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方法

2024-04-11 14:45:15戴丹梅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评生字想象

戴丹梅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四个方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和价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最重要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平台,承载着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建构任务。

为更好地促进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而最早关注并提出“教学评一致性”概念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崔允漷、雷浩在《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一文中,将“教—学—评一致性”定义为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个因素的协调配合程度。文中还具体阐述了在目标指引下,“教—学—评一致性”的三种含义:一是“学—教一致性”;二是“教—评一致性”;三是“评—学一致性”。教学、学习、评价这三者,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既不是递进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更不是谁凌驾于谁之上的关系,而是融合一体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理论指引和已有研究经验,我们进一步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方法进行探究,努力落实“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笔者就结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敕勒歌》一课,分别从“教、学、评”三个方面具体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教——扣紧主题和目标

我们知道,有目标才有方向。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是教学中的首要大事。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方式上进一步创新,大胆整合单元资源,统筹安排,精准定标,做到有的放矢。

(一)精准定标

参照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依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聚焦大单元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敕勒歌》这一课之前,我先全面了解《敕勒歌》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知道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雪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美好的心灵。

在了解单元概貌之后,我制订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基本目标:(1)认识3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6个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

高阶目标:(1)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2)感受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

对应这样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单元学习活动(见图1):

(二)细处着眼

单元教学目标定好之后,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就要少而精。根据班级学情和课程内容,我把《敕勒歌》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背诵《敕勒歌》;(2)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阴、似”等5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3)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以上教学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和本课学习任务,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表述,简洁明了,可测评、易落实。

二、学——习得能力与方法

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教师就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这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感情朗读、唱一唱、演一演等,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落实教学目标。

(一)改变学习方式

以《敕勒歌》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识字时,我改变以往的先识字再读文的方式,逆向而行。我先指名学生读诗歌,在学生把多音字“见”读错时,及时进行正音、释义,然后指名再读。在五名学生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整首诗读下来后,我说:“呀,大家都会读了,值得表扬!老师突然想到这首诗里有咱们需要认识的生字呢!如果我把它们从诗歌里面请出来,你们还认识吗?”然后,课件出示要认的生字。学生的好强心被调动了起来,开始读起生字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低头去看文中的拼音。很快,就把生字记住了。之后,我通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在这之后,我把生字放到词语和诗句中,让他们挑战朗读,挑战识字,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识字效果特别好。

(二)创设学习情境

同样是教学《敕勒歌》一课,在引导学生落实“品读诗文,想象画面”这个学习任务时,我提出三个学习活动:(1)请大家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诗句思考诗歌中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3)吟唱这首诗歌。

在进行学习活动(1)时,我结合学生作答,相机板图:蓝天白云、高山草原,然后贴图蒙古包、牛羊等,在黑板上绘出一幅草原风光图,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进行学习活动(2)时,我借助图片和文字資料,引导学生理解“川、阴山、笼盖、苍苍、茫茫”等意思,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景物的特点,初步体会诗歌意境,化抽象为形象,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在进行学习活动(3)时,我搜集了吟唱视频,视频的吟唱旋律动听,背景图很好地再现草原风光。全班吟唱时,大家做出相应的动作,入情入境地走进诗歌。

瞧,通过这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情境创设,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了学生各项语文能力。当然,课堂上创设怎样的学习情境,运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都要紧扣目标,力求有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突破。同时,教师要在关键点上及时点拨,让学生真正习得方法和能力。

三、评——契合目标促发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其标准当然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要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来进行。因此,精心设计评价,落实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是“教—学—练—评”一体化最终的目标。

首先,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和教学目标紧密契合。例如,《敕勒歌》一课的教学,我拟定的第二个学习任务是读通诗歌,识字写字。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我把评价定位在:识记多音字“见”;准确认读生字,把诗句读正确、通顺;会规范写“苍、茫”二字。这样,教学评价紧扣教学目标。在此环节之后,学生能够读通诗歌,会认字,会写字,那教学目标就达成了。如果发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之后,无法读通诗歌或者“苍、茫”二字的书写还不能掌握,那就要在这两个方面上下功夫,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再如,在落实“想象画面,初步体会诗歌意境”这一学习任务后,评价标准确定为:能够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这一方面是针对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另一方面是初步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审美”要素。在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草原的辽阔和美丽时,我及时给予肯定。有个别学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草原的美景,我就再次引导其观察并展开想象,帮助其形成画面感。如:有学生提到不理解“笼盖四野”的“笼盖”,我出示图片——蒙古包内部的穹顶,告诉学生,当你走进蒙古包,抬头看,你就看到蒙古包把你整个儿罩住了,这就是“笼盖”。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当你站在草原上,抬头往上看、向左看、向右看、向前看、向后看,都是天空罩着你,这种感觉就是“笼盖”。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把“教—学—评”有机地融合渗透在一起,“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其次,设计对标对本的“三单”(课前预习单、课中练习单、课后研学单),这也是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方法。在教学《敕勒歌》这一课时,我设计的“伴学单”如下:

这样的伴学单虽然简单,但它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课前预习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教学时会更有方向性;课中练习单直接为师生当下的教与学提供导向,更好地实现“以学促教”;课后研学单是课堂教与学的延伸,是对老师和学生教与学情况的全面检测和反馈,为我们下一堂课导航。

最后,在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并给予恰当的语言评价,也是“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课堂上,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应给予高度肯定,促使其更好地投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在《敕勒歌》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学生对草原的描述特别生动形象,我及时给予肯定:“听了你的描述,我们似乎也来到了美丽无边的草原上。谢谢你的分享。”当学生的思路开小差时,我给予提醒点拨,把他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上,有一个学生说:“蒙古包会被大风刮跑的。”我及时给予引导:“草原上的牧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蒙古包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搭建蒙古包,就像吃饭喝茶一样是很平常的事情。他们搭建的蒙古包会轻易被风吹跑吗?”这样既纠正了学生原有的想法,又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牧民的生活。这样的评价语和导向语,可以激发全体学生在积极的评价中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

以上,我以《敕勒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一些方法。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具有可行性,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学习和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一体化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体差异,以学定教,以评促学。教师要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而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教学效率。

3.操作性强。“教—学—评”一体化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多樣化的教学活动、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多元化评价等特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进行整体把握和合理安排。教师要及时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扎实、高效。

(作者单位:漳州市巷口中心小学)

编辑:陈鲜艳

猜你喜欢
教—学—评生字想象
读儿歌识生字
快乐的想象
生字辨识大闯关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