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辉
【摘要】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改革和创新持续深化,为了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注重单位预算管理,选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将有效的资源最大化,获得较佳的应用效果,为企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有必要基于企事业单位实际,明确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系统性分析预算管理中的阻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使得预算管理执行到位,进而提升预算资金利用率,以促进企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难点 解决思路
当前,经济改革不断深入,企事业单位要在竞争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将重心放在预算管理中,主动辨识和防范运营风险,以实现预期战略和运营目标。因此,企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使用先进的方法和措施,将预算管理贯彻和执行到位,发挥预算管理的监督、控制等作用。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企事业单位要培养自身敏锐性、洞察力,分析市场变化趋势,快速掌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保障预算工作可以按照规范的流程、制度贯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提升经营水平。
企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如下:
其一,有利于内部沟通和交流。预算管理的实施不是某一个部门、某几个人的工作,需要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思想、行动,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够保证全员参与,在业务范围全覆盖,管理流程全跟踪。执行该工作时,各部门要主动做好交流、协作,形成合力。
其二,有利于科学配置和利用资源,提升经济效益。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内部资源十分有限,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当前急需关注的焦点。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可以保障全员积极参与,掌握各部门、人员的权限和职责,从源头上避免资源低效化使用的现象[1]。
(一)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难以夯实预算管理基础
第一,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一些企事业单位忽视预算管理,没有组建独立、职责明确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造成不同部门间沟通不畅,运行低效,难以将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工作贯彻到位,使得预算管理执行效果不理想,无法保障预算管理的效果。第二,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事业单位在实践中,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如预算管理监督制度、预算管理内控制度、预算管理责任制等,不能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开展各环节工作效果不理想,阻碍了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预算编制脱离战略,编制方法不科学
第一,预算编制脱离战略。部分企事业单位在实际编制时,未能综合性考量内外部环境,确定战略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预算,造成预算不能为战略目标提供服务和支持,这不利于获取较佳的预算管理效果。第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目前,企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选用是否科学尤为关键,在实践中尚未依照运营规模、业务特征,选取恰当的预算编制方法,导致预算编制与执行呈現为“两张皮”,使得各项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这大大制约了预算管理的效果。
(三)预算执行刚性不强、预算调整随意,影响预算的权威
第一,预算执行过程监控不到位。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尚未按照现实状况,明确过程监控责任主体,在实务中多以财务部门监控为主,忽视了其他主体的监控,造成预算监控主体单一,无法形成合力[2]。第二,预算分析流于表面。针对预算执行仅局限于分析数据表面,不能从全局进行分析,结合业务开展现实,深层次分析预算执行偏差的深度原因,主动做好纠偏和调整,造成预算应用率较低,难以推动企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四)未能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
在互联网时代,预算管理与信息技术深层次融合,既是企事业单位转型的主要趋势,也是适应复杂场景的重要条件。部分企事业单位在具体实务中,因人员结构不合理,其中年龄偏大的人员较多、知识结构单一、重视度不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主观意识较为薄弱,不能正确认识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优势,最终预算管理成效不佳。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夯实预算管理基础
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包含三大机构,即决策机构、工作机构、执行机构,各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必须明晰。其中,决策机构中股东会、董事会分别审议批准和制定预决算方案的执行,交由经理层进行组织和执行;工作机构通常由多个部门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核心职责是全面负责预算管理的组织领导、日常工作,完成预算编制、控制和调整;预算执行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将预算真正落于实处,并且对其执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要求全员正确认识预算管理,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限,高效开展预算管理活动。另一方面,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企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真正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严格以相关制度为基本导向,客观落实预算管理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确定责任人,保证预算管理执行到位[3]。
(二)基于战略规划编制预算,科学选取编制方法
第一,要基于战略规划编制预算。企事业单位应预先了解战略与预算间的关联性,预先分析内外部环境,以确定战略目标,坚持以其为核心编制预算,能够保证在执行预算时高质量落实战略目标,保证预算编制科学、清晰、准确。第二,要选用恰当的预算编制方法。企事业单位在实践中,为了保障预算编制内容科学、时效性,应选用恰当的预算编制方法,目前预算编制方法较多,如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要主动分析企事业单位运营规模、业务特征,选用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保证预算编制内容更具科学性、合理性,避免预算编制与执行相脱节,保障预算执行到位[4]。
(三)严格执行预算,对预算调整的必要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第一,要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监控。在具体实务中,企事业单位应确定预算执行过程监控主体,明确各主体监控的核心职责、内容,才能高质量开展各项工作。当前,企事业单位要使用多种预算监控方式,设定预算监控机制,实现专岗工作,为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快速找到预算监控中的困境,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增强预算执行力。
第二,要注重预算差异分析。要想增强预算执行力,展示预算权威性,就必须进行预算差异分析,选取合理的预算差异分析方法,分别从定性、定量方面客观呈现预算执行情况。同时,要定期组织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集中分析预算执行中的痛点,进而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深层次分析落实各责任部门的职责,确保预算执行处于正确轨道。
(四)应用信息化技术,搭建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
信息时代,全方位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核心目标在于以系统化思维、信息化手段,全面支撑预算管理,规范各级预算管理工作流程、统一数据标准,保证预算管理规范化、自动化、信息化。同时,企事业单位要规范预算管理,清理虚报虚高的预算支出项目,从源头上杜绝虚增收入和支出等行为。为了保证预算管理一体化构建、执行到位,企事业单位必须结合现状,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真正突破各部门壁垒,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以实现预期目标。
例如,某单位经营业务主要涉及化学化工、智能物流、科技农业、生命科学领域,是一家多产业、多品牌、全球化的实业集团。在实践中,为了提升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搭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嵌入系统的管理规则,规范预算管理与硬化预算约束,实现各级预算数据集中、統一管理和上下贯通。通过使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该企业取得了一些成效:1.自动编制收入报表。通过一体化系统自动化生成月报、收入报表,且是分科目、分级次自动生成相关报表,并及时将报表数据提供给管理层,以实现预期目标。2.预算执行监督和调整自动化、智能化。预算信息系统与ERP系统衔接,预算数据自动传输到ERP系统进行日常预算控制;同时,在预算信息系统内自动形成预算情况比对分析,选用多维数据库,保证分析角度全面高效,并进行动态调整,存储所有的预算变动。3.实现资金动态化管理,有效把控成本费用。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资金系统关联,动态追踪每笔资金费用支出,判定其是否合规合法,并且找到不必要费用支出的关键环节,梳理和改进业务流程,保证每项活动开展效果较佳,节省成本费用支出。
企事业单位为了提升资源利用率、防范运营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必须要从思想层面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但是,在实践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预算管理实施效果不理想,制约了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因此,有必要分析预算管理中的痛点,找到各类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推动企事业单位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桢,王荣刚.新形势下加强科研企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管理的思考[J].市场周刊,2022,35(12):163-166.
[2]李菲.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能力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21(8):166-167.
[3]张晓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融合措施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6):22-24.
[4]王渊琦.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应对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