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伟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11200)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作为常见的急症之一,目前的发病率正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PE 患者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在诊断过程中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混淆,误诊或漏诊率增加,导致患者错过疾病最佳治疗时期的同时影响预后[1-3]。以往使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肺动脉造影手段,虽然疾病检出率较高,但因其存在创伤性,所以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CT 技术的发展,肺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对肺栓塞进行准确、快速的诊断,在肺动脉CTA 技术中,可以观察到肺动脉分支的阻塞情况,这有助于预测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但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人们对CT 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副作用十分重视,因此低剂量、低对比剂CT 技术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评估低剂量、低对比剂肺动脉CTA 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可行性。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2 月在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00 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1 例,女性49 例,年龄57 ~72 岁,年龄平均(62.15±2.47)岁。
纳入标准:(1)病例均通过肺动脉造影明确为肺栓塞;(2)均详细告知研究具体内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3)具有清醒的意识和自主意识,能够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者,不能配合的患者;(2)因自身原因存在影像学检查禁忌者;(3)依从性较差以及临床资料不全者。
采用GE Optima64 排螺旋CT 扫描机、GE Revolution 256 CT 机,实施肺动脉CTA 检查技术,所有纳入研究的人员均接受该技术的检查的知情告知,签署碘造影剂使用知情同意书,检查时嘱咐患者以仰卧位的足先进姿势接受胸部CT 平扫,平扫起点为胸廓入口,终点为肋膈角水平。常规组扫描参数:管电压为120 kV,自动毫安秒,矩阵512×512,准直器宽度64 mm×0.625 mm,螺距0.8,管旋转时间0.35 s/r,扫描后进行迭代重建,CT 高压注射器(双桶型高压注射器)以及非离子型造影剂,经肘静注团注70 mL 造影剂和40 mL 生理盐水,控制速度5 mL/s,造影剂:碘海醇(碘含量300 mg)。试验组扫描参数:管电压为90 kV,团注50 mL 造影剂和40 mL 生理盐水,余参数一致。
1.3.1 主观评价 由2 位具有10 年以上工作经验放射科医生依据李克特量表评分法对5 个序列的所有图像进行独立阅片、双盲评价,并对评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为:5 分,图像质量优,无伪影,清晰显示第六级肺动脉分支,病灶显示清晰,对诊断无任何不良影响;4 分,图像质量良,伪影较轻,清晰显示第五级肺动脉分支,不影响显示病灶,图像不妨碍诊断;3 分,图像质量中,伪影一般,清晰显示第四级(亚段)肺动脉,对显示病灶稍有影响;2 分,图像质量差,伪影较重,清晰显示第三级(段)肺动脉分支,严重影响病灶显示,图像妨碍诊断;1 分,仅能显示左右肺动脉干及叶动脉,图像质量劣,伪影重,病灶显示模糊不清,图像严重妨碍诊断。
1.3.2 客观评价 由2 名技师独立操作,测量左、右肺动脉及脊柱两侧肌肉CT 值,计算其平均CT 值。在下肺静脉层面,胸前和背后区域各取1 个直径约20 mm 兴趣区,分别测量标准差,取其均值作为背景噪声。图像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SNR=肺动脉平均CT值/背景噪声,CNR=(肺动脉平均CT 值-肌肉平均CT 值)/背景噪声。辐射剂量:CT 自动测定扫描的容积CT 剂量指数(CTDIvo1)和剂量长度乘积(DLP)。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主观评价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分析。以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和常规组图像均能显示四到六级分支,试验组主观得分(4.12±0.60)分,常规组主观得分(4.38±0.72)分,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2 名阅片者间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试验组ICC=0.910,常规组ICC=0.970,P<0.05)。
试验组噪声高于常规组,SNR、CNR 低于常规组,试验组检查中接受的辐射剂量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图像质量定量分析结果对比(± s)
表1 两组图像质量定量分析结果对比(± s)
组别 噪声 SNR CNR CTDIvol DLP试验组(n=50) 13.48±2.12 26.48±3.66 24.87±5.04 4.21±0.26 114.48±13.41常规组(n=50) 6.84±1.63 48.36±5.12 46.48±6.37 9.36±0.52 298.73±29.71 t 17.557 24.583 18.812 62.637 39.969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常规组中,共诊断肺动脉栓塞50 例,诊断右肺栓塞12 例,左肺栓塞10 例,肺上叶栓塞8 例,肺下叶栓塞14 例,双肺同时栓塞6 例;试验组中,共诊断肺动脉栓塞45 例,其中右肺栓塞11 例,左肺栓塞9 例,肺上叶栓塞7 例,肺下叶栓塞13 例,双肺同时栓塞5 例。两组间肺动脉栓塞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肺动脉栓塞结果对比[n(%)]
肺栓塞能够导致肺循环障碍等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肺动脉以及其分支受到血栓的影响,导致堵塞情况的发生,其临床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常出现明显的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缺乏一定的特异性[4-5]。随着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多排螺旋CT 设备的普及,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已经逐渐取代有创的DSA 技术成为肺栓塞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6]。常规多排螺旋CT 肺动脉CTA 技术作为当下PE 诊断较为准确、快速且无创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 凭借其便捷、快速等优势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探讨低剂量、低对比剂肺动脉CTA 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准确性,此次研究对100 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分组,通过主观及客观评价对比分析。
基于主观评价标准,研究发现试验组和常规组图像均能显示四到六级肺动脉分支,均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客观标准,研究显示:试验组噪声高于常规组,SNR、CNR、CTDIvol及DLP 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次研究中减少了对比剂剂量,降低了患者的碘摄入量,减轻肾脏代谢负担的同时,避免了因对比剂用量问题导致聚集在上腔静脉中对比剂而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为潜在肾功能损害及心功能低下患者提供更好的选择,从而减少了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的概率[7-8]。
本研究不足之处:(1)没有根据患者的BMI 进行细化分组,BMI 指数较小的患者千伏值可以减低;(2)研究采用了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可以有效降低图像噪声,本组将ASIR 固定在40%,没有选取多数值间的对照[9-10]。
综上所述,低剂量、低对比剂肺动脉CTA 技术可以作为肺栓塞疾病诊断方式之一,通过该技术手段的实施,能够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对比剂剂量的同时,显示四至六级肺动脉分支,且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阳性率与常规CTPA 技术一致,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