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英,李裕卫,曾柳根*,杨移斌,严保华,姚毅
(1.南昌市农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223)
2023 年3 月20 日。试验地点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实验室。
病鱼样品取自武汉江夏区某养殖场。临床症状主要为反应迟钝,食量减少,部分病鱼漂浮池边。查看发现,其体表溃烂,出现不规则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红斑,边缘充血,类似于“打印病”。解剖发现,病鱼肠中无食,肝脏略肿大,色略淡,胆囊膨大充盈,胆汁丰富,呈墨绿色,见图1(a)(b)(c)(d)。攻毒试验用天峡红来自同一养殖场,体质量为(500±6)g。
图1 发病天峡红
1.3.1 病原分离鉴定
挑选颜色、形态、大小一致的优势单菌落,进一步纯化培养。将纯化后的菌株加入25%甘油,混匀后于-20 ℃保存[4]。
(2)分离菌人工感染及细菌再分离。将分离株再次在脑心浸出液琼脂平板上划线,于28 ℃恒温培养24 h;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菌苔,参照麦氏比浊法及平板计数法,调整菌悬液浓度为1.0×108cfu/mL。
1.3.2 病原菌鉴定
(1)生理生化鉴定。将分离株接种于脑心浸出液琼脂平板上,置于28 ℃恒温培养24 h,对平板上的菌落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进行革兰染色,并利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与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测定该菌及标准嗜水气单胞菌[5]。
(2)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分离株L1,接种于脑心浸出液培养基中,28 ℃振荡培养18 h,经12 000 r/min 离心收集菌体,用试剂盒提取DNA作为PCR 模板备用。分离株16S rDNA 序列,利用通用引物进行扩增[4],扩增产物送武汉擎科生物公司测定序列。
将分离株L1 16S rDNA 序列,在NCBI 数据库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检索,选取同源性较高的嗜水气单胞菌、部分其他种属及水产常见病原菌16S rDNA序列,用渐进的多序列比对方法,进行序列在线比对。基于序列比对结果,用MEGA 5.0 软件构建进化树[6]。
1.3.3 药敏特性
分离株药敏特性分析,采用k-B 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操作[7]。取单个分离株接种于脑心浸出液培养基中,经200 r/min、恒温28 ℃震荡培养18 h,用无菌生理盐水调整分离株浓度为106cfu/mL。取200 mL 菌液,均匀涂布于水解酪蛋白琼脂培养基上,贴上不同种类的药敏纸片,各纸片的中心距离≥24 mm,纸片距离培养皿边缘的距离≥15 mm,28 ℃恒温培养24 h 后,测量抑菌直径,根据药敏纸片说明书,判定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
2.2.1 生理生化鉴定
形态学观察可见,分离菌株L1 为革兰阴性短杆菌,菌落形态特征为:呈半透明的淡黄色,菌落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凸起且光滑湿润,菌落直径1~2 mm。
生理生化反应显示,菌株L1 的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芳胺、β-半乳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脂肪酶及酪氨酸芳胺酶等反应呈阳性;能分解利用D-葡萄糖、D-麦芽糖、D-甘露糖及D-甘露醇、蔗糖、D-海藻糖等,不能分解利用古老糖、塔格糖及D-山梨醇等,能生成H2S。该菌生化特征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一致[8],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菌株L1 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①
2.2.2 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
基于菌株L1 与其他菌株的16SrDNA 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见图2。由图2 可见,分离株L1 与嗜水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因此综合判定病原菌L1 是嗜水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 可见,该分离株对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11 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利福平、阿莫西林、新霉素等抗生素耐药。
表3 药敏试验结果①
本试验通过剖检病鱼并显微镜观察,排除了寄生虫感染的可能。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天峡红大面积发病死亡的病原菌,是分离出的优势菌株L1。PCR 扩增优势致病菌16S rDNA 基因并测序,通过NCBI 的Blast 比对显示,与嗜水气单胞菌的相似性最高。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嗜水气单胞菌为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11 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利福平、阿莫西林、新霉素等抗生素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