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管理策略研究

2024-04-08 02:11吴佳俊
管理学家 2024年6期
关键词:风险成因风险预警信贷风险

吴佳俊

[摘 要]在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贷业务在现代银行业的经营业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银行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银行需认真做好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与控制,减少风险损失,提高银行信贷业务能力。基于此,文章围绕银行信贷风险展开研究,简要分析做好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探讨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旨在为规范信贷风险流程、规避信贷风险的形成及促进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贷风险;风险成因;风险预警;贷前审批;贷后追踪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6-0035-03

银行信贷风险是银行信贷业务经营风险中的一种,主要是指银行债务人因债务偿还能力不足,到期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本息或逾期不还产生的相关风险,具有债务性、外部性等基本特点,是影响银行经济效益、导致银行收益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隨着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信贷业务管理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处于积累状态,一旦管理不当诱发信贷风险,将严重影响到银行的经济效益与行业未来发展。因此,银行机构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认真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根据信贷业务的规模与特点,采取可行的风险管控措施,以便及时规避与化解信贷风险,减少信贷风险对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与损失。

一、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

随着银行业内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银行发展面临全新的难题。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各地银行可谓“各显神通”,纷纷尝试从信贷业务入手,在开展信贷业务服务的同时,落实风险管理工作,希望借此积累客户资源,减少不规范操作导致的信贷风险,突出产品优势。这使得信贷风险管理成为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银行应在银行信贷业务中开展风险管理,结合信贷风险的类别与特点,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与信用保障体系,配套落实风险监督管控措施,对信贷业务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防控,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举措,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形成具有银行特色的信贷风险管控机制,降低信贷风险发生概率[ 1 ]。

信贷风险管理强调对信贷业务的全过程追踪控制,推出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持续创新银行产品,在减少风险损失的同时,帮助银行获取更多优质的客户资源,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促进银行可持续发展

做好信贷风险管理,能够在规范银行信贷业务流程的同时,约束各部门人员的行为,提高信贷服务的质量与有效性,提升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如今,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特别是金融行业中的网络信贷平台、小额金融机构等层出不穷,这对银行信贷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影响。许多银行为加快完成信贷任务,信贷条件一再降低。这样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业务成效,但相应的风险问题也随之而来。此类情况的存在,增加了信贷业务的风险发生概率,风险防控管理已经迫在眉睫。银行应通过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围绕银行总体经营目标,将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贯彻落实到信贷业务领域及银行经营全过程,逐步建设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加强贷前审批监督、贷后追踪管理,时刻关注信贷业务开展与债务人的职责履行情况,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从源头处控制信贷风险的发生,在不影响银行信贷业务的前提下,提高风险管理有效性,凸显银行机构的竞争优势,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与保障。

二、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一)贷前调查审核不严格

部分银行机构在信贷业务开展前期,调查与审核把关不够严格,信贷业务准入门槛不高,增加了贷款回收难度,导致信贷风险“伺机而动”。

一方面,虽然我国针对银行信贷业务在信贷种类、授信权限、信贷审批等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相应的制度执行并不到位,信贷业务人员对于借款人的资质情况审查不够严格,过度追求业务指标,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资金用途等方面的审核把控不足[ 2 ]。

另一方面,在信贷业务的审查工作中,业务操作人员对相关制度了解不充分,信贷调查不全面,无法完全了解客户的征信情况,调查结果失真,导致信贷业务中存在许多的风险问题,为后续的信贷管理带来极大影响。

(二)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缺位

风险预警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十分重要,能够提前预测潜在风险,将信贷风险对银行的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但是目前,部分银行在信贷业务处理及风险工作中,采用的管理模式比较陈旧,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很难从源头处找出并处理好潜在的信贷风险,降低了信贷风险管理效率。

具体来讲,银行与客户公司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银行没有结合信贷业务实际,合理设置风险预警指标,自然无法对信贷业务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风险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最终导致资金无法按时、全部收回。

信息化应用水平低下也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中的常见问题,风险工作更多以手工操作形式开展,无法借助现代管理手段为风险预警与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信贷信息传输受阻,为信贷业务风险形成埋下伏笔。

(三)贷后管理落实不到位

贷后管理与贷前审核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目前的许多银行机构中,贷后管理工作落实并不到位,流于形式,没有对信贷业务做好追踪跟进,导致贷后管理效率并不高,无法实现对客户实际发展情况的详细了解,增加了贷款回收难度,信贷风险随之而来[ 3 ]。

由于贷后管理的缺位,信贷人员只能单方面地听信客户的介绍,无法实现对贷后客户状态的有效监测,对其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了解更是难上加难,不能为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对信贷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提高了不良贷款比率,威胁着银行的健康发展。

(四)信贷人员能力问题

隨着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信贷业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为信贷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但因信贷人员能力水平不足导致的信贷风险问题越来越多。具体来讲,个别信贷从业人员对业务相关的专业学习不够深入,理论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无法开展有效的实践操作,对先进的信贷工作理念、方法等了解掌握不够充分,特别是风险防控意识淡薄,不具备良好的风险识别与管控能力,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发生概率。信贷业务烦琐复杂,对从业人员要求比较严格,如果信贷人员的能力水平不达标,不具备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与能力,将不利于信贷业务的规范开展。

三、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严格审核信贷业务

银行要结合信贷业务的规模与特点,建立相应的审核工作机制,细化信贷业务审核流程,具体可包括业务评估、债务人风险分析、信贷合同签订等环节,综合考虑信贷操作人员的职能,推行权责分离机制,减少信贷业务办理中的人为操作风险。

第一,业务评估。在银行信贷业务前期,要求操作人员充分了解客户的贷款原因、用途等要素,预测其贷款偿还能力与信用情况。

第二,债务人风险分析。需要应用“5C”分析法,根据债务人的资金实力与行业信誉,科学判断其信用等级,具体分析内容包括资产结构、偿债能力、失信记录、担保情况等,然后将业务评估、风险分析结果相互结合,合理划分客户的信贷等级,明确其贷款限额标准[ 4 ]。

第三,信贷合同签订。加强信贷合同拟定审核,财会人员应根据信贷业务实际,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明确债务人的还款期间、方式、流程及违约赔偿等,避免盲目签订合同而增加风险概率,坚决维护银行利益。

(二)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基于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银行要创新风险管理模式,通过信贷风险预警,提前预测潜在的信贷风险问题,确保将信贷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一方面,设置信贷风险预警指标。银行应根据信贷业务实际,合理设置商业信用、抵押担保、偿债能力等风险评估指标,为风险预警及识别提供参考。其中,商业信用与客户公司的行业信誉、履约率密切相关;抵押担保可从抵押价值比率、担保价值比率两个方面判断;偿债能力的涉及面广,涵盖客户公司的现金比率、存货周转率、资金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多个方面。设置以上指标,可为信贷风险预警工作指明方向,有助于及时发现与处理潜在的风险[ 5 ]。

另一方面,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系统。银行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现代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将其与信贷业务系统对接,实现信贷业务数据的及时传递与共享,利用现有的信贷风险评估指标,追踪管控客户公司的履约行为,详细了解其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提高贷款回收率。

(三)强化贷后追踪管理

贷后追踪管理关系到信贷业务的开展情况,是处理不良贷款、规避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

首先,银行要围绕信贷业务建立贷后追踪管理机制,根据客户群体的不同推行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模式,将风险预警、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密切关注可疑贷款问题。一旦发现信贷客户生产经营存在异常,或者资金链运作困难,银行就要考虑后续贷款是否继续发放,是否需要采取贷款提前回收措施等[ 6 ]。同时,安排专人动态追踪客户的资金周转、使用情况,借助当地工商、税务等部门力量,在事前防范信用风险。

其次,优化贷后考核体系建设,补充信贷业务考核内容,以贷款规模、客户检查、风险预警、客户退出等为切入点制订信贷考核方案,配套落实风险防控措施,为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便利。

最后,针对当前不良贷款逐年增加的问题,银行要在贷后管理中做好不良贷款清理工作,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对不良资产进行盘活处理,采取风险转移措施,降低不良贷款比例,避免其对银行资产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在不良贷款清理中,银行要综合考虑客户群体的经济实力与信誉情况,及时清理不良评级的客户公司,在规避信贷风险的同时,保证金融风险可控。

(四)组建专业化的信贷队伍

对于当前信贷人员能力问题导致的信贷风险,银行机构要从人才建设方面入手,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信贷业务队伍,打造信贷铁军,从源头上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问题,优化信贷风险管理效果。

首先,加强客户服务管理人员培训,按照信贷业务开展要求,做好专业性的教育培训工作,保证他们对信贷知识及业务有更充分的了解,持续提升信贷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适当引入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夯实其专业基础,使其以更好的姿态投入信贷服务,为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打好扎实的人才基础,提升信贷业务服务效果。

其次,做好信贷业务水平考核,围绕贷款人、客户经理、信用审核人、独立审核人等开展专业考核,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他们的业务能力、操作绩效、风险情况等,发现其专业上的不足之处。此外,应通过文化教育、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武装好信贷从业人员的头脑,持续提升信贷业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最后,考虑到信贷风险管理的复杂性,银行在信贷人才队伍建设时要做好信贷从业人员培养工作,在提升从业人员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讲解、法律普及、经典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让信贷工作人员全面了解信贷业务风险的危害性,正确意识到做好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全面推进信贷风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风险是银行信贷业务中不可忽视的关键话题,关系到信贷业务效率,决定着银行的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信贷风险在开展银行信贷业务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做好信贷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银行应充分考虑信贷风险的类别、影响程度的不同,提高对风险问题的关注度,了解掌握信贷风险的成因,加强贷前调查审批,做好贷后追踪管控,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打造专业的信贷人才队伍,从多角度出发将信贷风险管理落实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规范信贷业务办理流程,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投资与创业,2023(21):7-9.

[2]刘楠,王小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研究——以晋商银行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3(17):111-113.

[3]罗春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管理策略研究[J].财富生活,2023(06):7-9.

[4]钟亚君.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21.

[5]陶佳.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20.

[6]张欣.A银行N支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风险成因风险预警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以运营动态为载体,推动地市运监工作实用开展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分析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信息化手段实现检验检疫工作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探讨
民间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
急诊输液护理中的风险成因与护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