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社会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4-04-09 11:00徐君陈灵法
职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精益管理

徐君 陈灵法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技工院校办学特色,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实施标准领航工程,制定技工院校教师错位发展标准,创新管理机制和培育路径;实施精益管理工程,探索顶层架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激发教师职业发展活力;实施校企共育工程,基于产教融合生态大平台形成师资校企共育微生态,进一步推动师资校企共育从“云端”到“落地”,初步形成标准领航为主体,精益管理、校企共育为两翼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办学特色;发展标准;精益管理;校企共育

■课 题:本文系2022年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新时代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及路径探究” (课题编号:ZJCV2022A58)、中华职业教育社2023年度规划委托重点课题“技能型社会视域下技工院校教师发展环境和动力机制研究”(课题编号:ZJS2023ZD12)的研究成果。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由此可见,我国社会发展理念正在加速转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受到重视,职业教育战略定位更加清晰。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教育受多重因素影响,尚未完全走出发展困境,与高质量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要求还有距离。因此,技工教育应明确发展定位,以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深化“三教”改革,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技工教育改革主要围绕培养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展开,相关培养标准、培养机制、培养路径正在探索并逐步建立、健全。笔者结合技工教育发展史,梳理技工院校办学特色,提出在此基础上实施标准领航、精益管理和校企共育三大工程,探索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一、梳理技工院校办学特色

随着技工教育的发展,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的主要来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新生代教师对技工教育缺乏足够认识,进而影响师资队伍整体建设。因此,有必要梳理技工院校办学特色,为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根本遵循。

(一)人才培养服务产业经济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国依托大型企业大力兴办技工院校,为“一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技工教育初步成型并蓬勃发展。伴随着社会发展,技工教育未能及时调整策略,陷入发展困境。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新旧动能开始转换,技工教育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加速走向复兴。可见,技工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企业生产紧密相连,是产业经济发展派生出来的教育形式。办好新时代技工教育,应抓住当前传统制造向数字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机遇,不断更新市场化办学理念,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满足企业需求,着力培养技能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

(二)技能提升贯穿培养体系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技工教育以技能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为显著特征。在培养层次方面,以技能等级提升区分学校人才培养层次。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制定课程体系、标准和内容,并及时根据需求变化调整方案。在师资配备方面,专业课教师占主体,“双师型”教师则在专业课教师队伍中占主体,专业课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技工院校实行“双证”毕业制度,即毕业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要考取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工学一体培养模式

技工教育脱胎于企业办学、实业家办学,后随着办学主体转变,形成“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培养模式。劳动教育纳入公共课必修课程,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生产实训和考核鉴定体系,生产实训课时占比50%以上。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围绕产业、企业和产品开发一体化课程、新形态教材和教学资源库,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培养技能人才通用职业素养。探索共建实训基地、“厂中校、校中厂”、企业新型学徒制、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技工教育集团(联盟)等多种技能人才培养形式,实现“学校人”到“企业人”的无缝对接。

(四)职业培训和学制教育相结合

技工院校实行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办学模式,为技能人才提供终身职业培训和全方位服务,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重要依托。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开展技能人才培训、新入职职工技能培训和转岗职工再培训。面向退役军人、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有技能提升需求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开设技师、高级技师研修班,开展技能大师交流研讨,重点围绕高精尖缺职业(工种)提供高端技能培训。针对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组织开发职业培训包和课程资源,为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和等级认定提供技术支持。

二、探索技工院校教师错位发展标准

紧扣技工院校办学特色,聚焦技能人才培养主线,结合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和发展诉求,实施标准领航工程,制定“1355”教师发展标准,探索教师职业发展路径。

第一,以工匠精神为特征的“1”项师德。技工院校专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技工院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四有”教师标准为基石,将工匠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升华为“敬业笃行、守正创新”校风和“德技双修、博爱善导”教风,具化为岗位设置与聘用、职称评定、教学业绩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考核指标,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第一评价标准落到实处。

第二,以岗位分工为依据的“3”种发展方向。基于“学校全面发展,教师个性发展”理念,探索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聘用改革,压缩管理岗和工勤岗比例,教师混岗从事管理服务工作。基于此,将教师职业发展细分为科研、竞赛和服务3种方向,科研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技术革新等能力;竞赛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生产实践、技能竞赛、创业创新等能力;服务型教师则主要承担课堂教学、管理服务、学生德育等工作。相关规定制度化、机制化、体系化,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蔚然成风。

第三,以业务能力为标志的“5”个成长阶段。按照职业发展一般规律,采用技工院校教师水平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以承担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任务为标志,将教师职业生涯分为新入职、发展、骨干、带头人和专家5个阶段。新入职阶段“立住脚”,标准为建立教师职业认同,具有一定的团队意识,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基本胜任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发展阶段“站稳脚”,标准为掌握技工教育基本原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专业知识不断积累,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基本胜任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和考核评价工作。骨干阶段“阔步走”,标准为掌握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熟悉企业岗位需求和用人导向,具备较强的教学改革、技能操作和数字应用能力,胜任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考核设计、资源开发和教学示范工作。带头人阶段“带领跑”,标准为掌握技工教育前沿动态,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带领团队高质量开展专业建设,胜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转化、考核方案设计和教师指导工作。专家阶段“指导跑”,标准为引领技工教育教学改革,具备深厚的跨学科知识功底和精湛的技能专长,以及独特的教育理念、教学体系和教学风格,指导教师制定和实施职业发展规划。

第四,以内涵建设为导向的“5”个评价维度。基于差异化发展方向和不同發展阶段,将教师能力评价分为教学能力、技能竞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管理服务5个维度。教学能力是合格教师的必备能力,是共性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技能操作、数字应用、教学评价等内容。技能竞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管理服务是个性维度。其中,技能竞赛维度包括技能竞赛参赛(指导)获奖、竞赛标准与成果转化、实训室建设、基地建设等内容;教学科研维度包括教学竞赛参赛(指导)获奖、教科研项目与成果、项目(平台、团队)建设、教材与资源开发等内容;社会服务维度包括社会培训、承接横向项目、专利成果孵化、标准研制、建言献策等内容;管理服务维度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社团指导等内容。进行聘期考核、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量化评价时,差异化设置项目权重和分值上限,使评价维度与发展方向、发展阶段充分匹配。

三、优化师资队伍引入精益管理机制

对标教师错位发展标准,学习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经验,引入精益管理机制,探索顶层架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贯穿人才“引、培、留、用、评”五环节,激发教师职业发展活力。

第一,优化师德师风教育宣传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通过“实施三工程、建立三机制”,构建教育、宣传、测评、监督“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工作机制。实施“修身立德”工程,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实施“实践育德”工程,引导教师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先锋示范”工程,选树教师身边师德标兵。建立师德宣传机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师德测评机制,发挥师德第一标准作用;建立师德监督机制,畅通失范追查渠道。

第二,优化高技能人才引进机制。对标教育教学、教学科研高层次人才,制定高技能人才分类目录,将世界技能大赛获奖人员、全国技能竞赛获奖人员、各级技术能手、各级技能大师等列为A类至E类,同时将具有发展潜力且获得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奖项的青年人才列为F类。全职引进人才除享受上级人才待遇外,给予校内购房补贴、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柔性引才,实行目标责任合同管理模式。高技能人才引进,实行一事一议。

第三,优化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机制。建立新教师培养与管理机制,从师德师风、岗位培训、青蓝结对、实践锻炼、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和继续教育机制,构建学时学分贯通互认体系。建立教师培训项目权重机制,根据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动态调整各类培训项目优先级,优先推进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等紧缺急需项目,优化培训经费使用。

第四,优化岗位绩效分配机制。完善奖励性绩效分配和职称评定办法,探索高技能人才引进后三年内享受对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校内待遇,畅通破格申报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路径的机制。完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将高层次人才激励、横向项目劳务报酬、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社会服务劳务报酬等纳入单列管理项目。完善兼职教师课酬标准,企业专家学者、技术(管理)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按技能等级、行政职务对标职称等级发放课酬。

第五,优化专业教师课堂准入机制。针对新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第三方科研院所专业优势,利用寒暑假协同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和学习研讨,开学前集中组织说课试讲、实训项目实操、教学资料检查等活动,由校、企、行、所多方专家共同进行教学能力评估,对在评估中未达标的教师,问题整改满意后再安排上岗授课,更好匹配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更准确地体现企业岗位需求和用人导向。

第六,优化成果考核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引入成果积分制管理,优化教师教学业绩、教学科研、竞赛成果分类与奖励办法,对标高水平成果,动态调整年度成果目录、考核权重和奖励额度,盘活校内奖励性绩效池,促进教师成果“含金量”呈螺旋上升态势。同时,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动态调整各类先进目录和统筹绩效列支项目,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师资队伍校企共育载体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中产教联盟、产业学院、企业学院等大平台,实施校企共育工程,探索架构师资校企共育微生态,进一步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师资校企共育从“云端”到“落地”。

(一)探索校企党建共建

实施校企党建共建工程,在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党建共建基地。以党建为纽带,搭建师资成长平台,探索创新“党建+”模式,联合开设校企先锋大讲坛,联合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促进党建业务“一盘棋”。

(二)探索共建新教师虚拟培训班

为便于新入职教师校本培训管理,组建为期一年的新教师虚拟培训班。搭建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景,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校企双导师培养的方式,组织开展校企双师带徒、企业专家讲座、企业实践锻炼、课堂教学培训、多方考核评价等活动,提升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和通用职业能力,赋予新教师一体化教学“基因”。

(三)探索共建混编教学创新团队

组建由专兼职教学名师、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混编教学创新团队。以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为切入点,聚焦教师职业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立体教材资源、职业技能标准转化和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等研究,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数字教学和诊断评价等能力。

(四)探索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将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入校园,设立校内工作站,选聘一批技能大师、技术专家、能工巧匠、骨干教师进站,采用企校双领衔人、项目制管理运行模式。发挥企业技能大师的纽带作用,开展带徒传技、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切入点,探索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职业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提升教师社会服务、技术创新、数字应用和标准转化等方面的能力。

(五)探索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将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建在企业,搭建企校人员交流平台。教师通过深入交流,收集企业人才需求和用人导向信息,了解企业对人才岗位胜任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为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五、结束语

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深刻理解學校的办学定位,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抓住产教融合这一“牛鼻子”,科学制定教师发展标准,顶层规划长效机制,拓宽校企共育路径,同时做实做细教师工作,上下同心、形成合力,方可取得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石剑.“十三五”期间技工教育发展:成就、困惑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21(33).

[2]王伟.目前我国技工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0(9).

[3]秦程现,任永波,乔勇,等.建设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技工教育的发展定位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2(11).

[4]陈伟,黄大乾,李姿.技工教育发展三题:历史、逻辑及定位[J].职教论坛,2017(22).

[5]叶昌元,吕兴昌.技工院校基于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与建构[J].中国培训,2023(5).

(作者:徐君,台州技师学院人事处副处长;陈灵法,台州技师学院人事处干事)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精益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试析如何加强新时期财务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烟草行业降本增效的途径探索
低碳视角下苏州电子商务物流精益管理实施研究
中央苏区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
如何提高烟草行业财务精益管理,降本增效
精益管理在双语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