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4-04-06 17:34
学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戏曲双减农村

吴 锟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中学,甘肃金昌 737100)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具备实效性。虽然目前初中的综合实践课程还是一门新鲜学科,并没有具体的教材,但课程的本质是不变的,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不变的。所以,农村初中学校应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实践规章制度;组织多种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展示实践成果,有效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自信心。在“双减”背景下,促使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稳步开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实践规章制度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展前,需结合当代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并建立完善的综合实践规章制度,为综合实践课程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在“双减”背景下,如何确定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是实践活动构建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结合不同角度和内容,开展整体性的研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构建可以形成规范化流程,建立完善的实践规章制度,以制度促进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针对初中不同年级,需要确定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针对初中男女学生比例及男女学生具体的身体素质,研究更具体的教学任务,拟定任务达标的标准,始终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搞形式主义[1]。此外,教师在设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时,要确保内容丰富,不仅要有主题活动,还需要有具体的活动章程,明确在实践活动中具体要表现什么;学生需要完成的活动任务是什么;需要确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指导等。以上内容都需要包含在具体的实践规章制度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地开展,并且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多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若想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重视组织多种实践活动,通过不同类别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顺利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选择或者设计主题活动时,应注意符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设计结合理论知识的实践活动,重在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认知,还要设计偏重于实践操作的实践活动,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应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紧扣德智体美劳五个素质发展点,重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确保学生学以致用。其次,教师应立足实践导向,进一步突出活动中的实践操作内容,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念为出发点,开发动手、动脑、实操的活动板块,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相应的活动形式主要有资料收集类、项目设计与应用类、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等。其中资料收集类活动是让学生围绕具体的活动主题,在书报资源、互联网平台中,动手查阅、筛选、整理所需的信息资料,进行资料共享和研讨等活动,以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信息识别、应用意识,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通过实践过程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项目设计与应用类的活动是通过核心主题与学科渗透,引导学生以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为工具,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制作。主要包括创意美术、小制作、小发明、模型设计、图纸绘制,等等,使学生打破机械识记的桎梏,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学科知识的联系,得到广阔的实践创新和理性发展空间;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类活动,兼具体验性和实践性,教师可以基于活动主题,或者某个社会现象、热点事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使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增加对社会生活的积累,获得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也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主要包括环保公益、弱势群体公益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三、突出学生活动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在设计研究过程中,应该重视充分深入研读教育部下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大纲,明确主旨。例如,在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时,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适宜学生的发展,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要确保活动构建的多元性和策略使用的灵活性,开展活动时要明确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发展的质量,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只有通过个性化的培育,才能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使用上,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发展。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自信,让学生体会活动创造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传授给学生预定的知识经验。通过依托开放的活动情境,师生共同作为活动项目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智慧和创意,通过交互、合力达成活动目标,帮助学生获得积极、自主的活动体验,从而得到主体地位的深化。其次,在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教师应聚焦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优势点并不一致,教师必须重视发挥小集体的力量和个体特色,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开展需求,把小组合作落实到活动的全过程,让具备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协调其他组员围绕活动目标,对各项活动内容进行细化分解,每个组员按照自己擅长的领域,选择并承担具体的活动工作,教师则负责统筹和协助,引领学生在组内密切合作,组与组之间加强交流和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体验到协作及发挥个性特长的快乐。最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应该适度地渗透竞争成分。学生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带有竞争色彩的活动环节更容易唤醒学生的进取意识和主体意识。教师可以结合活动主题和实施步骤,设计竞争内容和具体的规则,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朝着共同的目标开展竞争、比拼和探索,创建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活动氛围,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活动质量,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心态和主观能动性[3]。

四、注重展示实践成果,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自信心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显著增加,获得的实践成果也会随之增多。此时,教师应重视展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一方面能有效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自信心,另一方面能指导学生养成总结活动的良好习惯,为下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对学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课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可为学生导入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等。我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民族精神,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结合当前初中阶段学生对戏曲的喜好程度分析,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对戏曲的兴趣不高,这实际上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损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品格。尤其对于农村学校而言,一部分戏曲的发源地在农村,即使现在还有很多古老的村落保留唱戏的传统,如傩戏、社火、秧歌等,但喜爱戏曲的大多为中老年人,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戏曲文化底蕴,对学生开展戏曲传承教育引导,这也表明农村学生更具有传承戏曲艺术的责任。为促进农村学生对戏曲的关注度,并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搭建“戏曲舞台”,比如通过小竞赛的方式形成以赛代学,学习戏曲中的行当、脸谱等常识,尝试鉴赏戏文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对戏曲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当前地方戏的现状开展调查、讨论,写出一篇振兴地方戏曲的方案。通过多元化的戏曲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感受戏曲的魅力,既能够对戏曲这种传统艺术有所了解,又能使学生提高艺术鉴赏水准,为对戏文思想的艺术特点进行探究,进而为振兴、光大戏曲事业做好铺垫。还可以对学生开展武术主题的实践活动,武术是一种体育项目,与体育课程相比具有动作复杂、动作数量多的特点,可以在户外对学生开展武术训练活动及武术竞技比赛。对学生开展武术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判断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磨炼学生意志,让学生了解武术文化。

五、完善综合实践评价,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收获力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频次显著增加,在获得的综合实践成果增多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增强。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综合实践学习成果来强化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信心,但每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综合实践成果展示后起到的教学成效也不相同。如何确保每一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都能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需要初中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完善综合实践评价内容。比如,优化完善教师评价内容,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内容,这样能帮助教师系统地进行整理,通过获取的实质性资料加以完善,并通过下次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首先,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来说,教师必须淡化甄别和选拔,注重评价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围绕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来设置评价指标。包括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与他人顺畅地交际、合作,以及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新思维、知识运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发展情况做出客观的描述和点评,帮助学生把握后续努力的大方向。其次,从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说,教师应该强调互动参与,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先互评、再自评,引导学生对比着他人在活动中的优异表现和成果,反思自己在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有待强化的维度,从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助推学生明晰不足、学有所获[4]。

六、整合综合实践资源,提升教师综合实践开发力

综合实践活动应是依托于现实生活存在的,农村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这些资源在未开发利用前是零散存在的,且教育价值是隐性存在,若经过教师系统性地整合综合实践资源,经过教学开发利用后,这些资源的教育价值将显性存在,不仅利于学生亲身实践体会并领悟,更利于教师有序高效地开展各种主题、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此,农村初中教师应重视将本地存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有效整合,并提升个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力,为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奠定扎实基础。教师还可以将范围扩大,整合生活中的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充分融合生存、健康、科学、家庭、成长、心理教育等诸多课程资源,打造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此外,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能为教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提供更加优渥的资源支持。在整合这部分资源时,教师应该根据活动总体设计要求和学生素质培养需求,深入挖掘农村地方的本土特色,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学科教育、综合实践、农村的资源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开发农业、劳动、自然景观、本土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传统工艺等方面的资源,设计学农、劳动、家乡变化调查、历史文明回溯、风土人情探索等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拿学农实践来说,学校可以建设专门的学农实践基地,教师整合生物、地理、科学等科目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与农作物种植、观察、养护、收获等一系列活动,从而发挥农村先天资源的价值,为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工作非常重要,且需要落实到实际,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戏曲双减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