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正
(广西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222)
在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中,音乐属于艺术领域。学前阶段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可以从音乐教育中获得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创造,具体来说就是美育。[1]《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学校美育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美育质量监测与督导制度。[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影响幼儿美育教育的重要因素。
合唱是通过集体演唱多声部音乐作品以创造和谐的声音效果的音乐表演形式。在合唱中,各个声部(如男高、女高、男低、女低等)分别演唱不同的旋律且彼此配合,共同创造和谐、平衡的音响效果。合唱是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力、发展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的有效途径,合唱可以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和个人成长。本研究旨在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合唱教学的多层次教学设计及实践效果,为多层次教学提供借鉴。
班内多层次教学是在混合能力班级中进行差异化教学的有效方案,可以避免班际分层对学生心理及社会公平性的影响,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3-4]多层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经验的教学设计方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合唱教学中,运用多层次教学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自身水平基础上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合唱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合唱是学生演唱能力及综合音乐素养的体现,教师在合唱的多层次教学设计中要注重融入多样化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多种音乐活动和角色。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如歌唱、舞蹈、游戏、听觉训练等,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及合唱技能。
其次,教师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在学前教育专业合唱教学中,多层次教学设计可以兼顾不同学生的合唱水平,有助于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对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领唱或音乐指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形式。对低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舞蹈表演或节奏伴奏等。
最后,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合唱是群体艺术,在群体中克服个性化的声音,追求统一、和谐的声音,是合唱的精髓。在合唱教学的多层次教学设计中,教师既要注重个别学生的声音特点和歌唱水平,也要注重整体的声音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配合演唱,如小组唱、阿卡贝拉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G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执教教师在调研A班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后,进行了两轮多层次教学设计和教学,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G学院学前教育专业A班共36名学生,其中,女生32人,男生4人。本研究参考了屈塬建构的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以及31个三级指标构成,并给31个指标进行了赋权,评价标准为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符合、较为符合、完全符合。[5]同时,本研究还结合观察记录、学生考试成绩和其他教师的反馈信息,并依据权重赋分、学生三级指标的符合程度对A班的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综合评价。每个学生均生成一个音乐素养评价表,此外,本研究通过综合36份学生个体音乐素养评价表,对A班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整体评估,如表1所示。
表1 A班学生音乐素养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A班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个体差异性,如在31个三级指标中,有的学生有18个完全符合的,有的学生只有3个。学生在音乐理念、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教学能力四个方面也存在差异,如有的学生的音乐理念一般符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较为符合,但音乐教学能力完全不符合。总体而言,A班学生的音乐素养仍需提升,如音乐理念和音乐教学技能等方面,具体到二级指标,其他相关学科知识、音乐表现技能、音乐创编技能、教学设计能力也仍需提升。
合唱是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体现,在合唱中,学生可以理解合唱作品,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可行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情况进行多层次设计。
合唱是群体艺术,教师进行合唱教学多层次设计可以提高群体演唱效果。基于多层次教学设计的原则,执教教师对A班的合唱教学进行了多层次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多层次教学设计思路
由图1可知,教师可以从合唱基本技能、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三方面提升学生的合唱效果。在合唱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全体学生、特长学生、有短板的学生三个层次。在图1中,双线箭头代表重点教学,单线箭头代表普通教学。对全体学生而言,需要掌握合唱基本技能、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对特长学生而言,需要重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音乐表现力和演唱能力的提升,同时重点培养特长学生的教学能力,力争实现学生不但会合唱还会教合唱的教学目标。对有短板的学生而言,基本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合唱基本技能,也根据学生的个别情况指向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多层次设计的合唱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合唱技能和音乐素养。
基于多层次教学设计,执教教师在A班进行两轮合唱教学。两轮教学均以合唱项目的形式进行,每一轮教学历时两个月。第一轮教学的合唱歌曲是《绒花》,第二轮教学的合唱歌曲是《小池》。
第一轮教学包括五个环节。第一,梳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能、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三方面。在基本技能方面,教师主要对合唱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增删;在音乐素养方面,教师根据表1中的音乐素养评价条目,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收集资料,自编《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提升手册》;在教学能力方面,教师提供五首歌曲曲目,让学生自选一首,学生讨论后,确定合唱曲目为《绒花》。第二,依据调研数据,进行分层教学。第三,分组合唱《绒花》。让学生随机组合,12人一组,共分为三组,每组设计一份《绒花》教学方案后,教师选出一份方案,并加以整理和完善。第四,每周一次合唱课,每次两个小时,其中,前一个小时按合唱方案排练《绒花》,由学生主持,教师辅助。后一个小时由教师主持,教师根据学生的排练情况及教学内容,进行合唱基本技能和音乐素养的教学,教师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指导、分层指导、个别指导。同时,教师每节课会设定一个主题,并贯穿课堂始终,如队形、表情等。第五,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分项到综合。前一个月的课程以全体学生为主,重点指向学生基本合唱技能的训练,后一个月的课程以指导特长学生和有短板的学生为主,根据前一个月排练及调研结果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与短板,在此阶段,教师会进行一对一指导。综上,第一轮教学的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教师兼顾学生的合唱基本技能、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注重个性化指导。
第二轮教学的合唱曲目为《小池》,改编自古诗《小池》,节奏舒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儿歌合唱训练。一方面,学生可以感知儿歌合唱与成人歌曲合唱的区别;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儿歌合唱中提升对幼儿合唱的指导能力。第二轮教学基本按照第一轮的教学环节进行,调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增加幼儿合唱指导和幼儿音乐素养提升两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二,依据一个月的教学效果进行分层教学,而非根据调研数据。第三,学生参与排练、知识讲解、教学组织等过程,教师则作为辅助者、解惑者和引导者。总之,第二轮教学和第一轮教学均按照分层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内容与学生分层交叉,进行多层次教学。
多层次教学设计包括学生分层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二者相互交叉,形成更多的层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情况更为复杂。例如,对合唱节奏的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可分为十几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层次教学设计会将学生分为几类,但教师会忽略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不能进行一对一指导。因此,教师可以以基本分层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评定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每节课主题教学后,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对特长学生和有短板的学生进行课内指导,为中间层次的学生布置课内外练习,从而兼顾多层次教学和多方面教学。
在多层次合唱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并非固定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而是根据具体课堂教学情况变动,教师和学生合作是合唱教学的基础。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全体学生的合唱基本技能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单独讲授或结合排练情况讲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合唱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创设不同情境,发挥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优势。
多层次教学设计兼顾多层次教学和多方面教学,并取得一定教学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学生表现不当、对童声的特点了解不深入、教学设计内容单一等问题。虽然教师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但未能提供充分的指导与训练。教师需要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不断修订与完善多层次教学设计。
综上所述,合唱注重群体合作,在多层次合唱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全体学生具备基本的合唱技能,也要发挥特长学生的优势,补齐学生短板。多层次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优势,提升合唱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