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王芳紫砂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21)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紫砂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从它本身的材质来看,紫砂矿料的分布非常具有局限性,只蕴藏在江南小城宜兴的大地之下,其中富含着石英、云母和铁质等微量氧化物,在经过1 180℃的高温烧制以后,形成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用它来冲泡茶叶最为合适,既能够激发出茶叶最为纯正的滋味,又没有熟汤气。从紫砂成形的工艺来看,这是和其他陶瓷艺术作品最大的区别,一般的陶瓷可以通过模具、拉坯等手法来实现,而紫砂器的魅力就是全手工成形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紫砂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把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审美全面地表现出来,从而带给广大壶友们更多的视觉体验和人文内涵。
紫砂艺术作品“祝福合菊壶”(见图1)采用了人们比较常见的竹子、菊花等元素的组合,把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抟制技巧和装饰手法融合于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上,然后让广大的壶友能够欣赏到其中的精妙之处,可谓是匠心独具。此壶壶身采用了半圆形的设计理念,兼顾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然后在线条的处理和边缘的舒展程度方面,加入了许多自己的创意,让人们能够通过竹子的形态特征和壶身的几缕竹叶宛如在风中摇曳一般,旁边还有着小小的两只蝙蝠装饰,使其更加充满了浓郁的祝福之情,壶底的处理也是煞费苦心,一圈圈的纹理宛如菊花盛开一般,壶底还置足,层次感凸显出来,令人观之不禁啧啧称赞。
图1 祝福合菊壶
壶嘴微微上扬,出水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圈卷自然,端握舒适,特别是在空间的营造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协调效果。壶盖和壶口的设计则是把菊花的筋纹之美和饱满程度通过一囊囊的筋纹展示出层次感和立体感,特别是二者的吻合程度几乎完美,没有丝毫的缝隙,最顶端则是一个小小的壶钮,拿捏非常自然称手。对于广大的紫砂匠人来说,这样的设计比较复杂,但更能展示出创作者需要表现的艺术主题和人文内涵,特别是当一件作品中融合了诸多元素时,我们更应该审时度势并加以判断,然后做出属于自己艺术审美的选择,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脚步亦步亦趋,这样永远不会触及紫砂的灵魂。
从整体上来看紫砂艺术作品“祝福合菊壶”,能够看到作者在对于不同题材融合方面的驾轻就熟和精湛的紫砂技艺水准,能够在筋纹和仿生之间游刃有余的切换组合,这些都需要经年累月的基本功实践和积累才能够实现,同时还要在创新的方面加入自己的思想,于是把竹子、蝙蝠和菊花等不同的题材和意象融合在一起,除了凸显出老辣的抟制技艺外,更多的是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丰厚的吉祥祝福之情。这样的艺术作品在人们的茶座上定然能够熠熠生辉,无论是实用还是陈列欣赏,都能够带给人们很好的体验感和满满的成就感,也能够不断地提升广大壶友的认知水准,起到一定的启迪心灵的作用。
在紫砂艺术发展的历程中,关于竹子题材的演绎不胜枚举,因为在紫砂的故里宜兴,有着“竹的海洋”之美称,宜兴南部天目山余脉之中绵延千里的竹海成为了江浙皖三省自然的分界线,也是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天堂。对于宜兴的紫砂艺人们而言,每当工作繁忙、生活疲惫的时候,来到竹海之中放松心情,倾听风吹竹叶的婆娑声,把竹子的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抽象演绎进人们看到的每一把紫砂壶中,也是一种莫大的成就感,所以自紫砂艺术诞生以来,围绕竹子展开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创作,再结合蝙蝠的谐音,有着“祝福”的美意蕴藏其中,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对于竹子的那种深厚的情感,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外形,而是一种“不可居无竹”的人生态度。
菊花在我国有着“四君子”之一的美誉,晋代著名隐士陶渊明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在紫砂艺术的演绎中,菊花的形态之美更多地通过筋纹的表现来呈现,筋纹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示出匠人们那种精湛的技艺水准以及对于紫砂艺术独特的理解。然而把竹子和菊花完美融合起来的紫砂艺术作品却是少之又少,作品“祝福合菊壶”除了具有别开生面的题材组合选择之外,更多的是展示了创作者对于紫砂艺术传统的坚守以及创新的精神追求。
如果是按照寻常的创作,或竹器,或菊花筋纹,任何一种形式都可以是紫砂抟制技艺之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足以成就一把令人啧啧称赞的美壶,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人文蕴藏。但是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一定要挑战自己的创新思维,所以不能把这样多重元素叠加,却又和谐美妙的作品呈现给广大的壶友,这在某一种程度上也是对于后来紫砂艺人们的启发,促进了紫砂艺术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
紫砂艺术造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人们生活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年浸染,许多优秀的紫砂艺人在不断的思考紫砂造型的突破和创新,还有紫砂文化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下去。所以在今天的广大壶友何其有幸,能够在全民饮茶健康的大环境里面体验到仍然坚守传统的全手工抟制技巧,不仅仅是饮茶口感的提升,而且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