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坐下,椅子还没有焐热,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了三声,我大声说:“请进!”
门并没有关,虚掩着,推门进来的是活动策划部的林部长,他手上捏着一小沓发票及附在发票后面的申请单、合作协议等。
“又有这么多?”我说。
“哪个想有这么多!没办法,事情多,一件接一件。”林部长竟倒起苦水来,“以前一把手一个人签,现在又多出张总您签,办公室顾主任证明……我们也不想这么麻烦,为这几张票,楼上楼下,腿都跑细了,还不知道今天顾主任和一把手在不在。”
我眼睛盯着发票,握笔的手停在半空中,嘴上说:“今天顾主任在,一把手肯定不在。”
“那我至少还要再跑一趟。”林部长语气里满是委屈。
附在发票后面的申请单或合作协议上,都有一把手或其他分管领导的签字,我仅需核对一下事项、金额、对方单位名称等信息,在发票上签上姓名和时间即可。事情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每天只要我在办公室坐下,就不断地有不同部门的人敲门进来找我签字。时间一下子被碎片化,多少有点不适应。不少事情比较急,又不可能规定时间集中签,只能随到随签。
这个情况,是前不久上级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两不直接分管”后出现的,一把手不再直接分管财务和人事。但一个单位,这两件是最敏感的事,一把手不可能不过问,不全盘掌控。事实上,比如这发票,过去一把手一个人签报,最多办公室主任证明一下即可入账,现在多了我这个分管财务的副总签字。而一张发票,说白了,我一个人签没用,分管不管,还是报销不了,还必须有办公室主任证明,一把手最后签字确认。对我没有什么,只是多了事,对于一把手,不再像之前那么自由方便了。
很快为林部长签好了发票,他又急匆匆地出了我的办公室,去找同一楼层的办公室顾主任签票。
片刻后,我去洗手间,在楼道上遇见林部长,他手上仍捏着刚才那一沓票据,正从一把手办公室那边走过来。
“都签好了?”我随口问。
“没有。顾主任的签好了。一把手不在办公室。”林部长说,“张总,您消息真灵通,还真让您说中了。”
我笑了笑,“那你就多跑一趟吧。一把手估计出去开会了。”
“只能这样了。”林部长悻悻然离开了我们行政楼层。
没几天,林部长再次敲开我办公室的门,又拿来了一沓发票。
“今天还不知道要跑几趟腿呢。”把发票送到我面前,林部长担心地说。
我的眼睛盯着发票,核对了几个关键信息,签好了一张,笔停在半空中,眼睛继续盯着另一张,嘴上说:
“今天你不用多跑,一把手和顾主任都在办公室。”
“那就好,谢天谢地、谢天谢地!”林部长立在旁边,急切地等我赶快签好票,好去赶下一处。
我签好那沓发票递还到林部长手上,他接住,却愣了一下,并不急着转身离开,而是笑着问:
“张总,有一件事我一直好奇怪,为什么每次签票您说哪个在哪个就在,您说哪个不在哪个就不在,极少有不准的,您消息怎么这么灵通?”
这话,把我也问愣住了,我笑了笑,摆摆手,不置所以然地说:“应该这样,嘿嘿,赶快去吧,说不定他们马上又要出去开会了。”
得不到明确的答案,但说出了心中的疑问,另外两位又都在,林部长还是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出门时,照例轻轻地帮我虚掩上了门。
是啊,我怎么会这样消息灵通呢?我也没有特意关注这两位,到底怎么回事呢?不要说林部长奇怪,连我自己都奇怪。但我很快找到了原因——
我善于总结而已!
我总结出一个规律:一把手在办公室,顾主任肯定要频繁进出一把手办公室,一把手时常内线电话都懒得打,冲着门口大声喊:“顾主任在不在?来一下!”一把手在,顾主任难得不在。顾主任办公室的那个方向,立马踢踢橐橐有小跑声在楼层过道响起,一路响至一把手办公室。随后,谁要是从一把手办公室门口经过,准能听到顾主任唯唯诺诺的应答声,声音不高——只要一把手在单位,顾主任说话声音从来不高。一把手不在,顾主任也未必在,他需要鞍前马后跟在一把手后面处理许多具体事情,从他隔三差五拿过来让我签字报销的发票上能看得出。若一把手不在,顾主任恰好在,那么我们行政楼层里高声朗语的肯定是顾主任,尤其当有其他部门、其他单位的人来找他办事,而他有不同意见时,他的声音差不多整个楼层都听得见,我们副总平时都不敢用那么大嗓门说话。这一点,林部长等好几个中层干部在我面前嘀咕过:我们单位,顾主任是实际的“二把手”,一人之下,众人之上……
这个规律,十有九次半不会错。
这样的规律,我怎么好跟林部长说破呢。
【作者简介】张正,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 《短篇小说》 《今古传奇》《时代文学》《雨花》《火花》《参花》《少年文艺》《少年小说》《回族文学》《雪莲》《小说月刊》等文学期刊发表散文、诗歌和小说,部分作品被《小說选刊》《微型小说选刊》 《微型小说月报》 《思维与智慧》《杂文月刊》《青年博览》《中外文摘》等杂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