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及电视剧《三体》获国民热捧。中国科幻文学发展曲折,不被主流文学所接纳,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它能起到重要作用。以《三体》为例,剖析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从唯物史观和社会学角度解读科幻文学所带来的社会、教育意义并展望未来。
[关 键 词] 《三体》;科幻文学;社会意义
一、搭建交流的理性平台:科幻文学初涉
(一)科幻文学背景知识
《辞海》对科幻文学的定义为:“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由此可见,科幻文学是科学与幻想的有机结合。
自然科学的进步变革、技术的发展升级是科幻文学发展的源动力,科幻文学反过来体现出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与传统的幻想、神话相比,科幻文学大大拓宽了文学可触及的领域,以理性化视角将与时俱进的宏大话题纳入文学性活动,例如外星文明、宇宙空间、科技伦理、未来社会等。
(二)纵观科幻文学发展史:长期被排挤,游走在主流文学边缘
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是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1]。科幻文学起源于工业化伴随的现代化进程,是关于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文学。不幸的是,在西方科幻文学即使在最辉煌的时刻也不被主流文学所承认[2]。
20世纪初,科幻文学传入我国掀起小高峰,最早的一部作品为《月球殖民地小说》;20世紀50年代有作品浮现,由于受苏联影响,大多为少儿科幻,且在此之后,国内科幻文学与儿童文学长期边界模糊[3]100;20世纪70年代迎来高峰,而80年代因“科文之争”被打压与忽视,只有四川《科幻世界》杂志残存。在科幻同仁的坚持下,中国科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复苏,直到今天的初步繁荣,进入“新生代科幻”时期[4]。回顾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史,曲折且充满险阻,断代现象严重,缺乏产业实力。
(三)进入新时代,科幻文学大有可为
在20世纪初我国初步实现政治近代化的背景下,出于反封建的使命需要,文学界盛行启蒙主义思潮,中国文学现代化逐步发生[5]。20世纪80年代至今,现代化、科技化带来社会快速转变,但现代文学作品主要着眼于描摹人际社会,成为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本主流内容。
21世纪中国成为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在数字化、新能源等多个科研领域显现领跑全球的趋势。与此因应的是反映反思现代性的科幻文学进入大众视野。尽管新版语文教材、选编文学出版物已开始显露对新兴科幻文学的关注,但整体仍处于滞后、探索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幻文学拥有适应现代化新征程的很大潜力,能为探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指南。《三体》是这一漫长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代表21世纪初中国科幻文学的重大成就,侧面折射出我国新世纪成为世界工厂、经济腾飞的卓越成就。
二、《三体》之于读者的个体影响
整体而言,科幻文学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手段,深度参与到读者观念构建的社会化历程中。
(一)培养大众的科学热情
科幻文学酝酿了广大读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年对科技的好奇追求与坚定信仰,间接贡献于科研人才培养。《三体》的严谨设定十分新颖,陌生却高端的专有名词为故事蒙上了科学冷峻静美的面纱,以一种冷静、理性的叙事风格描绘惊心动魄的事件,创造一种被碾压打击的震撼感。
三体舰队的微型探测器水滴首先到访太阳系,流线型的美学设计和光洁无瑕的镜面让人们惊呼为“圣母的眼泪”[6]378。然而这个强相互作用力材质的探测器,在短短五六十分钟内,摧毁了人类两千多艘恒星级战舰。
人类没有解读出云天明“针眼画师的画”的含义,寄希望于掩体工程。来自歌者文明的二向箔彻底打破了最后的希望:太阳系向二维化跌落时,逃逸速度需达到光速。除了程心和艾AA驾驶的曲率引擎飞船“星环号”,太阳系所有物质都在劫难逃;太阳融化,“把它的血铺展在二维平面中,这是最后一次日落”[8]440,最后,这幅名为“太阳系”的二维巨画完成,人类文明与它的摇篮走向终结。
(二)对人类文明的关怀与思索
科幻文学作为一种指向超越的生存体验,能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功能,具有警示与疗愈作用[7]。在罗辑和程心两个重要人物的经历上,大刘以大量现实主义的笔墨融入了对文明和人性的思考。
许多人对面壁者罗辑的“不负责任”感到担忧恼怒,而大史却非常赞赏他的淡然气度。为不辜负大史的眼光,罗辑通过“咒语”间接毁灭了187J3X1恒星,验证了“黑暗森林”理念,以雪地工程实现与三体文明的谈判,并在威慑纪元中成为执剑者捍卫两个文明达成的脆弱平衡。他总是游走在人们对他极度的盼望与失望中,即使最后他拯救了人类文明,但人类不感谢罗辑。
程心是人类“爱”能力的代表,而“爱”似乎将人类文明推向了毁灭。程心交接为执剑人后下一刻,水滴逼近。在胁迫下她没有选择威慑,“这个决断不是用思想做出的,而是深藏在她的基因中,这基因可以一直追溯到四十亿年前”[8]140;因为不平等问题,程心要求托马斯·维德终止光速飞船研究,推迟了曲率引擎的研发,使得人类最后在二维化中几近覆灭。“爱”有错吗?程心守护了道德底线,但无法保证文明延续——三体人其实早有预料。大刘也许暗示,文明的基因即为天花板,“那个在永远如春的美丽温室中娇生惯养的社会”注定无法在更残酷的挑战前生存下去。
(三)培育新一代青年的格局思维
阅读科幻文学,我们在对浩瀚时空的敬畏中懂得了谦卑与渺小,与此同时思维升级、格局拓宽。《三体》作为科幻长篇小说,横跨了宇宙年龄的时间尺度与银河系的空间范围,尝试去逼近时空的尽头,将思考推进到最深处。借助相对论,程心和关一帆在一个参照系中的十六天走过大宇宙的一千八百九十万年。“她终于看清了,使自己这粒沙尘四处飘飞的,是怎样的天风;把自己这片小叶送向远方的,是怎样的大河。”[8]491在如此大尺度下,读者跟随大刘穿越宇宙百亿年的时间长河,感受生命历程里的尘埃被洗涤澄净。
但是,读者在认知到自身渺小之外,也能感知到文明交流的温情:其一,在“螳螂”号侦测水滴前,人类感受到,“在这寒冷广漠的宇宙中,同为碳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缘分,一种可能要几十亿年才能修得的缘分”[7]378,一种超越式的情感认同给读者以暖意;其二,在回归运动、宇宙的最后审判日里,“地球和三体两个文明的两个人(程心、关一帆)和一个机器人(智子)激动地拥抱在一起”[8]506,互相残杀后达成的文明友谊,激发了读者强烈共鸣。
总而言之,阅读《三体》,青年读者能够从自我为中心转向文明的生存意义,将视野展望至宇宙尺度,超越成长期的生活体验,从而更自觉地审视现代性影响[9]。
三、《三体》及背后的中国科幻文学在新时代下的社会意义
2010年之后,我国科幻产业多元化发展,电视剧、电影等文艺形式大放异彩,虽然尚未成熟,但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10]。然而,如美国等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由于市场化程度高、发展较早,其科幻从期刊图书到影视等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动力十足①;相较之下,我国科幻产业仍处于初始阶段,从配套产业到市场需求,还有待形成完整的闭环。
(一)理性化与文学性的统一
科幻文学第一层突出的社会意义,在于实现理性化与文学性的统一。科幻文学更多融入了科学技术、现代性等近现代社会的最新特性与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前沿的理论成果,主要反映工业革命后、信息时代乃至未曾出现的宇宙航行时代下注重理性、想象瑰奇的社会状况。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缺乏理论演绎。借助科幻文学,传统民族特性能够融嵌更为注重理论、演绎的理性色彩,从而助推我国科研领域打破底层技术壁垒而非浮于应用层面,从根本上培育原创科学理论的参天大树。借助科幻文学,古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華民族可以望向更广袤的天穹,现时索居于工具理性的奋斗个体可以不只关注眼前私利,而是更多着眼党的千年大计,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1]29。
(二)应对现代性问题提出的挑战
我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快速现代化,然而在现代性的处理上任重道远。曾经作为文学界边缘的科幻文学,如今成为应对我国社会当下现代化和现代性关系的可行方案。
为什么曾经的文学界边缘——科幻文学,可以有力地肩负批判使命?这与其本身的特性紧密相关。
其一,作为一种现代性文学,它是人类迈入工业时代后的产物,这恰好贴合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科技快速发展下,理性化、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带来异化、孤独等忧虑与困境,这就导致文学领域有接纳科幻文学并依靠其回答现代性问题的必要。
其二,从文化变迁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农耕文明基础上,本民族旧时的社会环境流动性较弱;而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明特质面临多元价值冲击,有被侵蚀消解的危险。在新时代,科幻文学能顺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走向,处理中华民族心理嬗变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互动问题。
(三)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三体》写作灵感起源于大刘对于费米悖论的思索,他起初将该系列命名为“地球往事”,意为接近往事回忆一般的真实记叙①。因此,《三体》并不试图回应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的矛盾,从其本身的个性而言,时代性不足,但相反地拥有跳出现实的永恒性;在对接和靠拢世界科幻话语的尝试下,作品的中国式原创性色彩仍较为浓厚[3]103。
第一部中三体游戏内调用的中国、世界史知识,第二部中国太空军的设想和政委章北海的故事,以及第三部学者严锋指出的“看得出大刘有意与西方的神话保持距离,走的是一条新的中国神话的道路”②,都印证了《三体》的中国式创新尝试。书中关于三体文明的设定、宇宙社会学公理、二向箔的降维打击以及超膜弦论等新奇概念,都是大刘出众的想象力结合科学知识功底的产物,原创价值活力极强。
告别2023,踏入202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把稳航向,应对国内外的现实挑战。在中国迈向世界强国途中,文艺作品能起到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重要作用。例如2019年我国首部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采用中国原生的情感逻辑表达了“宇宙乡愁”。该视角下,《三体》的原创性意义非同凡响,是讲好中国故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独创性的丰富养料;而《三体》《北京折叠》等作品出海走向世界斩获雨果奖,也能极大增强国人自信心,提高中国科幻的国际分量与话语权。
四、结束语
透过《三体》,我们见证中国科幻文学日益崛起,并期待科幻产业能在新时代大展身手,发挥良性社会效能。中国科幻前路坎坷,亟须注入活力、稳步发展;新时代青年更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愿我们能无畏地开启星辰大海的征途,将科幻产业建设成理想模样,助力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领人类文明自信昂首于浩瀚宇宙间。
参考文献:
[1]萧星寒. 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简史[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
[2]吴岩. 世界科幻小说发展简史[EB/OL].(2023-10-17)[2024-01-12].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10-17/177918.html.
[3] 王洁. 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及三大走向[J]. 江西社会科学, 2018,38(7):99-105.
[4]王晋康. 野生野长的中国新生代科幻[EB/OL].(2017-9-25)[2024-01-1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74434.
[5]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8:上册[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6]刘慈欣. 三体Ⅱ:黑暗森林[M].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
[7]韩松,孟庆枢. 科幻对谈:科幻文学的警世与疗愈功能[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 134-143,191-192.
[8]刘慈欣. 三体Ⅲ:死神永生[M].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0.
[9]钮晓雯. 科幻文学的崛起与超越:以刘慈欣科幻小说的人文关怀为中心[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20.
[10]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重磅!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发布![EB/OL](2023-05-29)[2024-01-14]. https://mp.weixin.qq.com/s/v5vMJiSnGNsc4VbR9i-4Rw.
[11]姜雨佳. 在未来与现实之间: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23.
作者简介:
廖书伦(2003—),男,仫佬族,广西柳州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专业本科在读。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注释:
①姚海军:《写在“基石”之前》,见《三体》, 重庆出版社, 2008。
注释:
①刘慈欣:《三体Ⅰ》,重庆出版社, 2008。
②严峰:《心事浩渺连广宇》,见《三体Ⅲ》,重庆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