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元莉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古今中外书法家的推崇。机缘巧合,我成为了一名书法爱好者。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书法教育工作者,并在不断的历练中逐渐成长起来。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在全校写字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当时喜不自禁。其实,在80年代的偏远乡村,根本没有教师教写字,只是写得比较工整罢了,但我却从此对写字有了兴趣。我的初中语文教师写字非常飘逸洒脱,课下我总喜欢临摹几笔,虽然早已忘了当初自己字体的模样,但喜欢临摹教师和同学的字,成了我最深的记忆。我常想,如果那时有个教师指导我们写字,凭我对练字的一腔热忱,我的书法水平应该是不错的。
上了中师以后,在笔酣墨饱、书香四溢的氛围里,我开始了漫长的学书之路。说其漫长,并不是说30年来一直不间断地练习书法,而是练练停停。中间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虽教学生写字,但很少拿起笔来练字。没能持之以恒地练字,现在想来多少有些遗憾,但庆幸的是我没有放弃。中师并没有专业的书法课程,也缺乏专业的教师指导,主要以技能练习为主,缺少系统的学习和理论的支撑,这也是我后来书法教学碎片化、书法育人功能缺失的一个原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因为有着书法方面的特长,所以我一直比较重视写字教学。我把自己练字的经验运用到写字教学中,学生的字一届比一届好起来。2000年前后,我的写字课多次在县、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2006年,我参加了省级教学研讨课,所讲的写字课获得了特等奖。扎实的书写功底让我赢得了在场评委们的掌声,我也因此更加重视写字教学。但蓦然回首,那段时间的写字教学实属盲人摸象,闭门造车,毫无章法可言。自己的字尚且幼稚,又没读过书法理论书籍,对最基本的书写技法都只是一知半解,又何谈培养学生的书法素养呢?
后来,我有机会成为了一名专职书法教师,学校也陆续成立了软、硬笔书法社团,这为我的继续成长提供了良好契机。于是,在已有写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不断摸索,想找到一种更便捷的教学方法,让书法学习变得轻松愉悦。可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又谈何容易?我从提高自身的书写技能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各种碑帖,揣摩其技法,丰富自己的练字体验,总结自己的练字心得。再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学生练字过程中遇到的常见困难,寻找解决策略。在摸索中我总结出了观察的方法:先从整体观察,把握字形;再从局部观察每一笔的长短、角度、位置、轻重等;充分利用田字格或米字格找准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了这样的“脚手架”,学生在观察每个汉字时,都有法可依。经过长期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在培养学生书写技能方面持续下功夫,适时融入一些书法家的故事和汉字起源的知识。尤其是针对社团里的书法特长生,定期为他们更换书法名家的字帖,让他们从不同的书法家身上学到不同风格的字体,最后,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字体。这一尝试也取得了成功,很多學生脱颖而出,在各种书法比赛中获奖。随着理论知识的丰富与视野的开拓,我意识到书法在育人方面还有更多价值有待挖掘。
自从参加了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活动以来,我对书法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西南大学的导师对我们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专业引领。通过导师们的引领,迅速打开了我们的眼界,打通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壁垒。
(一)书海畅游,启智生慧
导师们为我们推荐了许多优秀阅读书目,如董小玉教授推荐的《灵性的飞鸟:创作主体与切除术建构》《文艺理论与批评》,陈振濂老师推荐的《书法教育学》《书法美学》,陈克老师和白智宏老师推荐的《教师书写技能训练》《美学散步》……读的书越多,越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也越能发现更多的好书。通过阅读,我对书法及书法教育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从书法的书具书材到题跋印章,从基本技法到不同书体,从作品欣赏到书法创作,从书法美育到辩证哲学,从书法文化到传统文化……也逐渐懂得书法教育涉及书法学、教育学、逻辑学、心理学、认识论、方法论……读书让人明理,读书使人生智。站在理论的高度,才能科学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做出理性地判断。做一名终身学习者是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践的唯一法宝。
(二)深研熟思,精准定位
在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书法及书法教育日益兴起。教育部下发了一系列关于书法教育的文件,其中最有分量的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在宏观上明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理念、内容、目标、途径,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同时指出:“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纲要》将书法教育课程化,突出了书写技能、审美感知和文化育人的特点。《纲要》包含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全部内容,但新课标中没有明确提出“基本技法”这一词汇,只是强调了“规范、端正、整洁、美观”,表述比较宽泛。而《纲要》对书法教育的阐释更专业、更全面、更细化、更具有可操作性。但因为语文教师和书法教师的站位不同,教学实践便出现了两种倾向:语文教师以新课标为准则,以达成课标要求为目的,倾向于汉字的工具性、实用性特点,强调的是“规范”“适用”“美观”,渗透一些简单的书写技法,对书法的审美教育和文化教育浅尝辄止;而书法教师则按照《纲要》的要求开展书法教学,倾向于书法的艺术性和文化性特点,强调的是“技能”“审美”“文化”。重视基本技能、书法审美与书法文化教育,凸显了书法教育育人价值。当然,教师的书法素养也是导致出现这两种倾向的因素之一。语文教材中“识字与写字”板块的汉字编排顺序与书法教学规律性的内容体系存在差异,给书法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将语文学科中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同书法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书法教育惠及更多的学生,是普及书法教育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三)躬耕践行,科学施教
《纲要》指出: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以基本技能为书法教学之根,以审美教育和书法文化教育为书法教学之魂,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1.夯实根基,授之以渔
《纲要》总体目标的第一条指出: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基本技法是书法教学的基础内容,是提高书写能力的法宝。书法技法主要包括笔法、字法和章法。对于学生而言,应以笔法和字法学习为主,而章法则属于书法创作的范畴,可以渗透,但不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笔法时,要讲清每一个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要领,通过教师书写示范感受用笔的轻重缓急。在教学字法时,引导学生借助习字格确定笔画的长短、角度、位置,以及各部件的大小、俯仰、疏密、斜正、穿插、避让、错落等。例如在教学用硬笔书写“知”字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一是从整体上观察字形,左大右小,左高右低。二是观察每一笔的长短、角度、位置和轻重。第一笔短撇起笔在左上半格中间偏上、偏右处,起笔重,直挺有力,像一把小匕首,锋利无比;第二笔接近横中线时,顺势向右上方写短横,在竖中线上收笔;第三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下方处,靠近左边框,顺势上扬,与第二笔短横末端对齐时快速收笔,对其下部构成“泰山压顶”之势;第四笔撇起笔在第二笔短横的前端处,虽有弯度,但取站立之势,尾部收敛;第五笔点要比第三笔横低一小段距离;右边的口字和左侧第二横等高,两边的竖略往里收,最后一横尾部要出头,托住横折。三是再回到整体观察各部件的特点。矢字旁左侧笔画舒展,参差不齐,突出变化之美,右侧的笔画收敛,均写到竖中线收笔,给右边的“口”字让出空间,取昂首之势。右边的“口”字靠近左边部件,位置偏中下方,符合“右小当其下”的法则,取下坠之势。左右两部件的昂首之势和下坠之势形成一种力量上的平衡,不仅使字的重心平稳,还表现出字的变化与灵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基本技法的讲解,在書写示范中加深理解,在书写实践中提升书写能力,是书法教育科学施教的起点。
2.借物之形,以美育美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书法审美是指学生在观察、书写、欣赏等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美感体验。在基本技法的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思辨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横”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汉字里的长横,感受长横要平稳,汉字才能“稳如泰山”。否则,汉字就会重心不稳,有倾斜之感,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汉字中不同形态的长横,感受笔画的变化之美。
汉字产生于世间万物的形象或意象,与世间万物密不可分。教学时,可以结合事物的形态,感受汉字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的美。例如,在硬笔书写“歹”字时,两个横之间的距离要略远,使得上下衔接处犹如美女的脖颈修长优美。在书写“来”字时,要像人的身体一样,上身紧凑,下身舒展,字的形体看起来就美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汉字和世间万物相联系,不仅能够书写出姿态万千的汉字,还能有意识地以汉字为圆心关注更为广阔的大千世界。此外,引导学生欣赏历代优秀书法碑帖,学习从笔法、字法和章法等方面来欣赏一幅作品,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总之,教师的书法素养越高,对学生的审美水平影响越大。因此,提高教师书法专业素养是提升书法教学质量的关键。
3.文化滋养,提升品位
汉字的起源与书体演变、书法史与书法家的故事、不同书法家的字体风格等,都属于书法文化范畴。引导学生从汉字的起源感受祖先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从书法发展史中体会不同书体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辩证哲学思想,从书法家的故事中理解“人正则书正”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这些内容让书法教学充满了生命力。基本技法、审美教育和书法文化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不可分割。在基本技法的教学中,蕴含着美学思想,关联着书法文化,应以基本技法为教学重点,适当渗透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不能离开书写实践而长篇大论,既要“融入”,又要“适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据此,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科学设计书法教学内容。除了将基本技法、书法审美、书法文化作为书法教学主要内容之外,还尝试融合诗、书、画、印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搜集、整理诗书画印的知识或图片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内在联系并有意识地渗透给学生。如此,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实现书法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
4.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评价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开展。在书法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评价以目标为导向,从知识、技能、方法、兴趣、态度、思维品质等多维度展开,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引导学生归纳出“知”字的书写技巧,这属于教的过程。学生不仅要学习这些书写技巧,还要运用这些书写技巧把“知”字美观地书写出来,这是学的过程。师生运用这些书写技巧共同评价学生书写的字,这就是一种教学评价。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调整后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学生根据师生的评价改进学习方法,完善对“知”字的书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通过评价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书法教育也越来越焕发出青春与活力。期望中小学书法教育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来研究、推进,齐心协力深入发掘书法教育育人功能,让书法教育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田,以教育行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