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秀文化“养正”学生的幸福童年

2024-04-10 04:55:28马智华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养正立德家长

马智华

我毕业就在大庆这座英雄的城市从事小学教学与管理工作。26年里,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我都坚持用“优秀文化”做载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思想导向,创新教学与评价方式,在创造性变革、创新性发展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成为用优秀文化“养正”学生幸福童年的引路人。

趣学主题古诗文用传统文化为学生培根铸魂

为呼唤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带领大庆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应用发展布鲁纳“内部学习动机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组块”理论,经过六年的实践,研发自修读本《趣学主题古诗文》及科研成果《指向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言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解决了当前小学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文言含蓄隽永,迁移运用难;知识大于素养,变更教法难;文言篇目增加,“减负”提质难等突出问题,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这一要求并严格落实。

首先,组块文言群文,帮助学生形成最初的民族文化意识。为了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作用,我带领《趣学主题古诗文》编写组从民族精神、民风民俗、民族艺术等方面精选如“孝悌、爱国、节气、瓷器、武术、曲艺”等80个“立德树人”主题,并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古诗词、小古文、对联韵语等多种体裁的文言范本形成一组群文,让学生回归文言语境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构建基于传统、适于现代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

如,学习《瓷器》一课后,三年级一班的学生看到同桌穿了一件白色的T恤,上面有一些花纹,就开玩笑地说:“白底青花,你这属于青花瓷啊,如果从五彩瓷的角度来看,你可以在袖子上再捆绑一根艳色的丝带会使你整件衣服更加的好看。”在这样平常的课间交谈中,学生从瓷器美观这个角度去评价了他人的着装配色,可以看出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趣学主题古诗文》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从“画、读、唱、写、赏、做、研、创”八个角度设计课后题,并把每个主题单元中涉及“读、画、唱、写、做”的部分做成微课提供给所有学生,通过“实践感知式”“主题探究式”“交流鉴赏式”“还原建构式”四种文言主题教学模式,在带领学生初步学习古诗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传习优秀传统文化并最终将其内化为语文能力和人格内核。

如,一年级学生在完成“孝悌”课后研究性习题时谈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国家给我们提供学校、图书馆、科技宫等等,我们受“毁伤”国家也会伤心。二年一班的学生在辩论汉文帝刘恒为母尝药是否可取时谈到:这虽然是孝,却是愚孝。一是是药三分毒,尝药对刘恒自己身体有害处;二是他作为一名皇帝,应该以国家为重,自古忠孝难两全,应该以国家为重才对。

在课堂教学之外,我更加注重带领学生在生活里、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围绕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等开展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古代服饰揭秘传统文化,开展“创意手工服饰制作秀”活动;通过“少年当自强”主题展演,学生从传统武术、经典唱诗、京剧表演中感受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精神;通过开展全景式、沉浸式传统文化项目式学习,学生在体验中主动融入传统文化,在创新性传承中成長。如,五年八班的项目主题是理清清代十二位皇帝的谱系关系。学生变成了演员、导演、剧务,甚至是道具,老师成为了制片人。师生在一起揣摩每一个皇帝的性格、政绩,思考如何做才能精准、有趣地演绎其一生。有一个叫王胤哲的同学,他扮演的是康熙的角色,活动前,他激动地说:“康熙一生执政61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征讨噶尔丹,被称为‘千古一帝,所以要演出他的勇猛、坚毅和霸气。”最后,他惟妙惟肖地演绎了千叟宴上康熙大帝喝三碗酒的片段。课后他告诉老师,一辈子都忘不了康熙了,更忘不了康熙的一辈子。

历时六年的研究实践,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教育不是把学生拉回到昨天,而是要让经典活在今天。经典只有通过真实的生命体验,才能真正被传承,被坚守,才能在培根铸魂上发挥作用。此成果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十三五”基础教育成果著作奖及2022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第七届小学生小古文读写大赛金园奖”“人教杯重温中华经典献礼建党百年优秀诵读作品”荣誉称号。

做有意义、有意思的党史教育用革命文化为学生启智润心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时期。我带领全校教师按照知、情、意、行品行养成规律,组织了一系列有意义,更有意思的课程及活动。学生在党史教育课上“听讲演议党史故事”,在“踏着英雄脚步走”“唱支红歌给党听”“强体育德重走百年奋斗路”等感悟式、浸入式的体验课程和活动中,做到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也就是把党史学习中看到的、听到的变成悟到的、做到的。通过以上活动高效地完成了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育人目标。

比如,在以“强体育德重走百年奋斗路”为主题的运动会上,为了深刻感受“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和“团结统一”的“抗战精神”,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体验主题运动项目,体育课上教师领着练,运动大会上全校同学一起比,一批批意志坚强,身强体健的“小红军”在课堂上在操场上诞生。

其中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主题的障碍赛,是学生的最爱。这一项目的所有关卡的设计均来源于长征中的著名战役或重要节点,像四渡赤水、跨越雪山、飞夺泸定桥等。“飞夺泸定桥”这一关中要求学生匍匐前行通过低桩迷彩网。一开始,学生有怕脏的、有怕疼的,部分女生极力逃避。面对这种情况,体育老师和语文老师联动,通过“飞夺泸定桥”及“抗疫英雄最美逆行者”“中印边境卫国戍边英雄故事”等系列课程学习,让学生体悟到:不管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当下和平时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逆行而上的人才是英雄,才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再上体育课时学生化身为英勇的战士,四肢联动、快速前行。练习中学生经常弄得灰头土脸,手肘裤子被磨破,当我们担心家长会因这些提出抗议时,一位家长的话坚定了学校的信心。这位家长说:“孩子从小长到大,从来没把哪件衣服穿破过,看着孩子磨烂的裤子,能想象出孩子为达到目标努力的样子,主动地,尽全力地完成什么事,对我家的孩子来说太难啦!学校这样的活动真是太好了。”

再比如“跨越雪山、火线运输”等项目都是五人合作进行,学生面对高高的雪山———1.2米高的跳箱,想出了好办法:力量第一的先跳过去做接应,胳膊最长的负责在跳箱上拉,下面体能尚可的把最弱的往上托。齐心协力,合作才能共赢,这不就是“团结统一”抗战精神的体现吗?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最佳合伙人,在我们的主题运动会上也为他们准备了项目。战争时期,英雄的父母们根植家国情怀且教子有方,一次次痛失儿女,却依然负重前行,坚信革命必胜……我们依据这样的一个个故事,设计了“抗战到底”的游戏。父母合作二人三足同心协力到达中间站后帮助孩子爬上滑板,助力一推后,孩子手脚并用奔赴“战场”,这样亲子协作、共同成长的过程,既锻炼了孩子的四肢协调性及核心力量,更展现出了家庭的凝聚力,通过参加活动夫妻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亲子关系也由原来指挥官和战士的关系变成了一个战壕的亲密战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步调一致齐心合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不是对抗战精神的最好体悟吗?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只有觉得有意思,才会乐于参与。学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用体悟到的意义与精神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实现知、情、意、行品行的养成。

家校协同共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立德导行

在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必修课”,更是其他教师以及每位家长的任务,立德树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育德氛围已经形成。目前,在五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人文素养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少先队组织活动”与“全学科融入德育教育”“人文家庭的共育共治”,组成了“三主两辅”立体交叉的育德路径。这样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解决了家长对学生德行培养不重视、学校对教师育德能力不好评估、学生德行养成效果不佳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关于德育应有地位和科学评价体系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首先带领全校教师建构德行评价标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要素和品德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德育目标细化、量化、等级化,为一至五年级学生的品行养成制定了考核量表———预实践表。通过预实践表的前测让家长感受到了自家孩子与德行成长目标的差距,与别人家孩子的差距。通过预实践表的后测,让家长、老师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建立动态跟踪评价机制:在课程推进中,学校充分使用“预实践表”和“日打卡”这种评价方式。以四年级为例,预实践表上的108个问题,让家长和老师有了共同的培养目标和统一的评价标准,他们在家和在学校通过培育目标各自观察记录指导学生的执行情况,每天针对问题进行反馈,每周运用预实践表进行一次联合评价,统计学生问题改掉的数量,及时交换意见,调整培育方案,真正做到了家校教育认识一致、标准一致、方法一致、行动一致,家长和教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形成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闭环。

这种评价方式,家长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对预实践问题的动态跟踪测评,解决了老师对学生品德培养成果无法量化,学校对教师的育德能力不好准确评估的问题,双向量化考核评估打通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又一公里。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此研究成果分别获得省“十三五”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省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学生的“自律、认真、勤奋、创造”等方面的素养得到发展,自立、自强、自尊的心理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有效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的教书育人、家校共育的观念、意识向好转变,教学能力、育人技巧、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一位妈妈讲到:我这个人特别要强,从小就特别关注孩子的成长,孩子一上学我变得更加焦虑,可是事事不如我所愿,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孩子身上一直存在种种问题:做事没条理、懒散、不认真、拖沓、逃避责任……我总是问自己,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错误,才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有一段时间我和家里的老大不能说话,一说话他就会吵,他总会认为我偏心,现在回想,他不就是那个缩小版的暴躁的我吗?自从学校开展了人文素养家校共育活动,我每天和孩子一起自省自查,在微信群里与家长们打卡交流,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我暗下决心要改,要给孩子传递正能量,不能再对孩子大喊大叫了。孩子都能知错就改,作为家长我更责无旁贷,现在我每天都跟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写作业我就在一旁看书,有问题我们一起商量一起解决,我也试着不断在孩子身上发现优点。我希望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要的环节我都能够参与,与他们一起进步,陪他们一起成长,开始为了孩子发自内心的改变,彻头彻尾的改变,给孩子和自己一个新的生命。希望孩子在将来再谈起自己的妈妈时,感受到的是骄傲,而不是无知,不是暴躁,不是疏离。

黨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作为教育部“双名计划”名校长培养对象,我深知小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起点,校长的教育智慧、办学思想和教育担当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师、学生的未来发展。面对充满机遇与希望的新征程,我将始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工作的首位,继续以“优秀文化”做载体,在创造性变革、创新性发展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成为用优秀文化“养正”学生幸福童年的引路人。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养正立德家长
强化“三新”课改 建构“5E”课堂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教学特色
文化兴校担时代之责 养美育正承文院之脉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简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风景里的大美学校
——江苏省宜兴市湖实验学校“养正文化”剪影
江苏教育(2018年42期)2018-08-10 06:02:02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弘道养正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