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县域电商发展对策研究

2024-04-12 08:16李亚娟苗启萱温馨刘咏芳
新西部 2024年3期
关键词:县域农产品物流

李亚娟 苗启萱 温馨 刘咏芳

县域电商发展与乡村振兴、地方经济和数字化直接相关。陕西省县域电商发展潜力巨大,但调研发现基层电商存在物流发展不充分、人才缺乏、金融支持有限、品牌化不够及产品结构单一等方面问题。推动陕西省县域电商健康发展,要整合物流资源,建设电商物流生态圈;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加强县域电商发展的金融支持;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农产品的品牌整合;丰富电商产品结构,培育县域富民特色产业;制定《陕西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升县域数字竞争力。

县域电商发展可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县乡经济发展,提高县乡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县域电商所依托的数字技术也能为当地智慧化、科技化等建设提供支持,加快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进城乡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县域电商、数字经济和数字乡村是相辅相成的,电子商务不断加速赋能县乡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与县域实体经济的融合已经成为各县域的产业规划重要方向,加快培育县域电商发展是实现县域数字富民、乡村振兴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国家层面县域电商支持政策不断出台,致力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城乡生产和消费连接更加紧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渠道更加畅通,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持续提升”。2023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2023年7月,商务部等9部门办公厅(室)印发《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培育“土特产”电商品牌,鼓励农村电商创业就业,带动县乡经济发展。

陕西省县域电商发展现状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为了了解陕西省县域电商发展情况,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对陕西省绥德县、米脂县、武功县、汉阴县及陕西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和中国邮政陕西邮政分公司电子商务局进行走访,致力于从县乡基层电商发展入手,梳理总结在陕西乡村振兴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县域电商模式发展现状及实践经验。

(一)总体概况

2022年,陕西省农村网络零售额为462.72亿元,同比增长8.08%,其中咸阳、西安和渭南为前三名。但农产品网上零售额相较于2017-2020年期间,[1]增速有了明显的减缓。一是电商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底,陕西省共建成73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789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2]2021年,陕西新增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共计5家,[3]新增11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4]二是跨境电商迅猛发展。陕西借助“一带一路”发展优势,加快健全跨境电商服务体系。2022年1-11月,陕西的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1785%。[5]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累计开行跨境电商班列198列,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35.1亿元。陕西省县域电商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二)各地区发展现状

由于陕北、关中及陕南三地地理、气候及农产品均各有特色,因而县域电商衍生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1、陕西北部地区——农产品为核心

陕西北部地区以黄土高原为最显著的地貌特征,农作物分布也以小米等杂粮为主,此次调研活动在陕北地区选取了作为陕西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绥德县和米脂县进行实地考察。

绥德是陕北的农业大县,种植包括山地苹果、小杂粮、红枣、沙地红薯等,已建成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提供综合性一站式电商服务。截至2023年,绥北物流中心建成试运营,网络货运产业实现营收87.9亿元。[6]当地较为注重品牌建设,设立县域公用品牌——“绥德范 臻陕北”,成为陕西省首家县域公用品牌发布县。

米脂县农业生产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是中国绿色生态小米之乡、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米脂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建成一体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大力培育和保护区域公用品牌,实施“米脂小米”“高西沟苹果”“米脂驴肉”等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为有效促进米脂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电商企业也积极探索构建预制菜等新产业链。

2、陕西关中地区——物流枢纽优势

关中地区地势相较北部和南部更为平坦,特色农作物更加丰富,以咸阳市武功县电商发展较为突出。武功县凭借交通枢纽的位置优势,抢抓机遇、精准定位,从“买西北、卖全国”到“卖什么、造什么”再到如今的“武功产、武功造”,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电商产业。在充分评估和考察以后,确立了符合其区位特点的发展模式,汇聚西北网货集中销售,着力打造西部农产品快递物流集散地,有效解决了电商发展所必须依托的物流运输问题。电商年度销售额从2014年的3.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5.06亿元。[7]积极推动与电商直播相关的一线主播、供应链等资源向武功聚集,构建“南有义乌小商品、北有武功农产品”的电商发展新格局。[8]

3、陕西南部地区——农业+文旅

在陕西南部,汉阴县是此次调研的重点地区。近些年,汉阴县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较为活跃,取得了较好成绩。2021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亿元,同比增长16.6%。借助善融、建行832平台,依托江苏优鲜到家公司,形成两地农特产品互通平台,助力花椒、蜂蜜、山茶油等农产品出省。汉阴县电子商务发展注重寻找亮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标签”,依托“三沈故里”“书法之乡”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书法文创产业,并衍生出纸箱、泡沫、有机玻璃等配套产业。“十三五”期间,汉阴县文创产业产值超5亿元。此外,汉阴注重打造“富硒”特色農产品,该县地处中国分布最广的天然富硒区,在此生长的植物含有充足的生物活性硒,培育了以红星米业、永胜农业、星旗食品为主的富硒食品龙头企业。

陕西省县域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实地调研发现当前陕西县域电商产业逐步迈向体系化发展,各地均在积极推动县域电商的创新发展,促进与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加速融合。但从全国视野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地区依然是强势电商发展势头,相比而言,陕西县域电商发展仍面临着物流、人才、金融、品牌建设、产品结构等方面的困境,存在持续发展动力不足、难以形成更大规模、缺乏产业集聚效应等问题。

(一)县域电商物流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陕西县域电商产品以农副产品为主,其产业链、供应链均处于电商化转型的重要时期,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制约着当地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1、物流网络布局利用及转化率较低

目前,陕西各地都在不断建设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村快递物流主要依托邮政以实现配送服务,但由于其辐射范围较小,且其他部分网点存在闲置的情况,县乡物流网点发挥作用有限,不能发挥物流引流电商营销的作用。

2、物流成本地区不均

陕西农村地区广、山地多,各村分布较为分散,物流基本都需要途径西安进行中转,使得物流成本大幅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经营规模均导致所需负担的物流费用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制约初创型微小企业的发展。

3、冷链设施建设不完善

陕西省县域“农产品中的苹果、羊肉均是百亿产业”,对冷链物流有特殊需求。但受过长的运输距离、道路条件、市场辐射范围以及资金成本等问题的限制,全省县域电商的冷链物流网络尚未形成完善的覆盖体系,缺乏冷藏车辆、冷藏仓储设备等。

(二)支撑性电商人才不足

陕西省农村地区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大量青壮年选择前往一、二线城市谋生,支撑性的电商人才匮乏是制约陕西县域电商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

1、县乡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县域电商的建设亟需信息技术人才来进行数据分析、网站建设、系统维护等工作。调研中,无论是初创型电商企业还是发展较为成熟的电商企业均表示,由于紧缺专业的创意策划、视频剪辑、直播带货等人才,其电商产品很难在网络销售中突出重围。

2、区域人才聚集不平衡

陕西电商专业人才地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主要集中在西安及其周边地区,很难实现人才回流与人才资源共享。短期电商人才培训内容的普适性与农产品地域性之间存在距离,缺乏针对性。[9]人才培养的成本高,流动性风险大。

3、电商人才本土化需求强烈

人才资源和市场需求脱节严重,陕西虽与电商发达的江浙地区在人才培训、转化上进行了合作,也同市场上第三方电商服务公司的商业主播进行对接,但千篇一律的带货模式,达不到理想的直播销售效果。高校教育中所开设的电商专业并非专门聚焦农村电商的人才培养,无法更好地指导实践。[10]

(三)县域电商金融支持体系有限

各县域电商企业在创业初期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户转型发展电商也需要拥有足够的资金承包土地、更新设备。调研中发现金融也是当前阻碍陕西省县域电商发展的一大问题,存在融资难又贵的情况。

1、有效融资渠道不畅

对县域电商企业而言,高额度的贷款获批难,低额贷款难以满足发展所需。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各电商企业无法及时获取融资信息和机会,转型发展电商的农民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持,很难得到金融机构准确的信用评估。

2、电商创业金融保障有待提高

在电商创业中,大学生及初始创业群体,由于征信记录的缺少、还款能力的欠缺都导致“融资难”的问题。[11]个体创业成本高、风险大,政府对风险投资参与度较低,金融保障的不足严重制约县域电商创业的热情。

3、金融支持政策不足

农业政策性金融能够通过释放政策信号和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吸引商业金融流入,[12]目前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激励措施有限,且社会资本参与不足,使农村金融配套市场活力欠缺,[13]亟需政府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工具,增强对中小微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四)电商产品品牌化不充分

在“产品爆炸”的互联网上,品牌成为推动产品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省电商生态没有得到全面建设,如何将品牌打出去、实现品牌化发展是未来的重要目标。

1、裸牌产品众多

陕西县域电商的主要产品是农特产品。仅有部分县域已经形成规模性企业,具有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意识和能力,多数微小企业仍处于粗加工阶段,甚至转型发展电商的农户存在未加工、家庭工坊的情形,品牌运营能力较低。调研数据显示,国内消费者线上购买农产品时,着重考虑平台的商品丰富程度(62.5%)和产品质量(60.5%),对正品保障(37.1%)也比较关注。品牌的缺失不仅让产品难以在品牌众多的市场中突出重围,[14]还会限缩产品的销售渠道,无法上架电商平台。

2、品牌同质化严重,影响力低

在绥德县和米脂县走访的每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小米产品,上面贴注着不同的商标,但却没有突出自身产品的独特价值和差异化优势,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可以帮助电商经营者在全国市场中提高竞争力,但也会限制企业品牌、个人品牌知名度的形成。[15]

3、品牌打造难度大

对于从“田间地头”直接到消费者手中的低附加值初级农产品,较高的可替代性是其突出特点。且农特产品更易受养殖技术、物流运输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一批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便会影响整个店铺或产品品牌。[16]

(五)产品结构层次亟待改善

各县域以农业为主要产业,每个地方都有极具代表的农产品,加之農副产品具有各地气候地域特色,使得现有的农副产品成为陕西县域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发现存在过度依赖农副产品,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

1、产品单一化

单一产品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本就有限,农副产品的季节性以及较高的可替代性导致电商发展严重受限。若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或其他竞争对手采用更低的价格、推出更精细化产品,将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2、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欠缺

新产业发掘不足之外,产品结构单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欠缺。全省各地区县域电商产业分布较为分散,产业内部分工以及区域分工的合理性较差,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阻碍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的形成。

3、电商营销模式有待整合

本地基层企业的电商营销模式多样,但产品品牌与销量却未见大的增长。调研团队在京东、淘宝等超大电商平台上以“陕西”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显示各类知名特产均有自营店,但本地网站或平台销量不理想,知名度有限。

县域数字经济与乡村电商在促进农产品上行、优化提升农产品供应链、带动农民创业和增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从县域电商竞争力来看,华东与珠三角地区领先优势明显,“2022年度县市电商竞争力百佳样本”榜单中,陕西仅有神木市排在第95位。电商发展与地方数字竞争力密切相关,“2022年数字百强县”榜单中,陕西依然是神木市排在第75位。整体西部地区各县域电商均未表现出竞争力优势。如何抓住机遇,发挥出地域产品的优势,打造陕西县域电商生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是当前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陕西省县域电商发展建议

陕西县域电商发展要抓住国家政策走向促进地方数字化发展,产品亟需增强独特性和差异化,发展多元化县域电商产业,从农产品延伸至工业品,并形成产业集群,以此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一)整合物流资源,完善陕西电商物流生态圈建设

为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使城乡生产和消费连接更加紧密,工業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渠道更加畅通,应率先统筹规划全省物流资源,促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打造陕西省快捷运输网、物流基地与物流网

全省范围内整合仓储、供销、运输等资源,与京东、淘宝等大型平台类企业合作优化物流中转基地;共建线上物流信息与资源共享网络;引导多方主体进行市场化合作,联合发展农产品产地的仓储与电商一体化服务站点,落实“多站合一、一点多能、一网多用”。

2、以西部农产品集散基地推动数字丝路物流链

借助西安作为西部门户的有利地位,利用现有的武功物流基地,升级改造物流园区,建立大西部农产品物流线上线下集散中心。以中国-中亚峰会为契机,利用数字技术驱动,构建虚拟产业集群,以数字化的“组织接近”替代传统的地理接近,链接中亚各国特色产品农产品、能源产品、矿产品与国内特色农产品、轻工业产品、机电产品。

3、培育龙头冷链物流企业

结合各地生鲜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以及预制菜行业发展需求,大力培育陕西龙头冷链物流企业,引导加强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联盟合作,完善农产品集散地冷链分拨网络和销地冷链配送网络,提升一体化组织服务能力。

4、以产地仓为依托,下沉电商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

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地仓,扶持农产品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建设,升级改造跨区域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及零售终端,激活农村流通设施,形成物流上下游的紧密协作,重点支持向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

(二)优化人才培养策略,搭建陕西省人才共享平台

专业性人才是县域电商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应进一步优化电商人才培养策略,从全省出发合理共享人才资源,以改善人才分布不均导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1、更新电商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

适应电商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及时更新电商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细分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以调整具体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专业性与针对性。

2、与头部电商平台合作打造“新农人”

与大型电商平台深入合作打造“新农人”,比如拼多多着力扶持95后的“新新农人”;抖音大力扶持三农创作者,持续推出了“新农人计划”。鼓励地方新农人和农货商家原产地开播,并借力平台支持的多元运营技能培训,从源头助力品质农货出村进城,注重提升本土文化人才孵化率。

3、搭建全区域人才共享平台

应以省为中心,搭建全区域人才共享平台,利用数字化平台协调各地人才供需矛盾。可以同浙江、江苏等县域进行一对一人才合作,实现人才互动。抓住网红经济产业的核心,将人才需求向外辐射,吸引外来人才。

4、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育电商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应用,加强“丝路电商”急需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数字富农等模式的大创项目和社会实践,与行业协会、大中专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有效实现人才供需提前对接。

5、融合陕西本土特色文化赋值特色农产品

借助西安在文旅与文创领域的优秀经验与资源,以文化传播赋能农特产品销售,构建数字化创意之都。关注内容电商的兴起,以农村直播电商、乡村短视频、乡村网红达人的内容分享等电商应用为先导,推动农特产品及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改革助农金融机制,加强县域电商发展的金融支持

针对陕西县域电商金融体系建设面临的诸多困境,进一步改善全省营商环境,加强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支持,助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以促进县域经济繁荣。

1、简化金融机构服务流程

简化金融机构服务流程,结合县域电商发展的实际使用场景确立更加高效的风险评估与审批标准。深化信息协同和科技赋能,搭建县域电商行业的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或网站作为辅助,加强县域的信用评估体系建设。

2、探索农业企业合作混改可行性

通过引入政府融资、银行借贷、风险投资等方式打通资金链条,关注其他省市的“反向混改”效果,积极探索农业领域国企与地方民营企业合作混改的可行性,多角度丰富电商经营者的融资渠道。

3、多举措降低电商经营者的金融风险

由政府部门出面,推动建立大型投融资担保公司或者直接设立政策性担保机构,为县乡小微电商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建立电商风险补偿基金或保险机制,为电商发展提供必要的风险保障,并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参与合作以降低总风险。[17]

4、创新多样化金融产品支持电商发展

支持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农户及小微电商企业申请电商创业担保贷款,为其适当提高贷款额度,优化办理流程。结合电商经营者的实际情况,提供抵押、质押、信用、组合等多种担保方式供其自行选择。

5、提供跨境电商金融支持

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跨境电商领域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支持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引导金融机构重视线上化服务的畅通,对中亚货物跨境电商发展给予金融政策与工具支持。

(四)深化品牌建设,推进陕西省农产品的品牌整合

提高陕西省农产品电商化处理能力,注重品牌整合与建设,抓住国家推行预制菜的规划风口,开发与投资食品精深加工,结合地方农产品特色,推动从“初级农产品”向“品牌商品”转变,有辐射西部及全国市场。

1、推动农产品合规,整合品牌资源

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制定农业生产规程和操作规范,推动农产品合规标准体系完善。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

2、提升品牌运营意识与水平

增加打造、维护特色品牌的培训内容,强化电商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与头部电商企业合作,采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推广,赋能品牌营销。

3、打造區域电商特色品牌

重点培育区域内的本土特色品牌,形成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深化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加强宣传。发挥当地乡村能人优势,以其内生性的发展并在多重社会力量的配合之下,最终实现电商经济在乡村地域的繁荣。

4、培育陕西省跨境电商品牌

抓住“丝路电商”与“中国-中亚峰会”发展机遇,积极搭建陕西跨境电商品牌合作平台。通过提供跨境法律援助,让品牌更加安全的走出国门。政府部门为县域电商经营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服务,助力其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五)丰富电商产品结构,培育县域富民特色产业

丰富全省县域电商的产品结构能进一步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相关衍生产业的创新发展,优化供应链结构,发掘核心竞争力,进而有效繁荣县域经济。

1、挖掘当地特色优势产业

鼓励当地电商经营者充分考虑文化、资源、交通等优势,围绕农副产品、手工制品、生态休闲旅游等农村特色产业,开展多形式的县域电商创业,开发具有专属性的特色产品,拓展文化旅游与产品结合。

2、探索“双线程”的产品发展模式

扩展产品品类,从农产品扩展至适合县乡特点的轻工业品设计生产销售,通过多样化产品推动产业链、物流链、集采基地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县乡“能人+网红”带动作用,鼓励各县域积极引进和承接新产业。

3、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强县富民

支持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增强县域和乡镇的产业集聚功能,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进行区域分工,明确功能定位。引导新零售模式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推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和乡村团购,双向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

4、与大型电商平台建立战略合作

大型电商平台在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借力其销售网络、物流体系与科技实力,推动农业与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

5、以数字技术赋能区域性电商向全国性电商发展

借助大唐秦风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特色产品创新与传统文化复兴叠加融合的平台型企业;推动区域性电商的技术升级,凭借数字技术这一利器精准把握流量与用户,帮小农户融入大市场。

6、加快制定《陕西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升县域数字竞争力

全国多地在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都将《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纳入地方立法规划,以制度化推进并规范地方数字经济及县域数字化发展。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已有10省市开始实施《数学经济促进条例》,均以专条或专章方式对县乡及农业数字化进行规定。黑龙江省的《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也已进入审议程序,湖南省和内蒙古也已纳入立法计划,但还未公布草案。[18]陕西省应将数字经济、县域电商和农业数字化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制定《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条例》,以制度化方式推进基层产业数字化发展,并明确责任主体,推动县域电商发展、农业数字化与乡村数字化转型。各地市也可尝试进行相关制度建设,通过明确的扶持奖励办法制度化引导并规范本地县域电商发展。

结束语

2023年7月27日,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发〔2023〕1号)有关部署,进一步提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成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4221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8000亿元。超五成消费者过去一年线上购买农产品的频率有所增加,41.7%的消费者保持不变,线上平台已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19]陕西落实三年行动计划,需要抓住农村电商高速发展的机会,以“县、乡、村三级农村商业体系”为基础,以数字技术与陕西特色文化为支持,以农业和工业结合,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与电商新业态融合发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释放乡村数字经济潜力,实现数字富民与数字乡村转型。

注释

[1]谢清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研究》,载《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No.555(05):33-34页。

[2]《2020年我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41.7%》,载《陕西日报》,http://www.shaanxi.gov.cn/xw/sxyw/202102/t20210218_2153312.html。

[3]《陕西新增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央广网,https://www.cnr.cn/sxpd/gstjsxpd/20210907/t20210907_525593079.shtml。

[4]《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第一批)公布》,央广网,https://www.cnr.cn/swzg/jrgz/20210810/t20210810_525557693.shtml。

[5]《跨境电商飞速发展 “世界超市”落地陕西自贸试验区》,陕西电子口岸,https://mp.weixin.qq.com/s/YVNfyNuiNinSipaN-2t6Dg。

[6]《绥德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sxsd.gov.cn/html/zwgk/xxgkgzbg/202302/40103.html。

[7]《以电商“五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央广网·武功县,https://www.cnr.cn/sxpd/gstjsxpd/20230312/t20230312_526179609.shtml。

[8]《武功巧用发“家”小妙招 拓宽发展大门路》,三秦网,https://www.sanqin.com/2023-07/12/content_10264646.html。

[9]付则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载《新农业》,2022,No.972(15):98-99页。

[10]耿文娟:《县域经济视角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对策》,载《物流科技》,2022,45(07):57-59页。

[11]张力晖:《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传统融资困境阐释与消解》,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9):85-86页。

[12]史歌、郭俊华:《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载《统计与决策》,2020,36(21):155-158页。

[13]陈瑞琪、徐广才、刘岩等:《农村电商建设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载《农业展望》,2021,17(08):58-64页。

[14]张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陕西省为例》,载《投资与创业》,2021,32(20):58-61页。

[15]胡志权:《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品牌建设困境及策略探析——以茶叶为例》,载《山西农经》,2017(23):5-8页。

[16]任旭、牛柳清、张刚勇、贺雪梅:《陕西乡村产业电商化现状与发展研究》,载《中国市场》,2022(35):190-192页。

[17]党政军:《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有效路径分析》,载《农业经济》,2018(11):111-112页。

[18]数据来源:北大法宝数据库。

[19]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https://www.iimedia.cn/c400/84524.html。

参考文献

[1]谢清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研究》,载《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No.555(05):33-34页。

[2]常雪莹《电商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探析 以陕西柞水木耳为例》,载《当代县域经济》,2022(07):64-66页。

[3]王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战略意义》,载《农业经济》,2022,No.421(05):117-119页。

[4]陈雨纷:《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载《商业经济》,2023(06):138-140页。

[5]付则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载《新农业》,2022,No.972(15):98-99页。

[6]耿文娟:《县域经济视角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对策》,载《物流科技》,2022,45(07):57-59页。

[7]王悅、金鑫、谈娟:《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效应研究》,载《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1,32(03):1-10页。

[8]张力晖:《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传统融资困境阐释与消解》,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9):85-86页。

[9]史歌、郭俊华:《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载《统计与决策》,2020,36(21):155-158页。

[10]陈瑞琪、徐广才、刘岩等:《农村电商建设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载《农业展望》,2021,17(08):58-64页。

[11]张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陕西省为例》,载《投资与创业》,2021,32(20):58-61页。

[12]胡志权:《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品牌建设困境及策略探析——以茶叶为例》,载《山西农经》,2017(23):5-8页。

[13]任旭、牛柳清、张刚勇、贺雪梅:《陕西乡村产业电商化现状与发展研究》,载《中国市场》,2022(35):190-192页。

[14]党政军:《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有效路径分析》,载《农业经济》,2018(11):111-112页。

[15]吴考、谢纾、朱鹰等:《打造跨境电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载《中国货币市场》,2023(08):15-18页。

[16]张航:《农村电商品牌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载《农业与技术》,2021.41(20):157-161页。

作者简介

李亚娟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电子商务法

苗启萱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学

温 馨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学

刘咏芳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县域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