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馨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情怀”单元,通过整合单元内的课文突出“爱国”主题。对此,教师需要把握单元教学的主题性、整体性特点,在“爱国情怀”单元主题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在学生心中根植爱国主义情感,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利用“爱国情怀”单元进行主题教育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还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学生树立了爱国意识,但对爱国主义的意义并没有进行深度理解。同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忽略了学生思想方面的提升。在“爱国主义”单元主题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升华他们的思想,有益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和成长。这能够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为了国家的发展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
(二)培植爱国情结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挖掘教材中的“爱国情怀”单元开展单元主题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能够实现智育与德育的双重发展。同时,语文学科还具有政治性和思想性特点,这也决定了语文课堂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充实教学手段,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助力德育的落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开展“爱国情怀”单元主题教育的具体方法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爱国情怀”单元主题教育时,需要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文的编排特点,基于此展开整体性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优化语文课堂结构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语文学科也不例外。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有所增强,编排的很多课文都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设定了几个“爱国情怀”单元。首先,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入手,明确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目标:一是在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中融入价值目标;二是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运用语言文字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教师应基于价值目标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彰显“爱国情怀”单元的育人价值,实现以文育人。最后,教师应整合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学资源等内容,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围绕“爱国情怀”单元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梳理学习中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形成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推进的局面,推动“爱国情怀”单元主题教学的开展。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选编的优秀文学作品讴歌了伟大的革命英雄、抒发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歌颂了革命英雄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革命者为主角,讲述了他们身上发生的革命故事,展现了革命者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教师应结合单元主题“理想和信念”以及两个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目标:
1.阅读本单元编排的文学作品,使用抓住关键句、细节描写等阅读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感受革命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2.借助阅读材料,对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析,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接着教师应根据主题“理想和信念”提炼出大主题“中国人,中国魂”,再设计“做革命精神的传承者”这一大情境,整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建造我的精神家园。在此活动中,学生需要对上述三篇课文进行阅读,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从字里行间感受革命先辈伟大的人物形象,体悟他们的崇高精神,增强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革命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做革命精神的传承者。活动二:种下我的心愿树。在本单元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搭建桥梁,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对接,让学生联系本单元学习内容写下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样可以让学生沉浸在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在这两个学习活动的引导下体悟中华民族精神,接受精神的洗礼,同时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紧扣单元语文要素,通过实践加强感悟
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编排课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材对各单元板块的编排包括阅读、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习作能力。在开展小学语文“爱国情怀”单元主题教学时,教师应对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整合,紧扣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单元的语文要素也就是语文学习要素,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及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形成的学习习惯,一句话概括就是“学生采取怎样的方式学习什么内容”。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对应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爱国情怀”单元编排的课文均是以“爱国”“革命”等为主题的优秀文学作品。爱国精神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必须具备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就爱国谈爱国,这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应善于运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语言文字细细品味,感悟字里行间溢出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和《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教师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
首先,除了《古诗三首》,教师可以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作为落实语文要素的载体,让学生通过概括事件内容理解革命人物的爱国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以“主要人物+事件”的句式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对文中主要人物的事件进行概括,并分析事件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周恩来在听闻“中华不振”和目睹“中华不振”后立志要“振兴中华”。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理解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接下来,教师应让学生根据《梅兰芳蓄须》的题目对梅兰芳蓄须的事件进行概括,在此过程中发现六件事之间存在的联系,并理解梅兰芳蓄须的目的,即不为日本人演出。如此能够让学生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理解其爱国行为。
其次,通过解决关键问题加深对革命人物爱国精神的感悟。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时代背景资料,进而提出和解决核心问题:“何为‘中华不振?‘中华不振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本国的土地上随意走动,只能默默忍受侵略者的欺辱?为什么梅兰芳唱京剧不可以蓄须?为什么梅兰芳坚决不为日本人演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了解我国当时的社会情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理解周恩来和梅兰芳的爱国行为,感悟他们的高尚品质和远大志向,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最后,通过联系本单元的所有课文感受并激发爱国情怀。本单元编排的课文讲述了不同历史阶段革命人物的事件,彰显革命人物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教师应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加深学生的感悟,感受古代将士保家卫国的决心、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延安精神和梅兰芳的民族气节。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还能感受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构建单元的任务群,设计多元学习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要求教师围绕学习主题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以推动学生身心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其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关键部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基于此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语言魅力和形象魅力。在开展“爱国情怀”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设计多元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展开学习和探究,从而实现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并通过有效表达抒发爱国情感,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和《清贫》四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为学生创设任务情境,渗透爱国教育,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任务一:诵读古诗。学生自主阅读《古诗三首》,每人从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细读,尝试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联想诗人抒发的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其他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将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向老师求助。
任务二:默读课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教师可以展示文中的三封电报,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对毛泽东语言、神态和动作进行描写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着重朗读这些句子,并分享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对毛泽东的情感变化进行理解,感悟革命伟人的高尚品质。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掌握“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感受其内心”的方法。
任务三: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学习活动,诵读《从军行》中的豪情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陆游的爱国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杜甫喜极而泣的心理。再对三篇课文进行朗读,读出毛主席丧失爱子的痛苦,读出刘伯承与沃克医生对话的力量,读出对方志敏清贫朴素高尚品质的崇敬。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发情感共鸣。如此学生可以在阅读和学习中细细品味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并通过表达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达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推动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
(四)家校沟通协作,共创爱国教育氛围
学校是主要的教育场所,但是家庭的教育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得到凸显。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开展语文“爱国情怀”单元主题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知识学习氛围。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定期组织家长会。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利用课后服务、班会、社交软件等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配合老师传播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2.组织召开家校活动。家校互动活动既能强化家校的沟通,还能加深亲子关系。教师需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如“心怀强国梦,爱我大中华”亲子演讲活动、“烈士陵园”参观活动等。
3.家长志愿者助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组织家长集体参与教学活动的难度较大,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家庭等因素,不能参与活动。基于此,教师可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学校的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中,每次选择几位家长参与活动,这样可以让家校之间更加了解,彼此信任,為后续的家校合作教学奠定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爱国情怀”单元主题教育中,教师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培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性和趣味性,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朝阳实验小学)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