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意
为巩固精准扶贫衔接乡村振兴,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经济决策部署,本文旨在探索RPA机器人赋能职业院校内部审计,发挥职业院校内部审计职能,弥补职业院校内部审计资源匮乏,有效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以研究型审计为契机,开拓职业院校内部审计新思路。
资助资金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双高”建设的引领下,职业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202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披露:2021年度学生资助资金财政投入共2007.04亿元,财政资金占资助资金的75.22%,是国家学生资助经费的主要来源,发挥了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助学金种类繁多且覆盖面较为广泛(如图1),面对各城市区域之间的实际发展情况,对部分不同的资助类型也有着不同的标准和政策要求。
资助资金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21年,审计署特派办通过审计某省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运行、学生资助补助经费的拨付和使用等情况时,发现某高校获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提供虚假信息,同时还发现有学生既获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又获得财政供养补助问题;2021年,郑州市审计局在某高校的审计项目中,发现未按国家规定足额提取学生资助费用等问题;2022年,青岛市审计局在开展市教育局预算执行审计时,发现某高校存在未及时足额发放助学金的问题。通过上述审计机关反馈的问题足以证明资助资金审计的重要性,而职业院校内部审计相比普通高等院校而言起步较晚,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技术支持、预算经费等方面都难以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在开展各项审计监督工作时无法真正意义上做到审计全覆盖,不仅影响审计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审计质量,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負面影响。
一、受惠面广,涉及人数较多
从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至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再一次把高质量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推到了更突出的位置,与此同时,财政部门也安排大量的财政资金予以保障,近3年的财政资助资金投入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图2)。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各高职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根据政策鼓励更多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员工、基层农技人员、高中及中职毕业生报考就读,特别是在“职教20条”发布后,破除了大多数人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大量的生源涌入职业院校,资助资金和救助人数大幅度提升。作为职业院校内部审计,要做好重大政策的监督和落实,但面对成千上万的人员信息及资助政策时,要想逐一筛选核对是非常困难的。
二、资料管理混乱,流程烦琐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实行二级管理制度,资助中心已将相关资助具体工作安排至各分院(系部)具体负责,其中包含资料收集、数据核实、公开评选、资助认定和结果公示等。在以往的资助案例审计中也常常出现申报材料缺失不齐、资料档案管理混乱、申报流程烦琐不清等问题,导致各分院(系部)各行其是,管理参差不齐,问题层出不穷,加大了审计人员对管理问题的梳理难度和流程重复测试的烦琐工作。
三、资金使用不规范不合理
每一项资助工作都有对应的政策要求、使用条件和配套资金,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就会发现存在资助资金被挤占搁置、资助资金没有对应相关资助点位、资助资金在比例划分和计提上没有按照文件要求执行、未对部分专项资金进行专账专户独立核算管理、未经批准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等一系列不规范不合理情况。大量的资金文件和管理要求,都需要消耗内部审计人员很多时间去整理和归纳,内部审计人员深知些许偏差都会对审计带来巨大的风险,也将会影响后期政策的落实和实际资助效果。
四、评审认定程序有待完善
对于整个资助体系中最重要的评审认定环节,往往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存在评审指标单一、可量化程度不高、教师主观引导意识较强、资助缺乏精准性、程序上流于形式、缺少相应的过程材料和记录材料、评选环节缺乏公允性等,也会导致部分贫困学生无法享受应有的资助政策和档次,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育人发展的总体任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想了解掌握相关过程情况,就必须深入其中,对评审认定的各个环节进行测试和把关,开展大量的数据清理分析,多维度地收集审计证据,才能确保审计质量稳定可控。
五、政策制度缺失有待完善
政策制度缺失往往会导致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的偏离或失败,在内部审计中出现最多的也是政策制度问题,大部分原因都归咎于没有良好的对应政策和措施,没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和管理,没有合适的指导意见进行参考和辅助,各资助项目间也存在实际差距,内部审计就要学会发现问题,找到制度的盲区,不过前提是要整理大量政策文件,提取对本单位有用的资助政策信息,结合职业院校自身基本情况和特色内涵,提出有效的审计建议,才能帮助职业院校夯实制度,有效提升管理能力。
六、政策宣传及下达不到位
作为政策下达的“最后一公里”,部分资助中心缺乏和各分院(系部)的有效沟通,单纯的上传下达是远远不够的,政策下达也缺乏相应的跟踪反馈机制,对资助信息也未进行合理的公开,受助人无法有效参与其中,对资助政策及资金分配了解不够深入,资助育人的践行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检查验证,了解政策资金的下达情况和分配情况,充分核实是否存在虚报冒领、重复领取、应领未领等情况,其中就不乏大规模审计函证的重复编辑、发送和回函查阅,只有收集一定数量的回函,才能确保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七、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职业院校已经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开展大数据资助,健全完善学工系统,将多方数据进行全面升级并统一接口,将以往较为零星孤立的各部门管辖的平台系统和碎片化信息进行全面融合整理,开展可视化的数据服务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给予学生较为精准的特色助学服务。但大数据运用的前提必须有大量数据的支撑,前期数据从何而来、数据收集是否规范可靠、大数据架构流程是否合理、源数据是否及时更新迭代、数据信息安全性是否有保障等也是内部审计最关心的问题,对大数据的提取、验证和测试,也将是一项较为繁重的工作。
以研究型审计助推RPA机器人的赋能探索
一、赋能的初衷及目的
近年来,RPA机器人在审计领域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和推广。程平和詹凯棋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析,以RPA为基础设计初步分析性程序审计机器人模型,以提高工作效率与审计质量。陈琳娣通过RPA机器人在通信领域的探索运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以促进内部审计发展。张庆龙、何佳楠和芮柏松阐述内部审计创新之路,并提出RPA技术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开展各项数据的挖掘、采集、整理、分析对比、检查和编写等事务性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2021年审计署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开展研究型审计,把研究工作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规划中还要求要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工作。RPA审计赋能职业院校内部审计,主要目的是期望为职业院校内部审计打开新思路和新方向。
二、RPA资助审计框架探索
RPA资助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整体框架的制定,内部审计人员相比外部审计人员更了解自身学院的基本情况和管理架构,在明确对资助开展审计的前提下与传统審计思路相结合,本文构建了RPA资助审计框架(如图3)。
(一)数据架构层。该层主要是对职业院校资助涉及的基础信息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并交由数据储存和数据管理,对相关数据和平台进行定义,为RPA资助审计机器人提供良好可靠的数据环境。
(二)技术开发层。主要是通过资助审计需求和问题导向,对RPA机器人流程进行设计和开发。同一项目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RPA进行个性化配置,搭建通用流程任务和特定流程任务,并将其组建为模块化机器人。
(三)功能整合层。主要作用是对前期搭建的模块化机器人与外部软件进行融合,单纯的RPA软件是无法开展一些复杂的审计业务的,内部审计人员要结合外部应用软件的特点,将资助审计需要开展的大量、重复且有规律的审计工作应用到RPA审计机器人当中。
(四)审计应用层。通过RPA机器人和外部软件的融合就可以制作出专门针对资助审计问题的RPA审计机器人,通过这些资助审计机器人有效地辅助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资助审计。
三、RPA在资助审计中的运用
通过RPA信息核对机器人完成该项工作,机器人将自动对各部门的数据进行提取核对,对有问题的数据进行标记,数据审核完后将已标记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单独保存,内部审计人员只需等待表格生成,然后对表格中的问题数据进行核查即可;政策检查机器人,通过OCR对下发的政策图片文件进行识别处理,提取重要的关键数据,并按要求进行排序,将政策文件简易化,便于内部审计人员下一步对应查阅;进度检测机器人,通过提取资金文件中的要求,对财务数据、银行数据进行检测分析,并计算出该笔资助资金使用进度百分比,内部审计人员就可以督促各部门加强资助资金的运用和管理,有效提升资金绩效。
四、RPA审计的思考与分析
智能审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常规审计工作正逐渐被替代,但审计人员仍然是审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RPA机器人软件虽然操作简单方便,但并不是所有环境都能够适用,审计机器人和内部审计人员是相辅相成的,就目前国内发展情况看,主要还是靠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思路和审计需求去完成RPA审计机器人的研发和配置。在首次使用资助审计时,会导致研发配置大量的RPA审计机器人,内部审计人员为了达到审计需求,不仅需要对大量外部软件进行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其应用功能,还要对审计机器人功能和效果进行不断测试,这样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就比较高,这也是RPA机器人在前期运用和推广时所存在的问题,未来对内部审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迫切的。
RPA机器人的出现让内部审计向智能审计迈出了新的步伐,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赋能,有效地将以往内部审计人员手中较为常规、量大、操作重复且结构单一的审计工作进行释放,让内部审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较为烦琐的审计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为职业院校内部审计开拓出新方向和新思路。(作者单位: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