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梅,杨占明,杨 淼
(1.陇东学院 教育和体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2.陇东学院 艺术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该规划的5项总要求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依据[1]5。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必将迎合这一战略规划的实施,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发展,最终走向乡村体育振兴。乡村体育究竟如何才能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体育提供了哪些发展机遇、发展环境和发展保障?二者如何实现互动发力和有序推进?关于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多数集中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村体育或乡村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上[2-7],也有探讨某一具体项目或某一类项目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及实施路径[8-9]。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探明二者的内在机理及互动发力路径是关键,只有明确了二者的内在关系,才能为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乡村体育主要指农村体育,农村体育主要包括农村学校体育、农村社会体育和农村竞技体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社会体育是乡村体育的主体,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8。这5个要求内涵丰富,与乡村体育相关的内容包括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功能、体育作用、体育特点、体育价值、体育人才和体育的意义等。乡村体育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之间相关性高、关系紧密,彼此作用力与影响力大。分析和诠释二者的内在机理及互动发力,既是二者实现互动发展的需要,又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加快了农村体育现代化进程。近年来,农村现代化程度显著提升,农村体育运动现代化指数和进程也发展迅速[2]。第二,能够增加乡村体育人口,完善乡村体育场馆设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居民的体育锻炼将逐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加快了体育生活化步伐,人们要实现生活富裕,体育生活必将更加丰富,体育锻炼者会越来越多,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仅2007年到2018年,农村体育人口比例由3.1%增加到9.2%,占总体育人口的比例由26.99%增加到32.11%。农村体育人口正在逐年增多[10]。大量的农村体育人口使体育场馆设施需求增大,促使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近几年,乡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成就有目共睹。第三,使体育文化不断繁荣。要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要求,提升居民文化素质具有长远性和基础性作用,体育文化作为提升居民文化素质的主要内容,它伴随着体育健身活动得到广泛普及,使多样性的体育文化在乡村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传承与发展,不断发挥着体育文化提升乡村居民素质的作用。第四,促使体育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要求的逐步实现,乡村体育产业作为乡村产业的组成部分,必将随着整体产业的兴旺发达而得到快速地发展。第五,促进乡村体育管理体制和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乡村体育管理影响乡村体育发展进程,乡村体育管理绩效和体育的特殊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等)对实现“治理有效”要求赋予了新的意义。乡村治理有效和乡村体育管理具有同一性目标,因此,乡村治理有效也将促进体育管理体制朝着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现代化管理体制方向改革。
乡村体育对乡村振兴具有助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改变产业结构。随着体育产业和体育与其他相关产业融通的复合型产业发展,可使乡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变乡村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增加二、三产业比重,帮助居民就业并创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推进乡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是助推“生态宜居”的环境建设。乡村体育场馆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环境美化亮化的一部分,在打造乡村“生态宜居”环境、保证体育锻炼硬件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着助推作用,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组成部分。三是提高乡村居民体育文化素养,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乡村体育为乡村居民提供了全新的交流方式,能够增加交往,增进友谊,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能促进人的社会化,通过体育知识学习、吸收和内化,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提升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操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3]。四是助推乡村“治理有效”。乡村治理包括乡村体育治理,乡村体育管理效能、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等,不仅决定着乡村体育治理是否有效,而且也助推着乡村治理工作。五是提高居民体育生活质量。乡村振兴要求乡村居民必须拥有较为丰富的体育生活,体育生活化为居民提高体育生活质量提供了条件和保障,而体育生活质量既是“生活富裕”的基本标志,又是生活质量的组成部分。六是为乡村振兴培养体质强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乡村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具有“育人”“育体”的双重功能,既担负着培育学生身体的任务,也承担着培育学生成人成才的任务,能为乡村振兴培养合格人才。七是提高乡村居民身体素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最终是由人来完成,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是基础素质,体育就是解决人的基础素质的最主要手段,因此,乡村体育能够提高乡村居民身体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的身体保障。
乡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同样作用于乡村体育,二者的内在机理及相互作用表现在各个方面。
体育产业既是体育经济主体,也是发挥体育经济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乡村产业兴旺主要是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采取多产业融合互补的方式,为乡村经济建设注入新活力、输入新动能[4]。
乡村体育产业主要助力“产业兴旺”要求,乡村体育产业包括纯体育产业、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复合型产业两种模式,纯体育产业主要有体育设施和器材、装备和服装制造与经营业,体育培训服务业,体育场馆经营业,体育表演或竞赛等;体育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复合型产业主要有体育旅游业、体育与文化产业、养殖与运动竞赛业和种植与运动竞赛业等。体育产业不仅是乡村产业的组成部分,而且能在发展自身的实践中促使或带动与其相关的旅游、文化、养殖和种植业的发展,还能帮助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体育产业与乡村产业的共性随着体育产业发展,既丰富着乡村产业的种类及内容,又助推着乡村产业兴旺(见图1)。乡村产业兴旺必然使产业优势和经验被体育产业吸纳,拉动体育产业发展,搞活乡村体育经济。乡村“产业兴旺”对乡村体育产业的拉动作用及机理(见图2),充分证明了二者的互动发力和协调发展关系。
图1 乡村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关系图
图2 乡村产业兴旺拉动乡村体育产业作用图
生态宜居体现了以优美宜人的环境促进乡村其他领域协同发展的美好愿景[11]。将生态环境建设成较高品质的适宜居民居住的样态,或者是围绕打造更加适宜乡村居民居住和生活的现代乡村,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使人们能够享受到自然环境给予的天然恩赐(新鲜空气、绿色农产品、干净的居住环境、漂亮的绿植等),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优质和绿色的资源(食品、用品)。
乡村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运动休闲公园建设、体育元素在环境建设中的植入、打造特色体育项目所必需的相关配套建设等,这些硬件建设与居民居住的楼房、庭院建设一样,都要纳入整体乡村建设规划之中,融入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美化亮化之中,将体育锻炼硬件建设的造型、颜色、位置、面积和功能等与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实现服务功能与使用率的最大化。这些服务于乡村居民的体育硬件建设最突出的功能与价值就是适宜居民体育锻炼,并且方便自然,绿色环保,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以助力居民“生态宜居”要求的实现(图3),而“生态宜居”要求的实现过程也是促使乡村体育硬件有序建设的过程,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与流程(图4)决定了二者互动发展的态势。
图4 乡村生态宜居促使乡村体育硬件建设作用图
在某种意义上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和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也有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土壤”,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环境。实现“乡风文明”目标的重点是乡村文化建设,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彰显社会公平、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以文化治理带动乡村治理现代化[12]。乡村体育文化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体育的生活化和现代化,乡村居民将成为体育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贡献者,加之,传统体育文化在乡村具有传承与发展优势,使乡村体育文化建设在长期形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保障下,乡村居民体育锻炼生活化和健身性的强烈需求中,在运动实践和闲暇时间里,逐渐学习和掌握必需的体育知识(基本理论、体育心理保健与治疗、健身、观赏体育、体育育人、体育竞赛等)、技术和技能,逐渐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乡村体育文化建设,助力实现“乡风文明”的要求(图5),但“乡风文明”建设也带动着乡村体育文化的普及与发展,使乡村居民通过体育运动,在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过程中,不断得到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充电,增加知识含量,丰富知识内容,熟知体育礼仪和体育法则,践行体育锻炼、体育娱乐和体育保健养生规律、原则与方法,践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参与比获胜更重要”的健身与健康思想,增进友谊,团结协作,充实精神生活,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文明行为举止(图6),创建和谐文明的现代化乡村,形成生活有序、遵纪守法、敬老爱幼、互助合作的乡村风气。
实施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坚持在多元主体协调统一、统筹兼顾和综合施策中,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13]由于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乡村治理涉及乡村居民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治理体系。但从人与体育的层面分析,与乡村治理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有体育法规与政策、体育管理体制、基层社会体育组织、体育政治、体育认识、体育文化、体育社交、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等,这些内容不但决定着乡村体育的发展进程与方向,而且其功能的体现和价值的发挥及作用的转换直接或间接地助力乡村“治理有效”的要求实现(图7),但在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综合治理体系中,体育占据一定位置,其对乡村治理作用的发挥具有特殊性和全面性,主要包括体育内部治理和体育参与者个人自我治理两方面。体育内部治理主要指在国家体育法规、政策、条例的宏观管控下,各级体育管理部门按照体育管理体制及各级管理制度,在充分发挥乡村基层社会体育组织作用下,管理和治理乡村体育,走法治和自治之路,使乡村体育治理有效;体育参与者自我治理主要指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包括体育竞赛),发挥体育的特殊功能,提升个人参与治理或服从治理的素质,主动成为一名乡村治理者或被治理者,推动乡村“治理有效”。主要表现在:体育(含红色体育)政治功能,能培养体育参与者爱党爱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的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自力更生的红色革命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参与者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体育“社交”功能能满足人们对体育的“社交”需求,这种体育参与者的“社交动机”是驱动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强大动力,也是通过体育“社交”增进友谊、和谐关系的主要措施;通过明确体育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强化个人的体育法规意识、提高体育文化素养;通过体育竞赛形成规则意识和法则意识。体育的这些功能、价值与作用对乡村居民的全面影响,既推动了乡村体育软件建设(图8),又提升了居民乡村治理素养,以助力乡村“治理有效”要求的实现。
图7 乡村体育软件建设助力治理有效关系图
图8 乡村治理有效推动乡村体育软件建设作用图
近年来,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中,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但与乡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消费支出,影响乡村体育锻炼及体育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生活富裕”目标,体育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育生活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的全部内容。体育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部分,物质生活主要指体育硬件,例如:体育场馆设施、个人体育装备等。体育精神生活主要指体育软件,例如:体育健身需要、体育心理、体育获得感和成就感等。体育生活富裕就是指体育物质生活满足,精神生活充实。体育生活富裕是从乡村体育生活层面全方位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生活富裕”要求(图9)。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生活富裕”要求,也为体育生活富裕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能够促使体育硬件建设,改善体育物质生活条件,丰富体育精神生活内容,不断提升乡村居民的体育生活质量(图10)。同时,他们长期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还能显著提升个人的主观幸福感[14],使他们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图9 乡村体育生活助力乡村生活富裕关系图
图10 乡村生活富裕提升体育生活质量作用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工程,涉及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各领域均有各自不同的任务与作用,乡村体育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领域,其特殊的功能、价值,使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乡村体育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总要求有着深层次关系,乡村体育发展是从体育的各个层面和方向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总体要求,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要求也为乡村体育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促进乡村体育在各个方面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形成了乡村体育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要求之间的互动发力结构(图11),二者在动态中相互发力,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乡村振兴与乡村体育协同发展。
图11 乡村体育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力结构图
总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乡村体育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从乡村体育的价值、功能和特点角度,分析乡村体育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厘清二者的内在机理及互动发力路径,探明二者的新型关系,充分说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综合性工程中,乡村体育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