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玲
写作素材是生活中未经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包括写作中应用到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等。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素材,能让他们学会用实用写作素材优化作文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意识,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获得创作灵感,逐渐爱上写作。如何在作文教学中高效积累素材、合理应用素材,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适度拓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素材积累范围,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寻找有价值的美言美句,分门别类搜集整理各类写作素材,以备日后写作中加以应用。
语文教材乃学生素材积累的“语汇库”,汇聚了作文谋篇布局的“细胞”,可供学生借鉴、参考。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从中为学生汇聚创作的涓涓细流,让学生在理解生字生词的基础上,从课文中获取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与写作知识。与其他学段作文相比,初中作文重视语言的运用、素材的积累。为了逐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搜集、积累教材中的名人名言、佳词名句,由此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使他们能在弄清材料含义的同时,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积累写作素材。
在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抒情”的单元写作任务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指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某篇文章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富有情感,能打动读者。教师可以从教材课文中的情感入手,指导学生发掘抒情方式(直接、间接),誊抄相关的佳词名句,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体会、积累相关写作词汇与佳句,并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抒情方式并无高下之分,贵在真实。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以崇尚含蓄美为主,抒情方式也以间接抒情为主。如在教材课文《猫》中,作者郑振铎汇聚难过、悔恨,将所有的情感凝为一句话“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这种真情流露的抒情方式值得学生借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学习、借鉴作者的抒情方式,在写作中用饱含深情的一句话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又如课文《黄河颂》中,作者光未然在结尾处鲜明直接地抒发了对黄河的景仰,赞颂了黄河哺育下的英雄儿女。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值得学生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分别找出直接、间接抒情的语句。如在《土地的誓言》《邓稼先》两文中,作者铺排描述富有地域气息的事物,抒发了对故乡的炽热爱恋,或根据邓公的成就、贡献,在议论中抒发自己对邓公的敬仰之情。又如在《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两文中,作者借“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的困难”,抒发对红军将士们的敬佩之情,或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真实经历,在事实的记叙中饱含深情,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不断认知外在的事物,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教师可以在分析教材课文的同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用素材积累本记录自己喜欢的佳词名句,借鉴作者的抒情方式,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在写作中,教师要有意识指导学生使用他们积累的不同素材,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写清楚,介绍具体的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文学作品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又一途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阅读教材推荐的书籍能进一步巩固课内知识学习,积累丰富的课外素材,从而产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应顺应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立足写作教学需要,从教材外为学生提供文学书籍,向他们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素材,让学生在扩大阅读视野与知识储备的同时,获得源源不断的课外写作素材。
在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单元写作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教材课文相关的文章,分析文中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从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与课文《中国石拱桥》有关的《水经注》《中国桥梁史料》《夜宿卢沟观晓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总结文中描写事物特征的部分。教师还可以提供与课文《苏州园林》有关的《红楼梦》第十七回,让学生对比楼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的内容,分析课文与名著中所写的苏州园林风景的异同,积累丰富的写景素材。又如,教师提供与课文《蝉》相关的《蝉和蚁》《蝉的歌唱》,让学生通过阅读写蝉的相关文章,从教材外积累有关素材。教师还可以提供与课文《梦回繁华》相关的《〈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要求学生根据专业化内容,提炼其中形象的说明方法,丰富知识储备,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素材积累途径,让他们在写作素材积累过程中,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逐渐接触、掌握更为精湛的表达技巧,进一步增加写作素材储备。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收集与教材课文有关的书籍,既可以辅助学生学习课文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文学性阅读热情,使其产生写作兴趣,在充分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捕捉到有助于写作的灵感,在运用多种素材完善作文的同时,获得丰厚的创作能量。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素材积累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教材课文及相关文学作品,既可以从各科学习中积累,又可以从各种学习活动中获取。不同学科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经验逐渐丰富起来。教师可以根据多学科之间的互联性、互通性特点,让学生在各科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写作素材,拓展素材积累渠道,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初中生的学习离不开互联网,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渠道,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搜索与写作主题有关的习作,获取时事新闻、天文地理知识,丰富写作素材储备。
在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写故事”的单元写作任务中,教师要拓展传统的写作素材积累渠道,在原有教材、相关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搜索或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学写故事”要求学生完整叙述故事经过,这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阶段学生有一定的故事阅读体会,也积累了丰富的故事阅读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狼》《孙权劝学》《卖炭翁》等,分析故事情节、人物、结局的特点,鼓励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用互联网搜索有趣的故事,推动学生之间的写作素材分享,进而开阔他们的故事写作视野。
如学生结合政治、历史、数学、地理学科知识学习,列举“红船回忆、三国争霸、聪明的高斯、珠穆朗玛峰”等故事。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多学科知识学习经历,与他人分享自己关于故事的理解,从他人口中的故事中积累素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开展故事接龙活动,分享自己喜欢的其他故事。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渠道发生改变。当代学生可以轻而易举通过多媒体软件积累写作素材。如利用慕课网、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精选、微博精选等渠道,阅读优秀文章,积累相关写作素材。
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渠道多种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自己喜欢的故事。鉴于学生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交通、美食、体育运动等领域的有趣故事,通过利用互联网,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渠道,从而为日后写作夯实素材基础。如利用互联网浏览器搜索“有人摔倒了,该不该扶”话题,了解相关故事,结合单元任务中具体的写作要求“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 字”,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积累的素材进行写作,由此开阔写作视野,使叙写的故事更加生动、具体。
初中阶段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引用历史典故、名人名言,这些写作素材具有说服力强、主旨明确的特点,但由于素材距离生活较远,部分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有限,将相关素材应用到作文中,给读者一种“生搬硬套”的阅读体验。建议学生在素材积累中融入一定量的生活感悟,根据作文的写作要求以及立意适当融入生活化内容,使作文立意出新,更具说服力,能激发读者共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感悟素材,将自己的经历融入作文中,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在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点要明确”的单元写作任务中,议论文是本任务要求的写作文体,要求学生把问题想清楚后,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进行构思,提炼出旗帜鲜明的观点。在明确观点后,学生要利用日常积累的写作素材充实自己的作文。初中生写的议论文存在以下共性问题:观点不明确、论说范围过宽、语言不够简洁。针对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写作素材积累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行文,提高他们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敬业与乐业》两文,指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不同领域的从业者,结合与他们相处的经历,畅谈自己对格物致知精神、敬业精神、乐业精神的感想。在谈感想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对不同从业者的工作及具体工作的价值进行探讨,结合写作要求,在议论文中要加入生活素材,使自己的观点清晰、态度明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与生活经历有关的故事素材,充实论据,以免议论过于宽泛、空洞。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语介绍具体事件,避免学生出现行文拖沓的问题,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议论文写作要加强素材积累,由于初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立意不深刻的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抒发生活感悟的同时,借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建立好“语汇库”,完善自己的“素材库”,定期整理有关生活感悟的内容,将其进行合理划分和扩容。基于生活的观察,才能使生活主题的议论文中心明确、立意深刻、议论精当。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生活感悟,可以依托互联网社交媒体,设计“生活树洞”栏目,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投进”树洞,鼓励他们积累好词好句,完善素材积累本,在写议论文时灵活取用其中的素材,丰富写作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切实指导学生积累素材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写作能力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增强素材积累意识,能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助于促进写作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