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鹏飞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教育部早在2012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国内大量高校也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其主要问题表现为:①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资源内容不够丰富、配图能力不足,有些则过于简略或过于复杂,难以适应学生的需要;②教学资源开发效率较低。教师如何兼顾好课程教学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仍是需要思考调整的问题;③创新应用仍待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创新应用。例如,虚拟实验室、在线互动式学习、智能辅助学习等新技术仍需加强创新。④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专业涉及面不到位。各个高校开展资源库的建设,受种种条件限制,涉及的专业面仍然有不到位的地方。一些专业性相对较强的专业,其限制条件有:专业的人才结构薄弱、专业知识综合性强、资金的扶持力度不够等。
课程教学资源的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需要教师持续关注教学目标和需求,并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资源;同时,还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分享和交流,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总体规划。
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的体系之前,需要先进行课程目标和需求的分析。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确定教学资源的类型、数量和内容等。
采集适合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关键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教学资源,例如网络、教科书、课程研讨会等。同时,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和评估,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
整合和组织教学资源是建设教学资源体系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将教学资源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整合和组织。例如,以主题为单位、以知识点为单位、以模块为单位等。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开发和创新出更多更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资源。例如,制作教学视频、设计交互式课程、开发网上实验等。
教师应该将自己开发的教学资源分享到网络上,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资源体系。
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必须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确保资源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与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并通过学情分析和个性化设计来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职业能力培养,具体的做法如下。
化工装备密封技术采用的平台是“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亦称“智慧职教”网站)。该平台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①资源共享。平台开放汇聚省级、校级,以及企业资源库的建设成果,实现各级各方各类资源库的集成共享和推广应用。学生可以使用该小程序学习课件、提交作业和参加考试等;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平台以老师为主体建设课程,提供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覆盖多个领域和专业。学生可以按照教学周期学习课程,并在完成一系列课程要求后申请相应的证书。通过该平台,职业教育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在线学习和教学活动。同时,平台也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机会。
本课程紧密联系企业,在专业密封结构上校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模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确具有许多优势,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课程质量: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学校可以获取来自行业领先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知识,将其融入教学中。这种紧密结合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建立实践与实习平台:校企合作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实习机会。
(3)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需求和趋势,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市场需求的教育培养。同时,校企合作也为学校提供了与企业合作申报科研项目的机会,推动产学研三方面的深度融合,促进创新与发展。
(4)共同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持,学校也能够借助企业资源和实践经验,加强对行业的研究和理论探索。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合作形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组建了由专业教师和巴陵石化大成检修公司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化工装备密封技术课程标准研制小组。在课程标准起草前开展了调研工作,召开了多次的研讨会,对调研内容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讨,为化工装备密封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依据,确保课程标准的合理性、针对性及可行性。通过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才的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及岗位群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密封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等的调研,产生了密封技术课程设置、知识与技能要求、内容选取、课时分配、考核评价等内容,最终形成了课程标准。课程对接岗位人员及知识概述表见表1。
表1 课程对接岗位人员及知识概述表
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紧扣“三教改革”,挖掘思政育人资源,综合化工企业特点,结合时政热点、时事要点,将课程思政元素归纳为:绿色发展、安全环保、节能减排、工匠精神、标准质量、创新技改、团队协作、民族自信、责任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十大主题。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融合,使学生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最终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塑造”三位一体育人,把学生培养成“有信念、有担当、有能力”的职业人。
课程数字资源必须做好内容建设,好的课程资源一定有好的微课。其主要的建设方法和内容有:①课程设计。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设计出微课的内容和框架,并确定所需素材和资源。②素材制作收集。收集制作所需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和资料。③脚本编撰。根据课程设计,编写出微课的教学脚本和内容。④录制和编辑。根据脚本要求,录制音频、视频部分并进行编辑,制作微课程的媒体文件。⑤课件制作。将制作的媒体文件和相应的PPT、PDF等课件资源结合起来制作微课程的完整教学课件。
课程中动画制作方法:3D或2D动画→建模(UG,Blender,3dsmax建模或其他三维及图像绘画软件等)→材质渲染(包括:材质制作→部件材质贴图→渲染)→动画制作(包括:动画帧的设置→渲染)→剪辑合成(主要指动画帧导出的动画合成)→配音(包括:录音→声音处理)剪辑合成(包括:动画→声音、背景乐等)。
关于课程题库建设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总结如下。
(1)制定课程题库建设计划:制定计划时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确保课程题库与教学大纲相符,并确定合理的时间表和分工。
(2)整合资源:整合各种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资料、学生学习情况等,以便形成丰富多样的题库。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外部资源,如行业案例或实际问题,增强题库的实用性。
(3)排版设计:设计课程题库的格式和版面时,需要考虑分类、难度、解析和答案等因素。清晰的组织和布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题库。
(4)确定题型和难度: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选择适当的题型和难度。题型可以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判断题等。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合理配比,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
(5)制定考试计划: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进度,制定有分层次、全面考核的考试计划。合理的题型组合和难度设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的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6)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题库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根据学生反馈、教师意见,以及课程改革的需要,持续进行更新和完善。同时,可以考虑引入一定量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如自动组卷、智能评卷等,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课程题库建设需要通过明确计划、整合资源、设计排版、确定题型和难度、制定考试计划以及持续更新和完善等步骤来完成。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本课程共建设题库数量为500道。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计算题等。其最终形成的题库上传到平台,供学生练习使用。数据平台可以自由设置题目中的分值等。
本课程具体设置的课程考核主要有:资源完成分数×资源完成比例+考试平均分×考试得分比例+作业平均分×作业得分比例+测试平均分×测试得分比例+讨论得分×讨论得分比例等,其具体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己进行设置。
课程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关系密切,教学资源库建设对课程建设成效的影响很大,系统的课程资源建设可以取得以下成效。
(1)方便了教师备课。建立丰富、实用、开放的教学资源库有助于减轻教师课前备课的负担;方便教师选择适合课程目标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优质教学内容。
(2)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资源库,教师们可以方便地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料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这里包括了有经验的教师、助教与各种学生的课堂实践。实践表明,这些教学资源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料。教学资源库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料,例如讲义、课件、案例分析、参考书目等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满足了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4)改善了教学环境。建立教学资源库使课程建设得到更好的支持并带来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同时,借助建筑工程、硬件设施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吸引更多优秀教学者参与课程建设。
总之,教学资源库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教学资源库的成功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成功密不可分,需要教师和其他工作者的协同,才能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课程建设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实用、科学的教育培养,其目的是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体验。对于成功的课程建设来说,高质量、有效性和创新性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教育教学的完善与提升也是不断进行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除此之外,课程建设也会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例如科技发展、全球化、多元化等趋势的出现。应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培养方式,以适应时代变化,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