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炎
(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248)
南美白对虾(Penaei),又称凡纳对虾、白对虾、白肢虾,属于对虾科。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适温范围广(18~32 ℃)、适盐范围广(0.1%~4.0%)等特点,经济价值高,经过淡化后,可在淡水中养殖,现已成为我国主要对虾养殖品种。
南美白对虾对盐度变化敏感,高盐度虾苗通过淡化标粗,可更好地适应养殖环境,增强抗击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有效提高苗种的成活率。目前,由于海水逐渐受到污染,病原菌不断繁殖进化,对南美白对虾育苗造成影响,淡化成活率低,风险高。文献[1]采用地下水淡化育苗取得成功。现开展井水、卤水和淡水不同组合对南美白对虾淡化的影响试验。
2023 年3 月1 日—5 月30 日。试验地位于东辛农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科技园育苗区。
1.2.1 虾苗
购自山东东营广泰P5 小苗,检测病毒5 项(对虾白斑病毒、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桃拉综合征病毒、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毒)全部合格。虾苗体长0.6 cm 左右,个体均匀、健壮活泼,游动迅速,肠胃饱满,且虾苗贴壁游动,水流搅动逆水现象明显。
1.2.2 土池大棚
采用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科技园区9 个已建好的土池,长60 m,宽10 m,高1.5 m,上方覆盖单层塑料薄膜,形成土池温室大棚,保温,透光性良好。每池配备2.5 kW 罗茨鼓风机,池底均匀布设纳米曝气管,进排水系统完善,符合育苗淡化要求。
1.2.3 淡化设施
土池提前2 个月抽出底部积水,暴晒。放苗前7 d 进水,使用50 mg/L 漂白粉泡池,24 h 后排水,将池底整平备用。提前30 d 抽取地下井水进入井水蓄水池,曝气、沉淀备用。提前7 d 联系盐卤场运送卤水,放入卤水水泥池备用;提前7 d 抽取外河优质淡水,放入淡水蓄水池备用。放苗前7 d,使用50 mg/L 漂白粉分别对井水、淡水、卤水消毒处理,曝气备用[2]。
1.2.4 调节水质
本地地下井水、卤水和淡水盐度分别为1.90%,10.50%和0.15%。各淡化棚土池提前3 d 配好水,并开启鼓风机曝气处理。放苗前,分别对各棚进行消毒、解毒处理,并施用生物有机肥和EM 菌调节水质,并检测pH 值、氨氮、亚硝酸盐氮和余氯等水质指标。
1.3.1 分组
选取9 个相邻的大棚土池,设置A 组、B 组、C组,每组含3 个大棚土池,分别为A1 组、A2 组、A3 组,B1 组、B2 组、B3 组和C1 组、C2 组、C3 组。A 组使用井水混合淡水配成盐度1.2%的盐水,进行南美白对虾虾苗淡化;B 组使用井水、淡水加卤水配成盐度为1.2%的盐水,进行南美白对虾虾苗淡化;C组使用卤水和淡水混合配成盐度为1.2%的盐水,进行南美白对虾虾苗淡化。所有大棚土池采用相同的水体处理方式、相同的淡化流程、同样的饲料药品等。通过15~20 d 的淡化标粗试验,记录各棚成活率、规格、整齐度及活力状态等。对比分析井水、卤水、淡水不同配合方式,对南美白对虾淡化标粗的影响,以寻求最佳的配水方式,达到减少育苗成本提高成活率的目的。
1.3.2 育苗用水配置
根据大棚土池的面积及标粗时水位,确定放苗水深0.5 m,所需配水300 m3左右。前期通过只加水不排水的淡化方式,逐步加淡水至0.8 m 标准水位,后续采取先排水后进水的淡化方式。A 组3 个土池抽取处理好的井水200 m3、抽取淡水100 m3,充分混合配成盐度1.2%的盐水。B 组3 个土池抽取卤水30 m3、混合淡水270 m3配成盐度1.2%的盐水。C 组3 个土池抽取130 m3井水、混合160 m3淡水和10 m3卤水,混匀配成1.2%的盐水。由于地下井水中重金属含量偏高,各土池配好水后,全部采用EDTA-2Na 处理重金属,A、B、C 组3 个平行,分别使用5,7 和10 mg/L EDTA-2Na 处理重金属,避免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12 h 后,使用0.5 mg/L“强氯精”,对所有淡化大棚土池消毒,曝气备用[2]。
1.3.3 放苗
放苗前1 d,使用有机酸解毒净化水体,并检测水质指标,保证符合育苗淡化水质要求,放苗时,泼洒葡萄糖维生素C,减少虾苗应激反应。每组每个土池放苗600 万尾。
1.3.4 淡化
(1)投饵。虾苗入池当天,开始投喂饵料,前2 d以红虾片为主,过孔径0.18 mm 网筛;之后以投喂开口料为主,黑虾片为辅。每天于02:00、06:00、10:00、14:00、18:00、22:00 分别投喂1 次。刚入池的P5 小苗,每餐按照每百万尾虾苗投喂红虾片80 g。之后每天查苗、查料,根据虾苗规格大小、吃料、活动及水质等情况,增加投饵量10%~15%。
(2)水质。前期虾苗入池时,水体相对清澈,饲料投喂量小,水质各项指标良好;随着投喂饵料量的增加,残饵粪便积累,造成水体循环变差,水质指标偏高。淡化期间,定期使用35%过硫酸氢钾氧化性底改,改善底臭、底热、底黑等底部恶化状况。每天上午检测记录水温、pH 值、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等指标。通过定期施用生物有机肥,补充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分解剩饵有机质,保持pH 值、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稳定,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坚持每餐投喂1 h 后查看虾苗的游动、摄食等情况,每隔2 天记录虾苗蜕壳、长势、掉苗及异常活动情况。
(3)方法。虾苗经过运输进入新环境后,会产生应激反应。第1 至2 天,不进行淡化处理,第3 天开始加淡水进行淡化。淡化过程采用少量多次换水方式,每天淡化盐度控制在0.2%以内,避免因大量换水导致盐度变化过大引起虾苗应激反应,淡化用水全部经过提前消毒曝气处理,符合育苗用水水质指标要求。第3 天至第5 天淡化,只加不排水,每天上下午各加水5 cm,第5 天水位达到80 cm,之后采取早上排水10 cm,上下午各加水5 cm 进行淡化处理。待盐度降至0.2%,每天排水20 cm,上下午各加10 cm 进行淡化,直至淡化至与外河水相同盐度。
(4)出苗。本试验淡化标粗,从放苗到出苗,共计18 d(2023 年5 月12—30 日)。选择晴天早晚气温低时出苗,出苗前1 d,提前掀开大棚降温,出苗时泼洒维生素C,以减小应激反应。
整个育苗期间,各土池水体pH 值、氨氮、亚硝酸盐氮全部符合育苗要求,藻相良好,无倒藻、缺氧等现象。
虾苗刚入池时,游动正常,12 h 后发现3 个土池均出现部分死苗,24 h 后趋于正常,36 h 后未见死苗,但虾苗活力差,游动缓慢。第3 天,个别虾苗蜕壳不遂,游动迟缓且上下乱游,沉底至死亡,后续逐渐恢复正常,至第7 天,未见有蜕壳不遂、死苗,此时虾苗摄食正常,体色体表健康,肝胰腺清晰,肠胃饱满,游泳活动正常。
刚放苗时,活力弱;12 h 后,各土池均有少量死苗,有极少部分虾苗活力弱,游动迟缓,其余虾苗摄食、游泳活动正常。第2 天上午,有50%虾苗已经开口摄食饵料,截止第3 天上午,虾苗全部开口摄食,并且完成1 次蜕壳。后续整个育苗期间,无蜕壳不遂现象,虾苗活力良好,游动迅速,长势良好。
放苗后,其活动状态无异常;12 h 后,池底有少量死苗,可能是虾苗经过运输进入新环境后,部分体质差的苗,产生应激反应。第2 天下午,池底未见死苗,有50%虾苗已经开口摄食,且活力强、状态好。第3 天上午,虾苗全部开口摄食,且蜕壳长势良好。之后正常投喂,换水淡化,正常蜕壳,长势良好,未见死苗、蜕壳不遂等现象。各组虾苗规格、出苗数量及成活率见表1。
表1 各组虾苗规格、出苗数量及成活率
由表1 可见,A 组出苗率整体偏低,但出苗规格整体偏大,可能放苗前期掉苗严重,放苗密度较低,虾苗长势快。B 组和C 组的出苗规格、数量、出苗率均无显著差别,成活率基本>80%。
从出苗结果来看,通过地下井水和淡水配制育苗用水,虽然能够淡化成功,但育苗成活率低,远达不到预期成活率[3]。卤水混合淡水配制育苗用水和卤水、地下井水混合淡水配制育苗用水都能够淡化成功,虾苗成活率基本能达到80%,且淡化的虾苗体态好,活力强。
本试验中,井水混合淡水育苗的方式,虽然能够达到育苗所需盐度,但放入虾苗后,从前期到中期,虾苗一直出现上下乱游、沉底、蜕壳不遂、掉苗现象,结合以往利用井水育苗情况,分析是地下井水因常年未暴露在空气中,而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导致[4]。到中后期,随着换水量的加大,淡水越来越多,某种微量元素就不再缺乏,虾苗状态也就慢慢恢复。
卤水成分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和氯化钙等,相较地下井水,其元素含量更为丰富。本试验中,无论是卤水混合井水,还是卤水、井水和淡水混合,都能够满足对虾育苗用水对微量元素的营养需求。虾苗刚入池时,均有少量掉苗损耗现象,可能是虾苗应激反应过大造成,且后续虾苗适应新环境后,逐渐恢复正常。整个育苗期间,虾苗未出现沉底、蜕壳不遂等现象。从成活率来看,B组和C 组出苗成活率基本能够达到80%,且虾苗体色通透、肝胰腺清晰、胃肠饱满、活力强,分析可能是添加卤水,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其缺乏的微量元素,且能够达到对虾育苗用水所需的营养条件。本地区育苗需要从盐卤场运输1 t 卤水,成本近60 元,而地下井水资源丰富、无污染[5],且盐度达1.9%,利用井水搭配卤水和淡水作为育苗用水,可提高井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卤水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成本。由于本试验条件有限,对地下井水中成分组成及含量未做检测,因此可能由于某种物质的缺乏,造成试验结果存在差异,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