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在多元评价视角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评价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情感发展。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以及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共育等,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使教学更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体验丰富,心理变化复杂,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究欲望。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讲了什么、有哪些知识点,更要让学生从文章中得到情感价值的熏陶,以理论知识“滋补”情感认知,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协同发展。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也要注重情感教育融入的形式,以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情感“滋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使用多种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得到学习指导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以评促学。也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意志等情感因素,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1]。
初中阶段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其中八年级的语文教学更是承担着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任务。以《背影》一课为例,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对本节课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情感。在课前,要明确《背影》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分别的情景,体现了深深的父子之情。教学方法应采用讲解、讨论、情景模拟和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课文。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提问评价的方式,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交流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情感反应。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在阅读《背影》后,你们对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何感受?”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大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爱意,以及作者在面对亲情时的内心波动和挣扎,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教育。如果学生回答:“我觉得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和爱意。”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你觉得文章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感激和爱意?能否举个例子?”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方式。如果学生回答:“我觉得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了对亲情的珍视和追求。”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你觉得作者在面对亲情时的内心波动是怎样的?他是否曾经有过挣扎和矛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
通过评价学生的回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教育,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也能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以更好地感悟《背影》中所传达的父子之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以及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文章的理解深度。
此外,教师需要将评价结果与教学内容相融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背影》一文时的情感体验和阅读理解程度。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发现学生在理解文章中的父子之情上存在困难,就可以增加对文章背景和作者个人经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通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以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以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一课为例。文章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者通过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赞美和敬仰。这篇文章具有深厚的情感底蕴和人文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2]。
在引导学生学习《白杨礼赞》一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态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和情感态度。例如,提出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白杨树”深层次的含义,以及是否对课文内容产生了自己的情感态度。(2)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形式评价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课文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推测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3)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表达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例如,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白杨树的形象和意义,并观察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是否能够运用到课文中的知识,以及表达是否连贯、有条理。
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 针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态度,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缺乏理解或兴趣不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白杨树及其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在阅读和推理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和引导,比如选取一些类似的描述,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思维能力。
通过具有广泛性和深度的过程性评价,教师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感知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在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情感发展,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将学生的情感表现、情感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都纳入评价范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发展情况。以《春》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包括他们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课堂参与度等。例如,学生在朗读春天景色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认知程度。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了解他们对课文情感的认知情况。此外,教师还要评价学生在表达情感方面的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作文题目“请描述你对春天的感受”,通过学生的习作来了解他们在表达情感方面的技能水平。在实施综合性评价时,教师需要结合课文知识和学生的回答灵活开展教学。例如,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时,如果发现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对春天的美好回忆和感受,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发现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把握不够准确,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或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情感状态,同时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情感发展水平。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发展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例如,对于对自然景色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自然美;对于对作者情感把握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而对于思想认同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此外,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并进行指导帮助,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例如,当发现学生对春天的美景描述不够生动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加深对春天美景的感受;当发现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把握不够准确时,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其他同类作品的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成绩,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情感发展,开展综合性评价,将学生的情感表现、情感认知和情感技能等方面都纳入评价范畴,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发展情况,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多元评价视角下,情感教育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情感认知和情感技能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发展情况。在实施综合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和引导,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评价,实施综合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全面评价学生的情感状态,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