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治湿热痈脓三方在肛周湿疹的应用 *

2024-04-06 02:44鲍炳州卢灿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赤小豆泻心汤肛周

高 萍 鲍炳州 卢灿省※

(1.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21级,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二科,安徽 合肥 230038)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皮肤的过敏性疾病,可发于全身各部;发生于肛门及其周围,甚则蔓延至臀部、会阴及外生殖器者,为肛周湿疹,中医称之为“血风疮”“风湿疡”等。肛周湿疹急性发作期时,病变周围瘙痒,并出现红斑和丘疹。慢性肛周湿疹以肛门局部瘙痒为主要症状,病变处皮肤干燥、皲裂、苔藓样变,颜色灰白或暗红,病势迁延,缠绵难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肛周湿疹,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外用、手术等治疗手段,方式多样,但仅能缓解症状,易反复发作。

1 西医发病机制

西医根据湿疹的发病过程,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 种类型,并认为肛周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因素有变态反应、代谢和内分泌失调、神经精神等,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1]。组胺等生化物质释放、肥大细胞脱落是瘙痒的主要原因[2]。肛周湿疹的发生机制与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有关,其中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以及辅助性T 细胞17(Th17)等细胞因子参与了湿疹发生的变态反应过程[3]。皮脂腺分泌旺盛,导致肛周分泌物增多,也会加重对肛周皮肤的刺激和感染。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失眠、忧郁等精神因素及内外痔、肛裂、肛瘘、脱肛等肛门病变所产生的炎性分泌物刺激肛周部分皮肤,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2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肛周湿疹主要由内外湿热之邪互结于皮肤所致,可分为湿热下注、热毒壅盛、脾虚湿盛、血虚风燥4 个证型[4]。《外科正宗·血风疮》有言:“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平素滋食肥甘厚腻、贪凉饮冷,脾胃之气受损,失于运化,湿邪内生,久之郁而化热,加之外感风热,内外合邪,蕴结肛门,浸淫蒸腐肌肤则糜烂,滋水淋漓,肌肤瘙痒不止。湿热之邪侵袭,未得及时表散,气血热毒搏结,郁于腠理,无从发散,致丘疹高起而作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言:“此证初如粟米……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脾虚失运,湿热内生蕴于肛周,外感风邪,浸淫肌肤而腐烂渗水。诸痒为虚,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亦认为“燥以风热为源,而以血少为因”。湿疹病久阴血亏耗,血虚风燥内生,不能荣养肌肤,化燥生风,血虚风盛,可见肛周病变处皮肤角化增厚、瘙痒脱屑。

3 治疗

临床治疗肛周湿疹以局部对症处理为主要方式,多以软膏外涂或熏洗治疗,容易造成肛周局部潮红、刺痛、烧灼感,短期可减轻症状,但长期复发率较高[5]。诸多医家认为,调节患者免疫平衡、抗炎是肛周湿疹治疗的关键,西医常应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虽能很好地控制炎症,缓解瘙痒、皮疹等症状,但易造成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6]。手术属于侵袭性治疗手段,肛周皮损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增加患者心理压力,且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7]。

有研究[8]表明,中医治疗慢性湿疹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中医对于肛周湿疹的论治主要从“湿热”出发。湿淫于内,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甘草泻心汤、赤小豆当归散、排脓散均出自《金匮要略》,仲景以此三方治疗湿热疮痈脓成;而临床应用发现,甘草泻心汤、赤小豆当归散、排脓散用于治疗肛周湿疹,亦有独特的效果,且安全性高,简便廉验。

3.1 甘草泻心汤 益气健脾清热除湿《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总结湿疹“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久而化热,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湿交攻,湿性下趋,搏结浸淫于肛周肌肤,发于腠理,禀赋不耐而发病,此即陈士铎《洞天奥旨·水渍手足丫烂疮》所云:“湿以加湿,此湿疮之所以生也”。故治宜健脾除湿,脾遏已除,脾运复健,则湿自去。赵长胜等[9]使用健脾除湿法治疗肛周湿疹,发现其可有效改善瘙痒、减轻皮损。亦如《古今医统大全·湿证门》所言:“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故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著而为病”。仲景原方以甘草四两为君药,主益中州脾胃之虚;并以人参、大枣补中益气。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半夏……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故可用于治肛周湿疹初期症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者。半夏为有毒之品,故配干姜以解半夏毒,又可温中散寒、健运脾气。方中黄连、黄芩清热泻火。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清热除湿之功。

亦有研究[10]表明,甘草具有益气复脉、调和诸药的功效,不仅可以调脾和胃,同时有缓和半夏生品燥性之功,因此临床上多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现代药理学研究[11]表明,甘草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平滑肌痉挛,进而解痉止痛,同时能抗菌消炎,缓和炎症刺激,其作用类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干姜所含的挥发油具有抑菌活性,能抑制枯草芽孢杆菌及黑曲霉等微生物的生长[12]。大枣除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外,其环磷酸腺苷成分能有效发挥抗过敏功能,且对透明质酸酶抑制率达96.2%[13]。人参所含有的人参多糖具有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的作用,能抑制髓源性抑制细胞增殖,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同时在炎症状态下能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14]。以上药物能缓解肛周湿疹炎症过敏反应所致的渗出、瘙痒、疼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2 赤小豆当归散

3.2.1 清热解毒祛瘀除湿湿热内蕴所致之肛肠疾病,易伤阴络,迫血外溢而见便血之症状。赤小豆当归散首载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可见赤小豆当归散可治肛门局部出血。观仲景之原文,言“浆水服方寸匕”。有学者[15]考证后发现,赤小豆当归散中所用之浆水,乃老百姓用于浆线的水,即将小麦面粉制成面团放进水中,经发酵后形成的白色酸浆,味甘酸,性凉善走,具有清凉解毒、清热除湿之功,在半夏干姜散、附子干姜半夏散等众多方剂中均有应用。赤小豆当归散中,赤小豆清热解毒除湿,当归活血且引血归经。诸药合用,活血助运化以祛湿邪,清热凉血以解热毒,可治肛周疾患证属热毒壅结者。

3.2.2 滋阴养血润燥止痒《古今医统大全》认为燥以风热为源,而以血少为因。湿疹病久阴血亏耗,血虚风燥内生,肌肤失养,而见肛周病变处皮肤干燥、瘙痒及脱屑,故治宜滋阴养血润燥。“血主濡之”,郭玉峰团队认为在肛周湿疹的治疗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阴血充足对皮肤的濡养作用[16]。肌肤失养易生风生燥,是肛周湿疹的重要成因。临床上应用养血祛风法治疗肛周湿疹,效果较好[17]。《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当归“凡通闭顺气,和阴清火,降逆生津,去风利窍,一切滋润通和之品,皆能令阴气流通,不使亢阳致害”,并言当归为“补营之圣药”。故赤小豆当归散原方用当归三两,既可活血祛风,又能生血以补虚。且当归所含挥发油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对肛周炎性分泌物具有清除作用[18]。适用于肛周湿疹日久,兼夹阴血亏虚,血虚风燥之象者。

3.3 排脓散宣发肺气散邪止痒刘冬莲等[19]提出慢性湿疹的治疗应着眼于肺。肺为“水之上源”“外合皮毛”。风邪由皮毛而入,侵袭肺卫,充于皮肤腠理。肺主通调水道,肺气失于宣肃,体内水湿停聚,日久化热,湿热交蒸,流注肛周,而见瘙痒不止。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失清肃,大肠传导失司,肠内糟粕无法传化下行,秽浊之气熏蒸,皮肤腠理开合失调,变发丘疹,故治疗理应祛风邪、宣肺气。“诸痒为虚,肺主气,司布皮毛”,若肺气不通,亦可致皮肤发痒,故而肛周湿疹从肺论治有重要意义。肺气得宣,湿邪得以表散;肺卫得固,外邪不易入侵。

排脓散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疮痈诸症,原文曰:“排脓散方,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日一服”。张志聪《本草崇原》言枳实“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可开宣肺气、疏风止痒,配以能升能降、能散能泄之桔梗,畅连皮毛,使湿热之邪自皮毛而出,则不会下注酿为肛周湿疹。方中所用芍药,《本草求真》言其可“安脾经……固腠理”,滋阴养血、健脾补虚。“有血者补血”,方中所言鸡子黄,侧重于养血熄风、滋阴润燥、扶正祛邪,可防治肛周湿疹后期血虚失养,《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认为鸡子黄“主除热火灼烂疮”,《本草纲目》亦言鸡子黄可“补阴血,解热毒”。

现代药理研究[20-22]发现,芍药所含成分芍药苷对人体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桔梗所含成分皂苷D 有抑菌作用;枳实所含成分中,挥发油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柠檬烯有抗菌的作用,芳樟醇亦有防腐抗菌、抗病毒、镇静的作用,均可抑制肛周细菌,防治感染。诸药合用,有宣肺疏风、清热解毒、祛瘀止痒之功,适用于肺气不宣,湿热内蕴之肛周湿疹,可治其所致的丘疹、瘙痒等症。

4 验案举隅

患者林某,女,34岁。初诊日期:2022年6月7日。主诉:反复肛周瘙痒2 月余。患者2 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肛周瘙痒,伴肛门潮湿感;自述发作时如蚁行,瘙痒难忍,夜间尤甚,难以入睡。曾外用肛泰软膏、高锰酸钾溶液等药物治疗,症状稍减,但易反复。平素大便每2~3 d 一次,质软,伴少量便血,呈鲜红色,时有大便不尽感。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刻下症:肛周瘙痒伴肛门潮湿感,少量便血,时有大便不尽感,无恶寒发热,饮食一般,睡眠欠佳,二便调;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专科检查:膝胸位肛周皮肤呈灰褐色,可见散在抓痕,12 点皮肤糜烂、少许渗出。直肠指诊:6 点齿线上直肠黏膜稍隆起,未及肿物,指套退出无血染。肛门镜检查:镜检6 点齿线上黏膜充血,未见明显出血点。西医诊断:肛门湿疹。中医诊断:湿疮病(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止痒。处方:甘草泻心汤加减。组方如下:炙甘草12 g,地肤子15 g,黄芩9 g,黄连3 g,干姜9 g,法半夏9 g,白鲜皮20 g,大枣5 枚。共7 剂,水煎取汁200 mL,每日1 剂,2 次分服,每次服100 mL。药渣煎水500 mL,坐浴,每次持续10 min,每日2次。

6 月14 日二诊:患者诉瘙痒症状明显好转,无肛门潮湿感,大便正常。原方继用。

6月22日三诊:患者诉近日无肛门瘙痒、无便血、无排便不尽感。专科检查:膝胸位肛周皮肤光滑平整,未见抓痕、糜烂及渗出。直肠指诊:指诊直肠未及肿物,指套退出无血染。肛门镜检查:直肠黏膜未见充血及糜烂。诸症基本消失,遂停药。嘱忌食辛辣刺激、酒及海鲜类食物,避免使用过高温度的水洗浴,以防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肛周瘙痒夜间为甚,伴便血、大便不尽感,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诊为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为湿久化热,蕴于皮肤所致。《黄帝内经》有言:“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热交蒸,流注于下,充于皮肤腠理则瘙痒不止,发为肛周湿疹,故治疗当以清热利湿为主。甘草泻心汤以四两甘草为主药,清热补虚。《药类法象》有言:“黄芩……瘀肉壅盛必用之药”。《金匮要略》:“浸淫疮,黄连粉主之”。黄芩、黄连味苦性寒,清泻上焦、中焦火热之邪,兼能燥湿,临床应用于肛周湿疹疗效较好[23]。《珍珠囊》云:“黄连……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盖一药而泻火、清热、除湿、止痒之力备。现代药理研究[24]表明,黄连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黄芩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故对肛周湿疹因肠道寄生虫及变态反应而发者,效果颇佳。恐黄芩、黄连苦寒败胃,故以干姜温中散寒、调和阴阳,使攻邪不伤正,同时亦可防止药后衍生他病。全方共奏清热利湿止痒之功。丁晓红等[25]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发现,清热利湿类方剂能有效治疗肛周湿疹,降低复发风险。本案选用甘草泻心汤加减,诸症渐消。

5 讨论

仲景所言湿热痈脓之病因病机与现代所言肛周湿疹有极大的相似性,故在治疗上亦可借鉴仲景所用之方药。甘草泻心汤寒温并用,清热燥湿,与清热解毒、润燥止痒之赤小豆当归散,宣肺散邪止痒之排脓散相合,使湿热得清、脾虚得补、肺气得宣、营血得养,诸症悉除。且方中诸药多具有抗过敏和调节免疫作用,对肛周湿疹抗过敏治疗有一定启发意义。

猜你喜欢
赤小豆泻心汤肛周
教你两款醒酒茶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赤小豆粥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赤小豆治痄腮
赤小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