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富瑜
摘 要:近年来,受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我国民众对于育苗造林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育苗造林技术的应用能够扩大我国森林覆盖率。松树的环境适应性以及繁殖能力较强,且成活率高,便于打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实用性。因此,松树是我国育苗造林技术中苗木种类的优先选项。
关键词:松树;育苗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
松树种植面积在我国林业种植面积中占比较高。随着我国育苗造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松树种植面积还会进一步扩大。松树在育苗造林领域具有天然优势,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我国松树育苗造林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病虫害问题。为提高我国松树林区病虫害防治能力,保证松树的成活率,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松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松树育苗造林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松树在育苗造林过程中的生长发育特点
目前,已知的松树种类在80种以上,不同地区由于环境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相应的松树生长发育特点也不尽相同[1]。现阶段已知的松树品种中绝大部分的耐寒性较强。不同种类松树在育苗造林过程中对于环境、土壤、光照等条件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因此,开展松树育苗造林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松树品种,才能够保证松树的成活率,提高松树林区质量。
松树在育苗造林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土壤状态对于松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相对较小,土质肥沃、水分充足的土地能够为松树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但是,土壤的酸碱度会对松树的生长状态产生影响,相对而言,大部分的松树品种在偏酸性土壤中的生长状态更好。当然,并非全部的松树都偏好偏酸性土地,有的松树品种喜欢偏碱性土壤。如果种植区域的土壤呈偏碱性,可以选择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生长的松树品种。在松树育苗造林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进行松树种类的合理选择,提高松树林区的种植效益[2]。
松树的耐旱性较强。由于松树的叶片呈现针形,叶片的角质层较,叶片面积和体积较小,能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保证松树在较为干旱的环境下依旧能够健康成长。因此,松树大多生长在较为干旱的区域,如果松树育苗造林区域的水分含量过高,反而会对松树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松樹具有较高的整枝能力。其枝叶外表稀疏,所以在开展松树育苗造林工程时,可以将其与其他树种混合在一起,营造混交林,丰富林下群落种类,增强林区的生物多样性[3]。
2松树育苗造林技术要点
2.1松树育苗造林前期准备工作技术要点
第一,选择合适的育苗地点。在育苗基地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松树的生长特点,保证种植区域的土层深度以及土质松软度满足松树苗木生长需求。为提高松树苗木的成活率,应优先选择土层深度较深且土质松软的地区[4]。同时,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土壤中的养分情况进行检测,保证土壤养分充足,降低后期育苗管理过程中的肥量使用频率。并且,育苗区域应该地势平坦,具有较为完备的排水系统,土壤透气性要好,避免出现积水现象。
第二,科学整地。对于育苗基地进行科学整地,提高土壤质量。对于育苗区域土壤进行多次深翻,深翻的深度在20~30cm之间。并将深翻的土壤进行铺平晾晒,借助太阳的紫外线对土壤进行初步消杀,能够提高土壤的松软度以及通气性[5]。如果育苗区域的土壤肥力不足,可以在深翻过程中施入一定量的磷酸钙,增强土壤肥力。在土壤深翻结束后,需要进行整平,保证育苗区域的地形平整度。
第三,采种。松树采种一般是在每年的9月进行,时间上下浮动在1个月之内。采好的种子需要储藏在干燥通风的区域。同时,在播种之前可以将采好的松树种子浸泡在KMnO4溶液中进行消毒处理,当种子出现裂口现象后,便可进行种子播种处理。
2.2松树育苗管理技术要点
首先,松树种子播种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左右,这一时间段是松树播种的黄金时期。在种植播种之前需要关注这一阶段的天气情况,尽可能选择气候温暖的时间段进行松树播种。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应的国家技术标准,控制播种数量及方式。可以选择育苗器进行育苗,也可以选择机械播种。在播种过程中要保证播种的均匀性,播种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压平处理。
其次,在松树种子播种结束后,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鸟兽的伤害。松树种子播种后22天左右,将会进入抽芽期,松树种子的萌芽破土而出,将会吸引大量鸟兽,因此需要派遣专人进行育苗区巡视,设置防护网等,避免鸟兽啃食松树幼芽。同时,重视播种后的水分管理工作。利用小灌水模式,保证松树苗木稳定生长。松树幼苗同样具有较强的抗寒性,灌水不宜过多。一旦灌水过多将会诱发立枯病。因此,在松树种子生长30d左右,方可以进行小灌水。在后期松树进入速生阶段后,可以根据育苗区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灌水量。在生长后期,为了促进松树幼苗生长,需要减少灌水量。在松树幼苗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选用的施入肥料是不同的,前者以氮肥为主,后者以钾肥为主。
最后,为保证松树苗木出圃移栽能够顺利进行,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要选取适当的苗木移栽时间。松树苗木移栽尽可能在年末初春进行,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松树苗木的成活率。第二,在松树苗木移栽之前需要保证苗木土壤的湿润度和松软度,避免在苗木移栽过程中损坏苗木根系。第三,在苗木出圃移栽之前,可以适当地修剪松树苗木,在修剪过程中,避免对于苗木嫩芽造成损害。同时,保留苗木根部的土壤和细根,侧根深扎土壤,提高苗木成活率。
2.3松树栽植技术要点
在松树栽植过程中,需要对松树苗木进行定根处理,对于部分根部细小、断根较多的幼苗要及时进行剔除,避免后期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不能及时向这类松树枝叶进行输送,降低苗木成活率,影响后期造林效果。
在松树栽植造林过程中,由于松树具有喜干耐旱的特点,需要在定植前检查苗木根部是否出现腐烂、干枯等现象。如果其根部较为干燥,且有发黑的趋势,需要用BT溶液等对松树根部进行灌根处理。针对松树栽植过深的情况,可以在松树栽植土壤周围设置通气孔,孔直径在4.5cm左右,上下浮动0.5cm以内,便于后期松树生长过程中进行水分挥发,提高土壤的透气性。针对松树栽植过浅的情况,需要加大填土厚度,避免松树根部出现倒伏等现象。如果填土厚度的增加也不能满足松树生长的正常需求,可以选择重新移栽。重新移栽后,需要对土壤进行灌溉处理,确保土壤的含水量在7%~16%之间,以12%为最佳。土壤含水量不能超过最大值,避免影响松树根部呼吸,造成松树根部腐烂。
2.4松树造林技术要点
一方面,抚育间伐。为了保证松树林木的林分生长空间和密度始终处于合理状态,增强松树光照,需要进行松树林抚育间伐。按照“砍密留疏、砍弯留直”的原则,对于林木的细、弱、病枝等进行砍伐,保留健壮枝干。在松树育苗造林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两次间伐作业,两次作业的间隔时间约为3年,分别在定植后的第8年和第11年。在间伐过程中需要错开松树的抽薹期,一般选择春、秋两季进行。间伐作业主要以小班为主,合格率在95%以上,方能达到标准。每亩的松树林需要种植约167棵树木。667m2土地的间伐强度在30%左右,即第一次间伐掉50棵松树,第二次间伐掉40棵松树。密植区域的间伐强度相较于普通种植区域要高5%。密植区域每亩地林木种植数量约为220棵,第一、二次分别间伐掉77棵和50棵。同时,要对松树林区的郁闭度进行控制,保证间伐后的郁闭度约为0.75。林分郁闭后,为了避免树体竞争,需要对干型较差的上层木进行去除,保证下层木的生长空间。对于病树、弱树,在其距离地面100mm处进行砍伐。
另一方面,营造混交林。为了提高松树的种植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营造混交林,将两种及以上品种的林木和松树在同一小班共同种植。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确定主要、次生树种,其中前者占林区总数的80%,后者则占20%。根据混交林的构建原则,确定混交林的林分结构,为林分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构建多元林分层次,稳定混交林区域的生态功能。以桉树和松树混交为例,根据两种树木的生长发育特点,技术人员以松树作为主要树种、桉树作为次生树种,按照3∶1的比例进行混合种植。在混合种植过程中,要呈现带状混交。其中松树的行株间距与桉树的行株间距分别为200cm×200cm和200cm×300cm。混交林同样需要两次间伐,与普通林的间伐强度基本一致。混交林能够促进树木茁壮成长,营造不同层次的冠层,提高林区的生物多样性。
3松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3.1立枯病的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技术要点
立枯病主要发生在油松苗期,幼苗一旦出土极易感染此病。感染部位的病状主要是呈现长条形褐色斑点。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幼苗的根部皮层将会出现腐烂,根部整体呈现红褐色,直至最终枯死。立枯病的病原体主要有两类,分别是非侵染性和侵染性。前者主要是由于育苗区域土壤的透气性较差,排水能力较弱、土壤覆盖厚度过大、土壤黏性较强等,诱发松树立枯病。后者则由于松树感染了腐酶菌等有害菌群,诱发松树立枯病。松树立枯病的防治主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第一,在苗圃整地过程中,对于连作地区不能重复育苗。对于育苗区的土地,每立方米土地要使用9L的硫酸亚铁水溶液进行浇灌,该水溶液中硫酸亚铁和水的比例为1∶50。或者在每立方米土地上使用5g左右的70%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第二,在土壤深翻过程中,要在地势较高的地区设置高畦,保证苗圃地势的平整性,在深翻过程中对于大土块进行碾压处理,避免土壤产生板结。深翻时,将拌种双粉、五氯硝基苯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进行混合,相应的药剂浓度分别为50%、40%、25%、70%,前三者用量为9g,代森锰锌用量为1g。将混合药剂与5000g的细土进行搅拌。在施药之前需要用水浇灌土壤,保证土壤浇透,再将三分之一的混合药剂均匀施入土壤中。随后开展苗木种植,将剩下的药土覆盖在种子上,提高立枯病防治效果。
第三,在种子选择与处理过程中,需要选择颗粒饱满、表面无损伤的种子,在温度达到8℃以上时即可进行播种。
第四,松树种子进入萌芽期后,要将72%普力克和水按照1∶400的比例混合,在每平方米土地上均匀施入该混合药剂2.5L左右。如果松树幼芽出土后的天气始终处于阴雨状态,需要在降雨后,对幼苗生长区域的土壤进行扒土处理,并将50%代森锰锌和细土按照1∶50的比例混合搅拌,在幼苗根茎区域均匀施入。
3.2油松毛虫的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技术要点
油松毛虫主要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这一段时间内出现,主要是毛虫的越冬幼虫危害松树正常生长,至8月中旬,油松毛虫的危害达到盛期。其幼虫主要隐藏在油松的树干底部以及油松生长区域附近的草丛中。该虫害的防治主要从四方面入手,即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
第一,物理防治。油松毛虫的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综合措施,对于越冬幼虫进行灭杀。一方面,将油松生长区域附近的各类杂草或树叶等进行定期清理。另一方面,在油松毛虫上树之前,在树干底部捆绑上毒纸或毒绳,一旦幼虫触碰到有毒物质,将会立即被灭杀。
第二,化学防治。油松毛虫的化学防治主要是在每公顷油松种植区域,施入13kg左右的安德利粉剂,该粉剂的浓度为2%。
第三,农业防治。油松毛虫的农业防治手段主要是改变单一种类的种植模式,营造混交林,利用封山育林的手段,强化油松林的自我管控能力。对于感染虫害的枝干等进行集中销毁。此外,采用人工措施,对于油松毛虫的虫茧进行摘除。
第四,生物防治。油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是利用生物界的自然法则,引入其天敌赤眼蜂。在每公顷松树林区,引入60万头左右的赤眼蜂,保證赤眼蜂的寄生率大于80%。同时,在油松毛虫的幼虫阶段,可以通过引入苏云金杆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3.3油松松针锈病的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技术要点
油松松针锈病的主要诱因是黄檗鞘锈菌。其病原菌会在8月中旬左右成熟,并在松树叶面上积留白色担孢子。该孢子会通过自然界的风和雨进行传播,使得松树松针染病。同时,还有部分松针上会出现一些子器,这些子器会伴随松针进入越冬时期,在第二年的春季形成性孢子器。性孢子器经过一个月的生长发育会生成锈孢子囊,进而对黄檗进行反复侵染,最终诱发松针锈病。松针锈病会使松叶表面枯黄、脱落,最终造成油松松针大规模死亡。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松树的树冠下部。
在进行油松松针锈病防治时,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手段。在主要发病区用波尔多液进行药物喷施,或选用15%粉锈宁,将其与水按照1∶1000的比例混合,以14天为一个周期,连续喷施2~3次。
松树育苗造林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前期准备工作,选取优良品种,并对树种进行处理,保证松树苗木的成活率。在松树育苗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相应的国家技术标准,控制好松树栽植环境以及时间,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做好苗木防护工作。同时,本文针对松树常见的病虫害的发病规律,提出相应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即立枯病防治、油松毛虫防治、油松松针锈病防治,保证松树健康生长,促进松树育苗造林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拉泽.松树育苗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研究[J].农家参谋,2021(09):146-147.
[2]梁佳灵.松树育苗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分析[J].农家参谋,2020(16):123.
[3]马秀兰.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5):0104-0106.
[4]杨汉春.松树种植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广东蚕业,2023,57(3):23-25.
[5]杨林杰.松树育苗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2(1):009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