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芬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其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在实践中,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其次,由于事业单位属于政府机构,其管理体系较为繁杂,内部控制难度较大,加之人员流动性较高,这也为财务风险的产生和扩大带来了一定难度。此外,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固有问题,例如权力集中、信息不对称等。
二、影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因素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策环境。政策法规的变化和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带来挑战。其次,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程度、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度,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具有重要影响。再次,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会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产生影响,如资金来源和利润水平的变化等。最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能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财务安全造成直接影响,如洪涝、地震、火灾等。
三、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需求分析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需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同时,也需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执行。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全过程原则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应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从预算编制、资金使用到财务报告披露等各个环节,全面覆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和管理。这样可以确保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主体责任原则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应坚持风险的主体责任原则,强化各级财务管理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和责任,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监督和决策作用。这样可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科学规范原则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的管理原则,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信息化应用原则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应依托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这样可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预防为主原则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和风险的损失。
六、分级分层原则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应坚持分级管理和分层负责原则,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到权责相匹配,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有效实施。这样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一)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机制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制度要规范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审计监督等方面。此外,內部审计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各个环节的审计,可以有效识别和发现财务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另外,风险管理机制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流程,确定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采用各种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
(二)资产管理、采购管理、财务审批等制度和流程
资产管理、采购管理、财务审批等制度和流程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分类、编号、台账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稳定。采购管理制度要求对事业单位采购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包括采购计划、招投标、合同签订、验收付款等方面。财务审批制度要求对事业单位各项财务支出进行审批和监督,确保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是指建立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一)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划分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构,明确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划分,可以有效协调各个部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该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整体财务风险管理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标准,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及时发现和应对财务风险事件。
(二)职责与权限的明确划分
为了确保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必须明确各级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各级机构应根据职责和业务范围的不同,确定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协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协调和一致性。
三、强化风险评估、控制与应对
(一)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事业单位应该采用科学、系统、全面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一般来说,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过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等因素来进行评估,而定量分析则是通过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等因素来进行评估。
(二)风险控制与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确保事业单位的运行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其次,定期组织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再次,建立健全的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最后,开展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开展风险审计和内部审计,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一)风险监测指标和方法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风险监测指标和方法。风险监测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定性分析主要通过分析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了解潜在的风险,而定量分析则是通过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量化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第一,明确风险预警的责任人和预警的流程和时间要求,确保风险能够及时得到上报和处理。第二,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收集并分析与事业单位相关的政策法规、市场变化、客户需求、行业动态等信息,及时掌握风险情况。第三,制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领域,制定不同的指标和预警阈值,确保风险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预警。第四,建立风险预警的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响应措施,及时处理风险事件,减轻风险的影响。第五,加强风险预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组织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促进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
一、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大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某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规模较大,校内拥有多个二级单位,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财务往来关系。由于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长期存在一些潜在的财务风险隐患,例如预算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不到位、采购管理不规范等。为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学校成立了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制订了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首先,學校建立了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审计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其次,学校加强了内部审计工作,对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定期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另外,学校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采用多种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例如,学校对资产进行编号管理,并采用电子台账管理系统,确保资产的安全和稳定;对采购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包括采购计划、招投标、合同签订、验收付款等方面的管理;对财务支出进行审批和监督,确保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案例二:某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某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拥有多个科室和诊疗中心。由于医院规模较大,医疗设备、人员和药品等资产的管理十分复杂。同时,医院还需要面对医疗保险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多重责任,财务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的压力。
为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某医院建立了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团队,并制订了详细的财务风险管理计划。首先,医院对资产进行了编号管理,并建立了资产管理系统,对医疗设备、人员和药品等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医院对采购、入库和领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稳定。其次,医院对财务支出进行审批和监督,制定了支出预算和审核制度,确保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另外,医院还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对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效果评估及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明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降低财务风险的概率和损失。其次,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和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数据采集和管理效率。
未来,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发展:一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二是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财务人员素质。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数据采集和管理效率,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四是积极探索创新,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小型水库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