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锡 邢宇双 付春雨 王烨兴 于海涛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医学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提升全球医学院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章聚焦医学院校如何运用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高效地培养和管理留学生人才,通过分析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及留学生教育特殊需求,提出产学研用一体化,不仅推动了教育内容与医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而且为留学生提供了更为实用且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文章旨在为全球医学院校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留学生人才培养与管理策略,应对医学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挑战,提升医学院校的全球影响力。
[关键词]医学教育国际化;留学生人才培养;产学研用一体化;管理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6-0019-03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医学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医学院校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QYSKL2022-10YB)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医学教育领域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基地,越来越多地开放其大门,吸引国际学生前来学习和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和管理留学生人才,成为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是高等教育领域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强调将产业、教育、研究和应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
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于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深入理解。在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中,产业界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而且参与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教育界负责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研究界则着重于科学研究与创新,鼓励学生参与前沿科学问题的探索。
(一)教育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的整合
在留学生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中,教育教学一体化被视为基础环节。医学院校需要构建一个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临床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要兼顾国际标准与本地实际,结合留学生的背景和需求。这意味着除了必备的基础医学知识,课程还应包含全球卫生、跨文化医疗交流等模块,以拓宽留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其跨文化沟通技巧。同时,课程设计应具备灵活性,可根据行业动态和科技进步适时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1 ]。
在实践教学方面,医学院校应与医疗机构、研究机构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实训机会。通过参与真实的临床工作、实验室研究等活动,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强化临床诊断、手术操作、患者沟通等关键能力。此外,模拟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可为学生提供风险较低的实践环境,让他们在模拟的临床场景中学习和训练。
(二)科研一体化:留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与创新实践
作为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科研一体化强调留学生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创新实践提升研究素养及问题解决能力。医学院校应为留学生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涵盖基础医学研究至临床医学研究,使学生在探索未知、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掌握科研方法并培养创新思维。
为实现科研一体化,医学院校应建立科研项目库,收录适合留学生参与的研究项目,提供必要的科研指导和资金支持。同时,通过举办科研讲座、研讨会及学术会议,让留学生有机会与国内外科研人员交流,拓宽视野,增进理解。鼓励留学生参与跨学科研究项目,如生物信息学、医学工程等领域的项目,激发学生创新潜力,为医学发展贡献新思路。
科研一体化要求医学院校与产业界保持紧密合作,将行业需求转化为科研课题,使学生的研究工作不再局限于理论层面,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望转化为产品或服务。这种紧密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研究成果的实用性,而且可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产业一体化:校企合作与临床实习融合
產业一体化在医学教育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前景。在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下,校企合作与临床实习的融合成为实现产业一体化的关键途径。
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等产业单位的深度合作。这种合作具有多元化的形式,包括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提供就业机会等。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第一时间了解医疗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使教育背景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为学生提供真实医疗环境下的实践机会。在临床实习中,留学生不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医疗工作,而且能加深对医疗伦理、患者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理解。为确保临床实习质量,医学院校应与多家医疗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保障实习资源充足且多样化,实施定期监督与评估,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四)国际化一体化:国际交流与多元文化融合教育
国际化一体化要求医学院校在传授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及拓展跨文化能力,这涉及国际交流及多元文化融合教育的推进。国际交流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学生交换项目、国际会议、联合研究等。医学院校应主动与海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这样的经历不仅使留学生接触到不同的医疗体系和教育模式,而且有助于加深对全球医疗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多元文化融合教育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适应能力。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组织国际文化节活动等,使留学生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展开交流与合作,学习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医疗合作。
(一)制度建设:完善留学生培养管理制度
留学生人才培养的管理路径优化首先需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的基石。医学院校应制定一套系统的留学生培养管理制度,涵盖招生、教学、实习、评估、毕业等全过程。
在招生方面,应制定公开透明的招生標准和程序,确保吸引到具有潜力的国际学生。招生政策中应考虑学生的学术背景、语言能力、专业兴趣和个人发展目标,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规划。
教学管理制度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医学院校应定期审查和更新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符合最新医学发展和国际教育标准。同时,应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其国际化教学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 2 ]。
实习管理制度是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医学院校应与合作医疗机构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制定严格的实习标准和监督机制,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和学习效果。此外,学校应为留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鼓励他们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管理制度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除了常规的考试和作业,还应包括对学生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团队合作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应作为培养计划调整和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 3 ]。
毕业管理制度则涉及学位授予、就业指导和校友关系维护等方面。医学院校应为留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服务,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职场,通过建立校友网络,保持与毕业生的长期联系,为他们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留学生服务体系
除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构建全方位的留学生服务体系也是优化管理路径的关键环节。服务体系应涵盖学术支持、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满足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学习和生活的特殊需求。
学术支持服务包括语言辅导、学习咨询、辅导课程等,医学院校应为留学生提供语言支持,特别是对于那些非英语母语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更好地适应学术环境。学习咨询服务可以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辅导课程则针对学生在特定学科上的困难提供额外的帮助。
生活指导服务要解决留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如住宿安排、饮食习惯、文化适应等。医学院校应设立国际学生事务办公室,为他们提供生活指南和咨询服务,帮助留学生尽快融入当地生活。
心理健康服务是支持留学生适应新环境、减轻学习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工作坊,为留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氛围。
职业发展服务关注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医学院校应定期举办职业发展讲座和招聘会,提供实习和就业信息,帮助留学生建立职业网络,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质量监控:建立留学生培养质量评估与反馈机制
为了确保留学生培养质量,医学院校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评估与反馈机制。教学质量评估应该涵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这一过程中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这样的评估,医学院校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学生满意度调查是了解学生对于教学质量、实习经历、服务支持等方面感受的重要工具。医学院校应定期向留学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学生反馈既能帮助学校了解其培养效果,也是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
毕业后跟踪调查对于评估留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至关重要。医学院校应建立校友网络,定期向毕业生发送调查问卷,收集他们的职业发展信息、工作满意度以及对教育体验的长远评价。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教育成果的持久性和实用性具有参考价值。
为了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医学院校还应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学团队和管理部门。同时,应定期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会议,让他们了解最新的评估结果和改进要求,推动教学和服务的持续优化。
(四)跨文化管理:提升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与管理水平
跨文化管理是留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留学生能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顺利学习和生活。医学院校需要采取措施,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了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文化,医学院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时提供跨文化培训课程,涵盖当地文化习俗、学习环境适应、跨文化沟通技巧等内容。此外,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多元文化交流活动等,鼓励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一)文化适应问题
留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时,往往面临文化适应的问题,涉及语言障碍、学习方式的差异、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交往的挑战。语言是最直接的障碍,即便留学生在入学前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实际环境中的语言应用和学术语言的要求仍可能成为沟通的障碍。学习方式的差异也可能导致留学生在课堂参与和学术表达上遇到困难,尤其是面对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时。生活习惯的改变包括饮食、日常生活习惯等,留学生需要时间适应新环境。社会交往方面,留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立无援,尤其是在缺乏社交网络和文化认同感的情况下。
(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
在一些医学院校,国际学生可能无法获得与本地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如实验室设施、临床实习机会、科研项目参与等。此外,教师对国际学生的关注程度可能不足,导致留学生无法得到必要的学术指导和支持。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可能会降低留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术成就,影响其整体教育体验。
总而言之,医学院校、教育管理机构、行业企业以及国际伙伴需要加强合作,携手推进留学生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人类健康事业的美好愿景贡献力量。
[1]向咏,帅春,张雨彤.基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01):261-263.
[2]徐玲.班团一体化机制下应用型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31):68-69.
[3]陕海峰,胡林丽.基于“产学研”一体化驱动下高校管乐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0(05):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