听说朋友在阿尼洛拍到了奇特的十足目幼虫,立马买机票飞过去,拍到了一张结构完整的照片。找专业人士鉴定,对方只给出了保守的答复:十足目幼体。好不容易在日本著名黑水摄影师的新画册中找到了相似的图片,物种介绍却赫然写着:种类不明的深海底栖虾类幼生。
这并非偶然。很多黑水生物,不仅是他第一次看到,也是人类第一次看到。在采集不到标本的情况下,专家们只能鉴定到属,有些甚至只能确定所属的科或者目。从张帆正式成为黑水摄影师到现在,拍过的海洋生物很多,能叫上名字的就有近500种,还有许多很难鉴定的物种。
潜入深海,对张帆来说是梦幻的,但在旁人看来又多少会觉得危险,毕竟海底可能随时会碰见有毒或是伤人的生物。拍黑水的时候,张帆一般都穿得很严实,手套、袜子、靴子、头套甚至“脸基尼”,尽可能不让皮肤暴露在外,但还是被水母蜇过。被蜇的次数多了,张帆觉得一切都不是大事儿:“反正被水母蜇了,也不会感觉到头晕,只是会肿起来,不过是给肿起来的地方涂点醋,基本上三两天就好了。”
这些年,张帆曾去美国、菲律宾、日本等国拍摄水下浮游生物,致力于通过镜头向人们展现海平面下美丽的世界,积累了无数珍贵的影像资料。
当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是不知疲倦的。张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晚上七八点钟去拍摄,早上五六点钟回来,一抬头东方泛起鱼肚白,每天都很兴奋,因为太多东西没有见过,太多东西想要去记录。如今,在黑水中遇到一些特殊物种时,张帆的心跳仍然会加速。
2023年2月,张帆前往菲律宾阿尼洛海域,特殊的一天很快就来临了。在取景器里,他第一次看到了活生生的七腕章鱼(异夫蛸)。这是一只较大的未成年个体,体长在20厘米左右,这种远洋深海章鱼所生活的海域最深可达8000米以上,成年后体长可达20多米。在这样的深度尝试拍摄需要格外谨慎,这基本上已经逼近了张帆最近尝试进行拍摄的最大深度,因此当它游向更深处时,他有些犹豫,停留在36米深度,目送它走远。结果它往下游了几米之后停了下来,张帆重新开始缓慢靠近它。只见它突然间将触手打开,绽放成一朵花的形状。张帆曾多次在纪录片中看到深海章鱼摆出类似的姿势,但是从未想过能够在自己的取景器里看到这样的景象。心跳越来越快,他的双手在颤抖,激动地连拍了许多张照片。
现在,张帆的首部个人黑水摄影作品集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黑水摄影集,其他两部图书也在筹备之中。他希望自己积累13年的作品,能够通过图书这种形式,展现给更多热爱海洋、热爱潜水、热爱摄影的人,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蓝色星球的水下世界,也希望这种热爱能够让更多人的力量聚集起来,保护这片蔚蓝世界。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