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鑫,张焱鹏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郑州,451400)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以下简称“活动设计与实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是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的精神指引下,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语言、健康、艺术、社会、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类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组织策略、教学策略等,夯实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初步具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实施能力。该课程支撑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保教知识、保教能力、综合育人三项毕业要求中的领域水平、活动组织和育人实践三项指标,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理论素养,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开宗明义地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课程思政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作为一门五大领域的融合课程,“活动设计与实施”具有正己育人的课程特点,在其中开展课程思政,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包括思政理念、思政认知、思政能力等,而且能促使他们树立思政育人的终身发展意识,对培养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3]同时,“活动设计与实施”作为一门理实结合特点明显的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多种途径。例如,在讲授社会规范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参观社区、参与公益活动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风貌和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鉴于此,本研究对25名从事“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思政目标、思政元素、思政方法、思政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以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
思政目标的建构需要从教育的根本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出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教学要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1]因此,“活动设计与实施”应将思政目标有效融入课程目标,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但访谈时有教师表示,只是在讲到相应的知识点时,顺便提几句有关爱国、责任感、奉献精神、教师职业道德等的内容,并没有系统思考每类活动的思政目标。还有教师认为自己引入的思政目标比较生硬,在与具体的教学目标融合时存在困难。这说明“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思政目标的设置与落实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教师往往将思政目标作为一个独立要素进行思考,导致课程思政效果不佳。
课程思政是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实现家国情怀、政治认同、道德规范等价值观的传递。[4]这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思政素养以及将思政元素巧妙地传递给学生的能力,明确各类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思政元素对课程思政的开展的重要性。针对“请举例说明适合该课程的思政元素”这一问题,教师提及的主要是职业技能、工作态度、师德师风等方面。也有教师表示,较难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教师更多是在个别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思政元素,缺少整体规划,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为了思政而思政”的问题,思政元素的融入较为突兀。这导致“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思政缺乏系统性,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不足,教学满意度较低。
访谈发现,教师对“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水平较低,缺乏灵活多样且有效的思政方法。针对“请举例说明日常采用的思政方法”这一问题,大部分教师表示采用的是讲授法和讨论法,他们通常会先抛出一个问题或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和提升。但学生的讨论大多流于形式,思政效果并不明显。课程思政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生硬的思政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师生的良性互动。
课程思政成效的检测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针对“如何评价该课程的思政效果,评价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是否开展过思政效果问卷调查”等问题,大部分教师表示很少关注思政效果评价,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也有部分教师表示,主要通过观察随堂学生的反应、讨论情况、倾听投入度等评价思政效果。可见,“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思政缺乏完善的思政评价体系,无法科学有效地评价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和学生的思政素养提升情况。
目标是贯穿课程始终的纲领,在设计每类活动前,教师除了要设置常规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注重思政目标的设计。融合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包括种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每类活动都蕴含不同的思政目标,如表1所示。这些思政目标符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打好政治素养基础。
表1 思政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思政目标与三维目标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混合运算”,应该科学合理、巧妙自然地将思政目标有机融入课程目标,而不是将思政目标独立出来,成为课程目标的并行或下位目标。在具体设计某类活动的目标时,教师可以结合表1重构教育目标。以身体保健教育活动为例,除了设置常规的三维目标,可以将思政目标设置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积累相关的中华传统保健养生知识;选择合适的素材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结合时代特点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师应贯彻课程“潜在育人”的教育理念,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育人、课堂育德的目标。[5]教师应深入挖掘五大领域各类活动的思政元素,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如表2所示。
表2 思政元素
在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需要系统规划和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入,以帮助学生形成思政意识、增强思政能力,在今后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中有效开展思政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例如:在健康领域,可创编合适的体育游戏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安全意识,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形成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行为;在语言领域,可以传统节日、民俗风俗等为素材创设谈话主题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在社会领域,可以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幼儿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在科学领域,可组织开展融合科学观察、数学思考元素在内的植树、垃圾分类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和环保意识;在艺术领域,可充分发挥各类活动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作用,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目标。
“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思政应从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教学资源、情境设置等方面创新思政方法,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翻转课堂等方式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一分钟思政”“一句话思政”等“微思政”活动,在课前布置思政任务,让学生思考相关活动类型可能包含的思政元素,并在课前一分钟分享。教师还可以基于精练的案例创设角色扮演思政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社会问题,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外,教师可以借助集体备课、网络思政资源数据库等途径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做法,丰富和创新思政方法,并实现思政资源共享。
课程思政的效果需要通过测评等方式加以检验,检验的最终落脚点应以学生的思政素养获得为标准,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角度加以评价。学生方面,从专业认同、教育情怀、家国情怀、礼仪风尚等维度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见习活动、活动方案设计、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教师方面,从思政目标的设置、思政资源的挖掘、思政元素的融入等维度对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等。
“活动设计与实施”是一门五大领域的融合课程,涉及的活动类型十分丰富,这也决定了其思政元素容纳的广泛性。“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思政可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理论素养,为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打下基础。但是,“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思政也面临诸多挑战。教师应深入分析“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思政目标、思政元素、思政方法、思政评价体系,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