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医药文化重塑助推瑶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

2024-04-12 13:34黄兰彭婷
新西部 2024年3期
关键词:瑶族重塑医药

黄兰 彭婷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瑶族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传承发展重塑必然给乡村振兴注入民族文化灵魂。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可将瑶族医药文化融入到各个领域,例如在康养、文旅等产业发展中融入瑶族医药文化,从而打造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产业品牌,既能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也能推动产业全方位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瑶族群众能够更加深入学习了解瑶族医药文化,对提高瑶族群众文化素养,夯实瑶族地区乡村文化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興的全面振兴,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瑶族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传承发展重塑必然给乡村振兴注入民族文化灵魂。如何以瑶族医药文化的重塑,充分挖掘瑶族医药文化价值功能,助推瑶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金秀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总面积2468.79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01.86万亩,森林覆盖率87.99%,其中水源林面积158.59万亩。[1]金秀大瑶山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冬暖夏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金秀县境内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众多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和珍稀动物。据药物普查记载,瑶医用药种类1392种,其中植物药1336种、动物药43种、矿物药4种、其他类9种。[2]千百年来,瑶族同胞依靠丰富的药物资源,在同疾病作长期斗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瑶医药文化,他们利用大瑶山丰富的瑶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和风湿骨痛取得显著的疗效。

金秀瑶族医药文化概况

(一)瑶族医药文化溯源

瑶族起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由九黎部落集团和其后三苗部落集团的一个分支发展而来。历史上,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政治压迫、战争动乱、自然灾害、疾病以及瑶族刀耕火种游耕生产方式等原因的影响,瑶族一直处于迁徙流动之中。为了躲避战乱,瑶族先民大多居住于深山密林区,“常在青山千万山,吃尽一山过一山”就是他们的生活形态。居山和游耕成为塑造和形成瑶族医药文化的社会基础。

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瑶族医药知识长期以来只能通过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很少能著书立说,寻找瑶族先民从事的医疗活动仅能从一些史料中寻找。《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提到瑶族“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岭南纪蛮》有“蛮人(主要指瑶族)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外科一切杂症,都有奇效”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资料、论文、著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瑶医丰富多彩、独具一格的特点以及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瑶族医药文化不断发展,《中国瑶医学》《中国瑶药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等瑶医药论著、调查报告,充分挖掘了瑶族医药的大量秘验方。可见,瑶族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一样,首先是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所必需的技能而存在。同时,又有着极其广泛的民众思想内涵和生产生活实践基础,是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传统科学文化体系。

(二)金秀瑶族医药文化现状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金秀瑶族医药得到高度重视,在政府支持下取得了快速发展。金秀县有瑶医师承人员400多名、瑶医个体诊所26家,建设了具有40多家摊点的瑶药特色街。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充分发扬金秀县良好的生态养生环境和瑶医药养生保健的独特优势,打造全国大瑶山瑶医药健康长寿品牌,建成国家级示范性瑶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和全国瑶医药人才培训基地,重点打造生态长寿宜居瑶医药健康文化养生园。

2021年颁布的《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发展条例》,要求通过考核取得瑶医医师资格并进行执业注册后,才能进行瑶医医疗活动,并实行瑶医药传承人制度,鼓励、支持瑶医药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全县瑶医药人才队伍发展态势良好。瑶族传统针灸、拔罐等技术覆盖全部乡镇,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方便、价廉的瑶医药服务。政府部门大力引导和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的共同作用,使得金秀县瑶医药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瑶医群体逐步成为现代医疗体系和康养市场的重要主体。

金秀瑶族自治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丰富的瑶医药资源,将瑶医药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重点工作。按照“山上种药,山下制药,山中康养”的发展思路,实施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研发生产瑶药产品、提供瑶医诊疗服务、开发康养旅游等措施,因地制宜打造集瑶医药产业发展、旅游、康养于一体的绿色产业链,实现瑶族医药文化传承、瑶医药加工产业壮大。

瑶族医药文化重塑与瑶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

(一)瑶族医药文化重塑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瑶族医药文化具有十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瑶民认为,风、气、虫、毒、饮食、外伤以及体内的五脏六腑、气血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而总结出各种各样的诊断方法,如甲诊、掌诊、耳诊等。在治疗上除采草药内服、外洗、外敷等之外,还有放血、点刺灯划灸、药物灸、针挑、捶击、滚蛋等。医药结合,是瑶医的特点,习医者必懂药,识药者必会医。所以,自古以来,瑶医都是自己诊病,自己采药加工,配方发药。瑶医常用的瑶药有“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共104种瑶族道地药材。除了重视疾病的治疗,瑶医在预防医学方面也有着深入研究。为防止疾病传染,瑶民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在他们的生活、风俗习惯中。如瑶民喜欢喝茶,这对防病治病是有着极大作用的;每年三月至五月,将植物叶捣碎取汁后与糯米粉、糖混合制成粑粑进行食用,吃药粑对于祛除蛔虫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在红白喜事聚餐场合,用芭蕉叶当碗,木枝代筷,避免疾病传染;对于死去的人进行火葬,以预防病毒传播,彻底消灭传染源,保护大家健康等。

对瑶医药文化的深入挖掘重塑,能更加生动地展示瑶族的生产方式、民族历史、风俗习惯,彰显瑶族医药文化的魅力,增进瑶族群众的文化自信,使得乡村振兴具有更为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乡村发展聚集文化潜能。同时,瑶族居住的广阔山区是天然药物产地,立足瑶族山多林密的资源禀赋,瑶族医药文化重塑对探索瑶族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用好山林资源,可以推动瑶药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瑶族医药文化,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文旅产业;促进瑶族医药文化与乡村发展有机融合,推动乡村各项产业发展壮大,使瑶民能分享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

(二)瑶族地区乡村振兴有利于瑶族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党的二十大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整体框架中,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根本要义,没有乡村文化振兴,就没有真正的乡村振兴。可见,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全方位发展。

瑶族医药文化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为瑶族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创设了新的发展契机。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可将瑶族医药文化融入到各个领域,例如在康养、文旅等产业发展中融入瑶族医药文化,从而打造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产业品牌,既能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也能推动产业全方位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瑶族群众能够更加深入学习了解瑶族医药文化,对提高瑶族群众文化素养,夯实瑶族地区乡村文化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秀瑶族医药文化重塑的挑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着瑶族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但同时瑶族医药文化重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存在着一些与乡村振兴不相适应的问题。首先,瑶族医药文化重塑后继乏人。许多瑶药医方没有文字记载,其传承都是口传心授。老一代瑶族医生逐渐老去,但广大群众还没能站在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认识瑶族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了年轻一代对瑶族医药不感兴趣。其次,瑶族医药文化的重塑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展。充分利用瑶族医药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够明朗,发展模式单一,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发展康养产业的层面,文创意识不强。最后,瑶族医药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机制需进一步创新。瑶族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大,传承发展和乡村振兴难以进行更加深入、有机的融合。如瑶药单方及验方经过上百年的流传应用,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药物都是从瑶药中开发研制而来。与此同时,瑶族使用的其他药用植物也需要进一步的保护和开发,传统知识的保护核心在于利用这些传统知识来使群众获益,使传统知识重拾其存在价值。[3]但是,目前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待完善,对瑶族医药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激励作用不够,从而降低了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融合的积极性。

瑶族医药文化重塑助推瑶族地區

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

瑶族医药文化重塑助推瑶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质就是正确处理瑶族医药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为此应强化两者之间的互动,实现协同发展。

(一)加强瑶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夯实协同发展的基石

以瑶族医药文化重塑助推乡村经济发展,首先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加强瑶族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让文化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加强对民间文献、文化的深入挖掘,实现瑶族医药文化从口传心授到文字记录的转变,建立完善的瑶族医药理论体系。同时,加强瑶族医药人才的培养工作,增强青年群体对瑶族医药文化的文化自信,自觉加入到发展和保护瑶族医药的队伍中,夯实瑶族医药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基石。

(二)增强瑶族医药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意识

瑶族医药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既要求实现瑶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又要求保护好瑶族医药传统文化,并能够加以开发利用。这就需要进行两者协同发展的意识宣传教育,通过建设瑶族医药文化博物馆、开展专门的瑶族医药文化推广活动等方式,加强对瑶族医药文化的再创造意识,提高对瑶族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认知,从而促进瑶族医药文化重塑在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中获得创新性发展。

(三)拓宽瑶族医药文化重塑路径

作为推动瑶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瑶族医药文化重塑需要有多方面的路径。一方面,要充分突出瑶族医药文化的地方性特点、特色,优化发展路径,尽可能避免重塑过程中造成的文化资源浪费和破坏。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打造专属瑶族医药文化的品牌,充分彰显瑶族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内涵。另一方面,要将瑶族医药文化同瑶族文化中的服饰文化、民俗风情、生态文化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提升瑶族医药文化重塑与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的共融度,培育瑶族医药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金秀瑶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自然地理》,http://www.jinxiu.gov.cn/zjjx/rwdl/t12612993.shtml,2024-3-8。

[2]庞声航:《实用瑶药学》,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页。

[3]薛达元、蔡蕾:《〈生物多样性公约〉新热点:传统知识保护》,载《环境保护》,2006(24):72-74页。

作者简介

黄 兰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经济与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彭 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瑶族重塑医药
瑶族织锦
重塑未来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重塑灵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