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涛
[摘 要]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顶端,是培养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人才保障,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促进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教育为科技创新基础提供人力和经费保障,是科技创新产出的催化剂,也是科技创新转化的推动力。研究生教育通过扩大规模和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从科技创新的视角下,推动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遵循四个路径:重视研究生教育在科技创新中的驱动作用、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完善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与转化机制、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
[关 键 词] 科技创新;研究生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3-0009-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顶端,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驱动力的结合点”。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促进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如何从科技创新的视角分析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笔者试图从研究生教育对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科技创新视域下推动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研究生教育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发展和提升人力资本的最有效途径。科技创新理论揭示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才,需要借助人的思维来实现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需要通过人才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研究生教育通过培养和提升人才的科研素质从而对科技发展作出贡献。笔者认为,研究生教育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主要可以从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转化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研究生教育为科技创新基础提供人力和经费保障
科技创新需要厚植基础,不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还需要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质量和数量对科技创新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科技创新基础的最大保障。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的资源库,是支撑科技创新的基础,创新人才越多越容易激发科技创新潜能,创新人才素质越高越能够推动科技快速进步,形成更多更高质量的科技成果。研究生教育是创新型人才最密集的地方,这些都是科技创新中宝贵的资源,是科技进步的源动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与高校科研投入经费有着直接的关系,科技经费的直接投入能够保证高校各项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保障科技创新技术的转化等。科技经费的支持是保障科技创新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有了科技经费的支持,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研究生教育是科技创新产出的催化剂
科技创新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环节就是产出,科技的创新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过程。科技成果的产生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而新科技的产生主要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精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型人才大多来自高校,高校的科研环境可以为创新人才提供大量的技术和条件支持,经过一系列烦琐研究工作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科技成果。此外,高校也是一个良好的知识交流与合作平台,研究机构、政府、企业等相关主体都可以在高校内开展各式各样的交流活动,有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流,还有产学研之间的沟通,能够极大地激发研究者的创新热情和潜力,在思维的碰撞中更有利于找到新技术的突破口。科技创新的产出也是知识的生产过程,高校通过科技论文、发明专利等形式将新技术、新成果传递出来,这些成果都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
(三)研究生教育是科技创新转化的推动力
如果科技成果無法转化为生产力,那么创新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无法得到回报。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要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技术转移和转化,能够帮助科技成果积极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可以通过承担课题与项目研发,实现对高精尖技术的追赶和突破,担负起国家科技崛起的重任。高校还可以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开展相应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回馈社会。高校通过转让或出售专利技术、校企合作、创办高科技产业三种方式实现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从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生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受到人力资本、科技进步、产业结构等要素的影响,人力资本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人力资本的累积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笔者认为研究生教育通过扩大规模促进人力资本的累积和提升以及调整结构改善产业结构两个途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一)扩大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投资形式,只是这种投资的投资期长、显现投资效果的时间较慢,但是影响却是深远的。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密集的科研能力培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启发,研究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过硬的科学研究素养,掌握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最终能够独立担负科学研究、教学培养等职责以及解决高精尖专业难题。只有让更多的人接受研究生教育,才能够将更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提高劳动力的工作效率,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研究生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帮助劳动者更快地适应并优化劳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研究生教育还能够有效转变并提升劳动者的价值观念,帮助劳动者协助企业实现更高的价值追求,从而增加全社会人力资本的存量,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研究生教育结构也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经济的发展不仅与人力资本存量相关,还与人力资本结构相关,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博士两个层面。研究生整体教育规模的扩张是高层次人才基数的扩大,博士生规模和比例的增加是提升尖端科技实力的源动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顶尖高层次人才的增加会极大地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和水平,可以破解技术难题,创新科技领域,开拓新的市场和需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依靠大量的优质高层次人才,均衡博硕士比例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生教育结构还体现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结构比例,不同的学科专业对不同的产业方面都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我国产业结构深层次调整的进程中,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随着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慢慢下降,众多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实现这种产业结构上的转变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也是分不开的,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化升级,而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又倒逼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改革,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和促进。
三、推动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研究生教育在科技创新中的驱动作用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供给的重要源泉。重视研究生教育在科技创新中的驱动作用,可以从完善相关制度以优化高校创新环境和加大高校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两方面予以考虑。
1.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优化高校创新环境
各级政府需完善推动和鼓励高校科技创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保护高校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改善高校科技创新环境。制度的建设是为了激发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力,让高校的科技创新开展有法可依。科技创新活动更多的是依靠推动基础研究来实现的,而基础研究的特点就是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可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投资风险这个角度来看,可能存在风险大、回报小的情况,那么高校就有可能为了规避高风险而失去科技创新的动力。各级政府应从制度保障上给予高校更大的动力,积极推动和鼓励高校,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
2.加大高校科技创新经费投入
高校的科技创新经费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投入,高校经费内部支出不足导致研究生教育的科技基础投入不足,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对科技创新的贡献。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科技创新经费投入。
首先,建立高校科技创新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高校科技创新经费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投入,需要得到长期且充足稳固的支持,国家在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将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作为重要的基础指标,从根本上保障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必要的政策引导,在保证高校科技创新经费充足的基础上实现稳定的增长。在财政预算中确立稳定的“经常性科技资金”用于基础研究,设立针对国家战略科技或尖端科技突破性研究的“重大科技专项资金”,以及针对西部等科技创新落后地区的倾斜资金。
其次,拓宽高校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渠道。仅仅依靠财政对高校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还应该拓宽财政以外的其他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渠道。例如,加大对国内外社会资金的吸引,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研究等。广开投融资渠道,突破旧有的科研开发组织形式,创新新型科技创新组织实施方式,加强合作交流与通力协作,吸引更多的科技力量参与其中。在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上,引导社会资金有序进入高校科技创新投入領域,开展校企合作,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开发,打通产学研科技创新链条,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创新合作模式。
(二)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生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1.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
现有研究生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这些区域享有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为促使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财政支撑的情况以及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高校的招生规模,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倾斜。为教育资源落后的省份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快这些省份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建立,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满足这些地区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促进教育资源落后省份的经济快速发展。
2.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
高校系统的经费支持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与高校科研投入经费有着直接的关系,研究生教育经费的直接投入能够保障高校各项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保障科技创新技术的转化等。近些年,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有了显著的增长,为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夯实了基础。可以从制度上综合考虑,建立财政拨款、学费和资助的综合体制,继续加大财政拨款力度,健全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学费收缴制度,加大多种渠道的奖学金资助力度,完善奖学金、助学金等研究生资助体系。
(三)完善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与转化机制
重视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创新及转化机制,通过协同和转化,帮助科技成果积极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加强研究生教育内部协同创新
研究生教育内部协同创新就是要在高校内部形成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在高校内部汇集和整合优势资源,相互之间协同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一,突出高校内的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人才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人才协作就是要打破界限,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协同合作,促进高校内部人才团队扩容和升级,鼓励多方协作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团队,并在考核制度上与之相适应,在消除科研人员后顾之忧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进来。第二,强化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制度建设。科技创新人才的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制度能够保障创新人才的各项权益,还能够激励创新人才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例如,利用风险共担制度和约束制度等明确科技创新人才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利用考核评价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激发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潜能。第三,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系统创新和交叉融合。研究生教育的基石是学科发展,良好的学科发展可以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在学科内部,利用优势专业带动学科发展,在学科内部形成协同创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推动专业集群化发展;在学科之间,加快和加深跨学科融合发展,形成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共同提升高校整体的学科建设水平,促进研究生教育的科技创新活力提升。
2.加强研究生教育外部协同创新
外部资源主要是指政府、企业、其他研究机构等外部机构。高校在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内部协同创新机制之后,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建立外部协同创新机制,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为原则,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形成强强联合的态势,实现科技创新多赢和共赢的局面。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执行者,而外部资源在科技创新中也扮演了参与者的角色,这些不同的主体各自拥有不同的责任与社会需求,高校通过科技创新履行自身职责、实现自身价值,外部资源则将科技创新成果实际反映到实际生产过程中。高校与外部资源之间是相互依附的关系,离开实际应用,高校的科技创新就没有实践价值,但是离开外部的创新需求,高校的科技创新就失去方向。高校需要积极与外部各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形成协同创新联动机制,最终实现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科技创新活动开展需要相应的场所,高校是“主战场”,外部资源作为补充,因此高校可以与外部机构共同建立协同创新场所,共同开展协同创新活动,打破科技创新的“围墙”,形成科技创新的开放系统,将各个创新主体都纳入进来,实现与社会经济环境的有效互动,帮助高校快速与社会需求对接,及时做出有效反应,缩短科技创新周期,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提升研究生教育对科技创新的贡献度。
(四)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适应区域经济增长需求
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以适应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化生活向往的内在诉求。
1.优化层级结构以满足供需平衡
合理的研究生教育结构能够使研究生教育达到一定程度的供需平衡,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首先,优化学位层次结构。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博士在校生占比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起伏阶段,学位层次结构也在近些年来起起伏伏,所以应合理配置不同学位层次的研究生规模,使之在供需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形成有效供给。其次,优化学位类型,学位类型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型,专业型研究生规模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相比,我国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供给依然短缺。紧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及时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继续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切实改善专业型人才短缺的现状,从而适应区域经济增长。
2.优化学科结构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研究生教育结构还体现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结构比例,不同的学科专业对不同的产业都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我国产业结构深层次调整的进程中,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调整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随着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慢慢下降,众多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实现这种产业结构上的转变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也是分不开的。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化升级,而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又倒逼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改革,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和促进。未来国家应将研究生教育的重点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例如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参考文献:
[1]黄海军.我国区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4):56-66.
[2]王家宏.以科技创新引领研究生教育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19-21.
[3]郭江江,戚巍,缪亚军.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测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5):123-129.
[4]楊玉.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131-133.
[5]范晓婷,张梦琦,陈倩,等.研究生教育规模推动科技创新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1999—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8):38-4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