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筷”与“快慢”的“快”有关吗

2024-04-06 16:47
百科知识 2024年6期
关键词:铜壶时辰计时

“筷子”的“筷”与“快慢”的“快”有关吗

筷子,最早被称为“箸”。到了明代,在江南地区,“箸”这个名称逐渐发生了变化。江南地区河流湖泊众多,人们出行多靠坐船。船家在行船时,最怕的事儿就是船抛锚停下。但是船家每天吃饭时都要用到“箸”,“箸”与“停住”的“住”同音,人们觉得犯忌讳,于是改称“箸”为“快”,意思是希望船能快速行驶,不要无故停下。久而久之,这种称呼便逐渐流传开来,人们便把“箸”改叫“快子”了。后来,因为“快子”多数是由竹子制成的,人们干脆在“快”字上加了一个竹字头,也就成了今天的“筷子”。

为何一刻是15分钟

我国古代没有钟表,人们靠“铜壶滴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这种用来计时的铜壶叫漏壶。漏壶的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一滴一滴往下漏,一昼夜刚好漏完100刻度的水。到了清代,钟表从国外传入我国,计时方法为一天24小时。人们根据漏壶一天漏掉100刻度的水,计算出箭上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60×24÷100=14.4(分钟)。14.4分钟接近15分钟,所以,人们就把一个刻度代表的时间定为15分钟。就这样,“刻”成了计算时间的单位,即一刻等于15分钟。

“小时”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根据天文历法的演算,将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按照今天的24小时相对照的话,古时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后来,钟表開始传入中国,有人把“一个时辰”叫作“大时”,所以一个钟点就变成了“小时”。钟表普及以后,人们渐渐习惯了一天24小时的计时,于是“大时”就消失了,而“小时”这个词延续至今。

【文稿】晓 军

【责任编辑】蒲 晖

猜你喜欢
铜壶时辰计时
爷爷的铜壶
畅游计时天地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热扎依:人生犹如『十二时辰』
一刻钟为什么是15分
24时计时法
十二时辰养生之未时
本期健康策划——十二时辰养生之辰时
铜壶:千锤百炼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