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立
(单县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菏泽 2743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脂质与坏死内皮细胞不断在冠状动脉血管内膜聚集后形成黄色粥样的斑块,如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引起冠心病、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由于病灶较小且冠脉堵塞并不严重,因此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被发现时往往可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堵塞严重,随时危及生命安全[2]。有学者研究发现,易损斑块与不同斑块分期在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影像学提高斑块检出率,分析斑块性质与冠脉病变情况,及时预测不良事件并加强管理对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3]。能谱CT—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perivascular 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阴性预测值,不仅能评估血管狭窄程度,还能对斑块分期等进行评估,FAI 是冠脉炎症评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能够作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方便临床及时采取预防管理,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但目前临床对能谱CT—FAI 的检出效能研究较少[5]。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能谱CT—FA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效能,现报道如下。
选取单县中心医院2022 年6 月—2023 年9 月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 例,女37 例;年龄为43 ~81 岁,平均(61.39±3.67)岁。
纳入标准:(1)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临床资料完整;(3)意识清晰,依从性高;(4)符合相关检测适应证,无造影剂、对比剂过敏。排除标准:(1)患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2)既往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病史或手术史;(3)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4)图像质量较差,无法满足FAI 等数据分析。
能谱CT—FAI 购买自数坤的AI 软件和GE的Revolution 能谱CT,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 kVp,准直器宽度64 mm×0.6 mm,重建层厚0.6 mm,重建层间距0.6 mm,卷积核中等平滑126 f;对比剂注射70 mL,注射速度为5 mL/s,使用4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洗。扫描完成后数据导入处理工作站,采取曲面重建与多平面重建,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分析冠脉病变情况。斑块定量参数计算:将所有数据上传至斑块后处理软件,经软件自动行纵向与轴向的多平面重建,半自动勾画斑块及血管内外轮廓,医师手动完善后自动计算斑块定量参数,包括总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率、FAI 水平。
以血管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能谱CT—FAI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效能,观察能谱CT—FAI 对粥样硬化分期检出率;分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斑块定量参数。
粥样硬化分期。(1)脂纹期:见动脉内膜出现冒针头大斑点和1 ~2 mm、长短不一的黄色条纹状病变。(2)纤维斑块期:脂质在内膜处沉积增多,使内膜纤维组织增生并发生玻璃样变性,形成突出于内膜表面的灰白色斑块,略带光泽,似蜡滴状,该层较厚的纤维组织称纤维帽。(3)粥样斑块期,是纤维斑块的纤维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与脂质混合而形成。(4)继发性改变期:包括斑块内出血、溃疡形成、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和钙化斑块。
诊断效能: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100% ;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
采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pa值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5 表示一致性良好;0.4 ~<0.75 表示一致性尚可;<0.4 则表示一致性较差。
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0 例;能谱CT—FAI 准确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9 例,误诊0 例,漏诊1 例;能谱CT—FAI 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97.50%(39/40)、特异度100.00%(40/40)、准确度98.75%(79/80)、阴性预测值100.00%(39/39)、阳性预测值97.56%(40/41),Kappa值=0.953,检验一致性较高。见表1。
表1 能谱CT—FAI 诊断结果 单位:例
能谱CT—FAI检测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继发性改变期等粥样硬化分期检出准确率与血管造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能谱CT—FAI 粥样硬化分期对比分析 单位:例
能谱CT—FAI 检出,预后良好组斑块定量参数总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率和FAI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能谱CT—FAI 斑块定量参数水平对比分析(± s)
表3 能谱CT—FAI 斑块定量参数水平对比分析(± s)
组别 例数 总斑块负荷/% 非钙化斑块负荷/% 钙化斑块负荷/% 血管狭窄率/% FAI/Hu预后良好组 26 41.63±3.46 36.52±3.46 5.36±0.54 53.62±3.54 -82.63±2.36预后不良组 14 52.41±2.84 50.39±5.74 9.52±1.46 66.85±2.46 -67.41±2.13 t 9.972 9.561 13.076 12.427 20.103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发展,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对群众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6]。有学者研究发现,冠状动脉斑块内炎性细胞因子可对冠周组织造成刺激,导致脂肪密度发生改变,FAI 可随着血管炎症的改变而增长,是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的重要指标,斑块负荷对预估不良心血管事件有着重要作用,斑块负荷越高,提示血流受阻越严重,冠脉斑块更易脱落对血管造成堵塞,引起不良心血管事件[7-8]。非钙化斑块负荷是指动脉硬化斑块,其钙质成分较钙化斑块更少,因此更易受到血流冲击影响导致斑块破裂,堵塞远端血管。血管狭窄率是临床评估血管狭窄情况的主要指标,当血管狭窄率越高,其冠脉血流阻力也会随之升高,增加不良预后风险[9]。可见,FAI 在冠脉粥样硬化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0]。能谱CT 是一种基于能量分辨率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获得包含不同能量水平的X 射线能谱,通过X 射线与物质交互的方式获得图像,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11]。与传统影像学技术相比较而言,能谱CT 具有扫描速度快、组织对比度高、低keV 成像等优势,能够多参数功能成像,并进行多种基物质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测定,只需1 次心跳即可完成冠脉CT检查,检查效率明显提高[12]。将能谱CT 应用在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能够获得清晰的影像学图像,临床可根据CT 中斑块密度等的改变明确斑块性质,评估斑块脱落等风险,方便了下一步诊疗措施的开展。因此,能谱CT—FAI 的应用能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通过不同组织衰减系数与FAI 比值的差异帮助医师更准确地鉴别病变组织,预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传统影像学技术优势更明显[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能谱CT—FAI 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7.50%(39/40)、100.00%(40/40)和98.75%(79/80),阴性预测值为100.00%(39/39),阳性预测值为97.56%(40/41),Kappa值=0.953,检验一致性较高。可见,能谱CT—FAI 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效能。这是由于,能谱CT—FAI 技术能够为临床提供清晰的影像学图像,医师能够观察到冠脉内病变情况,提高斑块检出率,避免了传统检查中的图像伪影等因素影响误诊或漏诊[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能谱CT—FAI 检测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继发性改变期等粥样硬化分期检出准确率与血管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能谱CT—FAI 能够帮助临床确定粥样硬化斑块分期,评估其危险性。这是由于,能谱CT 能够获得清晰的动脉粥样斑块图像,根据斑块密度等的改变可鉴别斑块差别,配合FAI 分析则能明确斑块分期与性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能谱CT—FAI 检出预后良好组斑块定量参数总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率和FAI 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能谱CT—FAI 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价值。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与其周围脂肪之间并无筋膜相隔,两者存在相同的微环境中,可随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FAI 值,而炎症反应又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关联[16]。相关研究中也发现,随着炎症因子释放,患者冠状动脉周围脂肪CT衰减值会明显升高,导致FAI 升高,可作为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的评估指标[17]。
综上所述,能谱CT—FAI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能够帮助医师评估粥样硬化分期,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相当,可作为下一步诊疗措施开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