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为政

2024-04-10 06:20周建国
党员干部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佳话气节理政

□ 周建国

韩 潇/图

孔子《论语·子路》中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大意是:当政者本身言行端正,能做出表率模范,不用发号施令,大家自然起身效法,政令将会畅行无阻;如果当政者本身言行不正,虽下命令,大家也不会服从遵守。

身正民行,上感下化。身体力行,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唐朝大历年间,皇帝下诏:任命品德高尚、质性贞廉的杨绾为宰相。有两个人的举动非同寻常:一是御史中丞崔宽立即在当天把自己花园中号称“天下第一”的楼台亭阁全部拆除;二是汾阳王郭子仪立即将家中的乐伎减少了五分之四。权倾天下的朝廷重臣尚且如此,其他人的震动就更不必说了。原来,杨绾为官素来以廉洁自律出名,生活相当简朴,在朝中上下威望极高,升为宰相后引发如此效应并不偶然,大臣官员不敢不谨慎行事,收敛其奢靡行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杨绾为相后的俭朴品德具有了榜样和威慑作用。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历代贤官良吏以“正”立身,以“正”理政,留下了无尽佳话。浙江浦江县郑宅镇的郑义门,以孝义治家闻名,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173 人为官而无一人贪墨,被朱元璋亲赐为“江南第一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暗室无欺;顶天、立地、爱人、律己,光明正大”,这副见于湖南洞口县杨氏祠的对联,赞颂的正是东汉时期暮夜拒金,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清官杨震;宋代包拯“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抱着“披肝沥胆,冒犯威严,不知忌讳,不避怨仇”的态度提出的建议,大多被朝廷采纳;清代康熙年间著名廉吏、著名理学家陆陇其人品端正、为官清廉,在当时颇负盛名,他的名言“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正气充盈,不仅是为官之道,也被奉为做人的原则。刻苦自律、清正廉洁的古代贤臣们把清正操守奉为圭臬,以“正”立德,以“正”理政,留下了无尽佳话,也因此为百姓拥戴敬仰,青史留名。

对党员干部而言,自身怀有一种具有约束力的精神尺度,正气存内,就等于立起了风向标。面对酷刑与死神、高官与厚禄,方志敏笑傲敌人:“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决不丢!”周恩来专门定了《十条家规》,严格要求亲属。四川省万源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林森说:“我这个组织部长不是给个人当的,是给党当的,是给老百姓当的!”他言行一致,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没有用手中的权力给干临时工的妹妹转正,也没有给中专毕业的亲戚安排工作。不卑不亢的人品、不贪不占的境界、不屈不挠的意志等,才是党员干部给予家人最昂贵的馈赠。

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坚实屏障。俗语说:“气正则身正,如胡杨般于世三千载;气邪则身斜,似朽木般不可琢。”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党员干部要外拒诱惑、内控邪念,做到心正、身正、言正、行正,更要带头扬正气、祛邪气、聚底气,做到“正人”,以上率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自觉用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感染群众,展现出共产党人坦荡磊落、公道正派的风骨气节。

猜你喜欢
佳话气节理政
气节,一个人的精神脊梁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黄桥战役中的统战佳话
“错字”反成佳话
竹外疏花
신시대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气节重如山——国画《八女投江》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