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帅 胡方陶
[摘要] 《人世间》以周家人为叙述点,通过讲述他们的悲欢离合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中国跨越半世纪的发展变化,由人物的独特精神品质体现了他们在平凡中铸就伟大的闪光点,也展现了“国”与“家”的相互守望。
[关 键 词] 《人世间》;平凡;伟大;“国”;“家”
从文学史观的角度看,《人世间》完成了对以往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超越。小说在形式上将人物与事件交织,用事物的发展过程来映射人物的成长,运用平民视角利于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在内容上展现时代风貌,细致描写生活细节使人物立体化,以小见大,用周家人在认清生活的面目后依然对传统与美好心灵的坚守,用赤子之心来歌颂“家”与“国”,体现了中国人勇于适应时代浪潮,挺起脊梁,向阳而生,用平凡去创造不平凡。
一、对国的忠诚与担当
周父周志刚是一名技术工人,在国家需要时主动配合调动,并总是以自己作为工人而骄傲,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行动报效国家,同时也为儿女做出表率,这种言传身教不仅影响了周家三兄妹,也影响着他们的子孙后代,在小说结尾处周秉义的最后一封信中提道:周家的孩子不求大富大贵,只要求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
周家三兄妹中乡亲们认为“最出息”的当属大哥周秉义。周秉义,正如他的名字,秉公义正,无私奉献,在军工厂面临“军转民”的时期,他顶着被人议论“走后门”的压力出任党委书记,不顾自己的病情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为军工厂寻找出路。父母过世后他决心要为“光字片”的老百姓做贡献,放弃调到省里的优渥条件,主动请缨担任市长兼党委书记,身患胃癌仍到处为当地拉投资。他在工作中刚正不阿,杜绝因为各种关系破坏组织的原则。小说中春燕为了分房子的事情想利用他的关系多得房子,他当众拒绝后被春燕两口子举报,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坚持自己的初心;胃癌晚期后他总怕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怕难以把“光字片”彻底地改造完成,不能实现父亲的愿望,更加没日没夜地应酬拉投资,最后他把自己完完整整地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周蓉之前下乡支教,周父看到女儿支教的地方后心疼不已,但周蓉依旧没有想过放弃,为自己能为国家做贡献而自豪。周蓉于北京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之后留校当教授,她对于学问十分严谨,退休后又重新回到曾经挥洒青春的支教地方。
周秉昆从木材厂到酱油厂,再到出版社、搬家公司和饭店,在木材厂时会对不合理的事情发起挑战,在酱油厂要给他调换轻松的工作时,他说年轻人就需要去锻炼才能担起重任,积极遵从国家政策响应搬迁号召,顺应时代而变化。有人觉得爱国是做各种各样高大上的事情,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但其实爱国有时候就体现在把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都做好。
二、反映人心灵的本质
在《人世间》中,作者梁晓声用大量笔墨着重描写了周秉昆、郑娟、春燕、周蓉、于虹等人的生活琐事,通过描述他们的生活状况来展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对小说中次要人物善良与丑恶交织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真实存在性。小说突破以往对人物形象单一化、直观化的塑造,把他们与乡土气息融合,展现人物是不断成长的,是在“不变”之中慢慢“改变”的,是人物依据社会变化以及对自我的灵魂反思潜移默化的“蜕变”。
从主人公周秉昆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性中最本真的东西——人性,在剧中树立的是一个重情重义、勤恳能干的良好国民形象,对父母的孝顺、对妻子的忠贞、对爱情的坚守、对朋友的义气……郑娟曾对儿子说:“你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最高评价。
周蓉是一个性格叛逆、追求自由的人。她少年时因为爱情离开家,对诗人的丈夫极度崇拜,有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她学识渊博又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对于丈夫的各种“打点关系”表示不屑。在经过生活的不断打磨,例如与丈夫离婚后,她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开始在本心下继续热爱生活,试着与女儿处理关系,接受蔡晓光的爱情,学会了与人一起担当。周蓉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型人格,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
乔春燕是与周家关系密切的一个人物,也是普通百姓的代表,她身上更能体现人性的美好与丑恶的交织。乔春燕从小爱慕周秉昆,到青年时大胆追求周秉昆,但周秉昆只是拿她当妹妹看待,并没有过多的情愫。而乔母更是希望女儿能够嫁给周秉昆,一次偶然的机会,德宝与春燕结合在一起,两人阴差阳错结了婚。她在周母生病时常来照顾周母,并且教郑娟按摩,对周母苏醒起到重要的作用。小说前期描写是这样的一个“她”,属于正面人物;而到了中后期,人物在金钱与利益的诱惑下、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逐渐被消磨,甚至走向下坡路,比如于虹托她找工作,她生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却不愿意对于虹施以援手,以至她最后被调岗位而为没能帮忙感到愧疚;周秉昆要开办装修公司时急需用钱,她也选择坐视不理,而看到其他兄弟朋友帮助筹办公司并且生意越来越红火时,她再次心生愧疚。这两种坐视不理的行为,类似于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可谓《人世间》中独到的“看客”形象。到了“光字片”在周秉义的领导下开始“动迁”时,她又想多分房子,在自己母亲家老房子里盖小房,在政策出台杜绝这种行为后又求到周秉昆,并且郑娟对于虹的照顾也使她感到嫉妒,在多次要多分房子无果时又向上级举报周秉义。最后乔春燕发现与自己的朋友们渐行渐远时,最终醒悟。
這一桩桩事情下来,让人们读到这儿已经非常厌恶她,但笔者认为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作者在把人写“活”。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很难把每一件事做得绝对正确。而在乔春燕的变化中,也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金钱观以及利益观,给人发人深省的启示。
三、淳朴的“中国式爱情”
(一)《人世间》的爱情简论
《人世间》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其中爱情观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作者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不同年代、不同阶层的人们在爱情道路上的探索与挣扎。在这个宏大的故事背景下,爱情不再是单一的情感体验,而是包含激情、亲情、友情、责任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体现。作者梁晓声的爱情观强调真诚、善良和坚守,他认为爱情是需要时间去经营的,只有经得起时间磨砺的爱情才能成为生命中的珍贵财富。
在爱情表现形式中,梁晓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在爱情中的喜怒哀乐,展现了爱情内核的力量。这些爱情故事既有平凡生活的琐碎,也有命运坎坷的跌宕。在爱情内核的照耀下,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命运也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对不同爱情的描绘,梁晓声成功地将爱情观融入《人世间》的主题中,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他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从人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人物日常生活和命运的叙述来表现历史、反映时代。所以文本的叙述着重细节的描写,因为细节最真实,细节最能打动人,细节充满人间的烟火味。正如电视剧《人世间》导演李路所言:“《人世间》在三个方面给文学转变成影视提供了基础:一个是活生生的群像,每一个人物都立得住,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历史的长度与厚度奠定了该作品的品质。”[1]
(二)主要人物的宝贵爱情
周秉义与郝冬梅之间的爱情,应了他当年在下乡时对冬梅的承诺:“苟富贵,莫相忘。”无论冬梅家里如何变化,周秉义始终对冬梅不离不弃。在一次意外中冬梅丧失了生育能力,周秉义没有抱怨一点,虽然他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和冬梅的孩子,但他更在乎冬梅的身体与她在婆家的面子,他对父母说是他自己不能生,展现了一个男人的担当与气魄,他也在最后的一封信中写道:“周秉昆曾经问我:‘对自己的一生满意吗?我说:‘很少有人对自己的一生是完全满意的,但我是幸运的,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你们的嫂子,如果将来我不在了,嫂子的亲人只有你们,替我照顾好她。拜托!”
蔡晓光从高一就开始暗恋周蓉,并且一直默默地陪在周蓉的身边守护着她,在周蓉与冯化成产生矛盾时会出面解围,并且一直理解周蓉的理想,包容周蓉的脾气,在周蓉与冯化成离婚、周父周母离世后,他一直为周蓉做思想工作并且向周蓉求婚,为了让周蓉没有负担还告诉她:“我想和你结婚,不是同情,而是因为爱。”在周蓉退休后,他决定把周蓉写的周家故事改编成剧本,与她回到曾经挥洒过汗水的地方,回味着人生百态,幸福与甜蜜地一起度过余生。周蓉与蔡晓光的爱情告诉我们:爱你的人一定会出现在你的未来里,并且他恰好就是那个对的人。
周秉昆与郑娟的爱情,笔者认为是最能体现“平凡”与“伟大”的情感。郑娟回头的一刹那,就注定了周秉昆与郑娟一生的遇见。他们没有大富大贵,也没有轰轰烈烈,只是彼此的相守。周秉昆甘愿抚养周楠,用真心教育他考上大学。郑娟是一名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好弟妹,理解周秉昆的不易,悉心侍奉公婆,对周家的人都极度关照。在郑娟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传统女性的安顺温柔,又能发现现代女性的果敢和魄力,尤其当她意识到和周秉昆的婚姻关系中两人处于不对等的地位时,她会勇敢地向周秉昆申诉:“仅爱不够,你要永远地敬重我。”[2]当已身患癌症的大哥周秉义为“光字片”的拆迁尽心尽力却被人诬陷时,郑娟勇敢地给了造谣者一记耳光。这一巴掌,是一位柔弱女性站出来维护家庭和正义的表现,也隐含着作者对她的同情与赞美,肯定了郑娟所代表的传统女性隐忍忠诚的美德,试图从沉默无言的郑娟身上发现功利浮躁社会中稀缺的精神之根[3]。
他们的爱情观念是平等的,觉得爱能排除万难,爱是人世间最宝贵的情感,应当珍惜彼此,若真能遇到这样的人又何惧岁月长呢?
周父和周母的爱情,更是句句不提爱、字字都是爱,周父外出打工周母会盼君归,周父回来时看到他闲不住,周母理解他需要体现价值,即使万般不舍还是同意让他继续出去工作,他们生活了五十余年,以前只觉得他们的爱情很纯粹,用平凡去面对人世间的沧桑变化,直到周母跟着老伴一起离世,才发现“生同衾,死共眠”,那时书信很远、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三)中国式爱情内核的高端局
首先,这里的中国式爱情内核象征着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格。在艰苦岁月中,他们坚守爱情、无私奉献,展现出人类最美好的品质。这种精神品格成为作品中的闪光点,也赋予人物永恒的生命力。其次,中国式爱情内核象征着作品中人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爱情中寻找安慰,寻找心灵的寄托。爱情成为他们抵抗现实压力、坚守人生信念的支柱。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作品中所倡导的人性之光。最后,中国式爱情内核象征着作品中人物对家庭的责任。在《人世间》中,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纽带,更是一种家庭的责任。人物在爱情的熏陶下,学会了担当、学会了付出,他们为家庭付出一切,为爱情坚守一生。这种家庭责任感,使得作品中的爱情内核更具深度和厚度,在当代具有超强现实意义。
四、總结
一个家庭多年的发展变化之中体现的是人性的美好与纯真,对“大家”与“小家”的呵护、对如今的社会价值塑造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也反映了中国数十年的沧桑与如今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吕豪迈.人性视角下《人世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J].文学教育(下),2023(6):62-65.
[2]梁晓声.人世间(中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
[3]叶云虹.《人世间》中的女性形象书写[J].关东学刊,2019 (4):156-167.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