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伟 苏莉
摘 要:课程是融合教育的实施载体,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课程落实医学人文教育,不仅能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能为建设“健康中国”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法医学专业人文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法医毒物分析课程为例,提出了人文教育融入法医学专业课程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法医毒物分析;课程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学教育一方面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敬畏生命、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推动教育思想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因此,新时代医学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在医疗行为中对患者报以人文关怀,彰显医者仁心。人文教育不仅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更被认为是培养具备能力素养、能够胜任工作、自觉践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业界的学者们从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医学院校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
课程是融合教育的实施载体,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课程教学落实医学融合教育,是切实提升医学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手段。法医毒物分析是法医学专业必修课程,它以分析化学尤其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为基础,以能损害生命正常活动的毒物为对象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判定,从而服务于国家法治建设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本文探索在该课程中落实医学人文教育,以期为培养新时代法医学人才提供可借鉴经验。
一、医学人文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医学人文学一般有多层含义,包括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关怀及医学人文学科等。医学人文教育一般指在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开展人文教育,让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从而形成高品质的医学道德和人文精神,在将来从事医疗工作的时候带给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
二、法医学专业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法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整体上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我国第三代医学改革是以培养胜任力为核心的医学教育,因而长期以来造成课堂上只注重满足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技术传授,而或多或少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此外,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为了能在就业市场上胜出,教师更加关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传授。同时,有些学生认知不够,认为学习人文知识是浪费时间。一个普遍现象是,学校公共选修课里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被选中率不高,课堂出勤率也比较低。
二是课程设置不科学。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关课程主要有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有些专业学生只学习了其中的部分课程,知识储备明显不足。此外,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未进行有效融合。这可以从以下两点看出:一方面,医学人文学科授课教师往往缺乏医学背景,因而在课堂上不能充分结合相关医学案例进行讲解,课堂互动效果差;另一方面,很多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设置都是在大一或大二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医学知识储备有限,往往仅凭兴趣爱好进行学习,不能充分认识到这类课程的重要性。
三是评价体系具有局限性。现行的医学人文教育评价方法大多局限在总结性评价,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养成特点关注不够。建立健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的医学人文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是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法医学专业课程的路径
课题组结合日常教学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法医毒物分析课程医学人文教育融合专业教育的路径。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生理和心理发展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此时的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为他人服务意识薄弱。同时,身处信息技术发达的网络时代,他们观点多元、思维活跃。因而,教师在专业课程讲授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敬畏生命、关爱患者的人文理念。如在讲授“仪器分析”章节时,引入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因质谱分析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故事。田中耕一在因为解决了生物大分子分离的科学难题而获奖以后,一直默默致力于血液检测敏感度的研究,并于2018年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学生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学习科研工作者为了人类进步而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也能体会到人类医学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科学家们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
(二)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并最终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加强人文素养的积累和沉淀。此外,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和学科进展,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注重提升自我素养的教师不仅能够有效地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而且在学术和人格上都能无形中影响、引领学生。虽然这种影响是自然的、无意识的,但作用是巨大的、深远的。例如,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展现出来的熟练进行仪器操作的专业技能和对待数据异常值的严谨态度,会明显影响学生以后对待工作的态度。法医学专业毕业生担负着为公检法司部门提供有力证据的任务,他们更应该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态度。
(三)设计融合人文教育的教学环节
课堂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场所和主要环节。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设计。课题组从专业课程地位、方法和理论等方面出发,设计了具有学科特色并融入了人文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在“挥发性毒物”章节,课题组开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前提出问题。问题:我国的法律规定,血液中乙醇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mL为酒后驾车行为,大于或等于80mg/mL为醉酒驾车行为。那么,血液中的乙醇含量是如何测定的呢?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寻找答案,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报告。第二部分是课中解决问题。学生们经过课前的调研,再加上学习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乙醇的原理,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这时,教师再介绍气相色谱法的基本概念、测定原理就“水到渠成”了。实验课中,教师进一步带领学生实验血液中乙醇测定的气相色谱法。从仪器操作到数据处理,整个流程下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第三部分是课后训练思维。这种训练主要是对创新思维和科研思维的训练。创新思维是指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科研思维是指个体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了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行为的血液中乙醇含量阈值,但如果测定结果正好是临界值,该如何处理?血液腐败也会产生乙醇,那如何区分生前饮酒和血液腐败产生的乙醇?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其中可以挖掘的人文教育有科学探索精神、遵纪守法的意识以及求真求实的态度等。
(四)整合利用多种校园文化资源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导向的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是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有力载体。它不仅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也可以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的图书资料室等场合,定期开展阅读日和读书分享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可以定期开展学术和文化讲座,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法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课程相关的典型案例等。
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的重要责任,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法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对人文教育融入法医学专业教育的意义、途径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周俊,徐晨,李培森.“新醫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的逻辑路向与创新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5).
[2]张自伟,洪亮.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法医毒物分析”课程为例[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
[3]李腾子,吴红斌.医学人文教育的特征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11).
[4]王晨,龙艺,胡安霞,等.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医学与哲学,2022(5).
[5]蒲丹,吴立玲,沈惠麒,等.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思维训练课程教学效果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