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雪屏
摘 要:现阶段,我国水稻种植技术在不断优化,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效缓解了我国粮食以及人口之间的矛盾。在实际种植中,受不同地区环境的影响,种植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种植户应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种植工作,在實践中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实现科学化种植。本文对新形势下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和切实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路径展开分析,推动农业种植健康、稳定、绿色发展。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从根本上来说,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产量。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种植户应加大对于种植技术的重视程度,避免操作不当引发种植问题,造成水稻减产,影响实际收益。新形势下,种植户应根据水稻的生长习性等,改善水稻种植条件,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加强种植管理工作,实施无公害种植,为社会提供健康绿色食品。在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分析
1.1水稻耕作技术
优质的种子作为水稻种植的基础,对于其实际产量以及各种抗性具有一定影响,种植户在种植之前,应选择优质种子,具有抗逆能力、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能够有效保证水稻种植品质。实施播种期间,可以使用适当的敌克松对其展开喷涂,有效增加存活率。插秧之前,应对种植区域土地的高度落差实施查验,在不超过2cm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浅水灌溉。在浇灌时,应加强肥料的应用,确保其能够有充足的养分。适宜的播种时间能够帮助水稻实现稳步快速生长,通过充分利用自然气候以及光照因素,降低各种极端天气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作为谷物类作物,按照实际类型可分为早稻、晚稻等,通过对其制定完善的耕作模式,满足喜高温、喜光照以及湿度需求,使其在适宜生长环境中健康成长。在插秧环节中,应确保插秧的均匀性,严格控制稻苗间距,确保其能均匀享受各种资源,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稻田资源。水温作为影响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种植户应避免水温过低造成稻苗死亡的现象[1]。
1.2水稻育种技术
水稻育种技术的应用能够决定稻田的实际产量,种子的饱满程度能够影响水稻成长情况,在不断优化种植技术的基础上,种植户应针对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培育相应的水稻品种,杂交育种作为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能够确保产出的稻谷具备优质基因。种植户通过育种特性优异的亲本组合,控制实际花粉传递,以此产生优质的杂交后代,杂交水稻具有较强的耐候性以及抗性。同时,也可实施分子育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应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进一步研究水稻的基因结构,通过对其基因功能实施鉴定和调控,使其具备高产以及抗病的特性。现如今,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推动新型基因操作技术不断升级,水稻作为首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农作物,能够通过功能基因的调控,改变自身特性,重构水稻逆境抗性的结构。近年来,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运用高效育种技术,拓宽对水稻杂交优势的利用途径,能增强水稻单产,实现粮食需求目标[2]。
1.3控苗控肥技术
为提高水稻的实际产量,应强化对控苗控肥技术的应用,针对控肥技术而言,应把握水稻的生长习性,按阶段对其展开精细化的施肥方案。在传统种植理念中,大部分种植户认为增加氮肥的用量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但一味增加氮肥只会影响水稻的成穗情况,且极容易引发病虫害,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细化肥料施用标准,在生长前期与中后期,按照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或增加氮肥的实际占比,以此强化水稻的成穗率。控苗技术对于水稻幼苗的生长有着积极意义,高效应用该项技术可以提升水稻的生长质量,使其幼苗具备良好的发育能力,为其实现增产增收提供保障。种植户通过应用稻苗分蘖处理技术,避免水稻在这一阶段消耗大量的水分以及肥力,剪掉多余的分蘖,降低对主苗的发育影响,促进稻苗能够稳定、健康成长。在水稻幼苗阶段,应充分落实施肥、排水以及除草等工作,确保其处于正常的生长环境,作为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对其后续实现高产具有一定影响。通过定期查看秧苗的长势情况,根据弱苗、病苗等现象,实时调整管控方案,确保秧苗发育良好[3]。
1.4防治病虫技术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由于其生长区域的自然性较强,不可避免会产生病虫害问题,为了增强种植效益,种植户应及时防控解决。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可以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实现针对性治理。将水稻基部的时间有效压缩,以此扩大水稻茎部的粗度,在其根部发育较高的情况下,不仅解决倒伏现象,同时提升抗病虫害能力。掌握水稻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方便种植户针对水稻的潜在问题实施正确诊断,以此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抑制病虫害蔓延情况,在水稻进入拔节期之后,病虫害高发,通过定期定时展开检查,实现对病虫害的针对性治理。在这期间,为了保证水稻的品质,降低农药以及化肥对其产生的影响,种植户可以运用生物防治技术,有效抵御病虫害,例如,向稻田中引入病虫的天敌,将青蛙、隐翅虫等生物进行培养,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对于种植户而言,应强化自身的认知水平,增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知,以此在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合理化、及时化运用[4]。
1.5优化叶龄技术
作为水稻种植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实现对其全过程的合理管控,通过对水稻各个生长阶段分析,判断长势情况,积极总结在不同时期的水稻叶片,存在相应的生长特点。分析存在的各项问题,进一步确定科学的水稻种植管理方案,完成种植产量等战略性目标。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种植户对水稻种植区域设立监测点,对水稻的生长实施不间断监测,实时掌握叶龄的各种变化。同时,根据信息分析其后续的发展趋势,针对水稻的品种合理设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应做好相应的标记,明确不同时间段的形态变化,为形成完整有效的报告提供数据支撑。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智能化的叶龄技术,新形势下,通过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将数字化技术与种植、施肥、田间管理等环节相结合,增加监测面积的覆盖程度,全方位掌握水稻实际生育进程,推动智慧农业工程发展。利用可视化监测设备,对田间视频实施精准识别,在这一阶段,可以精准掌握各类生长形状指标,为农业生产实施科学指导。
1.6田间管理技术
田间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其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针对稻田排水以及除草等各项工作需要进行合理化安排,贯穿于水稻栽种以及收获等全过程。天气晴朗时,为了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求,应确保稻田内的水分充足,反之在阴雨连绵的天气下,应将内部的积水排除,避免因水量较大引发病虫害问题。在水稻生长阶段,由于水分与光照十分充足,在其稻田内会产生大量的杂草与其争夺生长空间。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种植户可以选择人工或者化学手段实现除草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对水稻的根部造成破坏,影响其后期的发育。运用化学方法前,应严格控制药量,针对杂草的生长情况,以及水稻种植面积,选择适宜的浓度,合理展开除草工作。随着水稻逐渐进入生长后期,天气也在随之变化,为应对日益降低的气温,应做好保温工作,为其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实现种植效益的提高。在水稻生长后期,为保持水稻根系的活力,加快其成熟速度,收获前半个月应停止灌溉,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2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
2.1选择优良品种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整体效益,实现高产高质的目标,种植户应对其品种进行优化,选择优良的品种,确保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性以及抗病性。结合实际管理方案,逐步形成科学的种植技术。太湖县徐桥镇在实施耕种的过程中,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优质农作物品种的覆盖率,通过开发绿色有机的新产品,迎合市场需求,为其农产品实现稳产提供保障。主要种植的品种包括川香优6号、国优1号、隆两优6号等品种。近年来,物价持续上涨,为了扩大种植户的增收空间,保障粮食安全,徐桥镇在充分发挥自身地理条件优势的基础上,加大传统农业发展战略,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围绕绿色模式,积极发展水稻种植产业。选取优良品种,避免品种的单一化,通过选择多种品种进行搭配种植,有效缓解病虫害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应确保选取的品种对于环境适应性强,在对气候、土壤等必要因素适应的基础上,能够确保种植技术的高效应用。另外,应针对品种的实际性能以及经济利益进行综合考量,通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进行试验种植,根据种植地区地理位置的不同,分别选用针对性能力较强的品种,实现合理化种植[5]。
2.2科学选择苗床
除品种因素外,苗床对于水稻种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水稻生长的质量。作为水稻生长的基础载体,种植户应在深入掌握水稻基本性质的基础上,为其实际需求提供舒适的土地环境。根据水稻喜湿热等种植特点,应尽可能关注种植区域地势的情况,通过选择地势平坦且灌溉便利的区域,利用其向阳的地理优势,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热量。同时,水稻在生长期间较为脆弱,应选在背风地段,对苗床实施科学整理,深入调整土壤的疏松度以及肥力,使其具备良好的通透性。针对秧苗的实际品种,应准备相应的苗床,避免苗床选用不当,造成水源无法顺利排出,影响水稻生长。针对小秧苗而言,应按照8~12m2/667m2的标准进行种植。而中秧苗则需要按照12~14m2/667m2的标准,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在种植过程中蓄力充足,应在土壤良好状态下使用。通过科学选择苗床,可以确保秧苗能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确保种植效益,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使其保证自身的既得利益。
2.3加强种植管理
水稻的丰收离不开全面的种植管理工作,日常工作内容较多,水稻的实际种植风险较大,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水稻就会减产,严重时会绝产,损害种植户的收益。为了有效规避绝产的情况,应加强水稻生产的全过程管理,针对管理技术而言,强化对技术人员的重视,借助其高效的指导意见,运用先进管理方法以及相应技术落实除草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针对种植情况,实施一体化的管理方案,灵活运用各类技术,以水稻高产高质为目标,反复调整并优化种植方案,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强化其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效带动当地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灌溉与节水设施而言,应完善排涝抗旱体系,针对农田的道路进行修整,加强粮仓设施建设。与生长环节相比,水稻的收获环节也极为重要,种植户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应合理选择收获时间,针对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收割。避免收获较早,导致产量下降。通常情况下,稻田内90%的水稻茎叶变黄且内部颗粒硬度较高时即可收获。
2.4推广无公害种植
现阶段,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直接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对于食品的绿色健康有着一定的需求。种植户应着重推广无公害种植理念,在提升水稻品质的基础上,增加实际收益。运用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强调无害化种植方式,逐步减少化肥使用,改善水稻的生产环境,积极优化种植品种,实现科学化管控。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应强化技术优势,提升水稻种植管理效益,构建绿色生态种植体系。徐桥镇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且依山傍水,具备良好生态环境,在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模式的背景下,以稻虾综合种植为突破口,经过多次培训宣传,大力推进农药减量行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生产效益十分明显,平均1亩水田能够生产100千克左右的小龙虾,仅靠稻虾养殖年收入达到了80万元。通过借助自身的农业优势,围绕绿色生产主题,积极发展稻虾种植模式,提升产量的同时激发当地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使其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化种植。
2.5强化生产能力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需要建立在专业技术之上,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积极引进相关技术人才,通过建立职业化、技能化的粮农队伍,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种植户的台账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培训班,针对种植户的实际需求丰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在种植户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其在生产与管理方面的实际技能,确保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转化。同时,应针对部分成功转型的种植户实施模范引领,使其引导当地的青年群体参与到水稻种植中来,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通过提供定向补贴,留住技术人才,为当地农业经济转型提供人才储备。不断优化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内容,进一步壮大种植户队伍,提升其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水稻作为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的农作物之一,种植户应加强对水稻种植要点技术的把控,通过运用水稻耕作、育种、控苗控肥、防病虫害、优化叶龄、田间管理等技术,合理选择最佳的种植模式。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优良品种,科學选择苗床,加强种植管理,推广无公害种植,不断强化生产能力,实现增产增收,提升种植效益的同时,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德刚.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与推广[J].广东蚕业,2022,56(04):75-77.
[2]马姜静.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与农业推广[J].种子科技,2021,39(24):117-118.
[3]王振.基于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21(10):19-20.
[4]宁贤,李春惠.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水稻种植技术优化与种植效益提高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1):35-36.
[5]兰敏.基于优化种植技术提高大田水稻产量分析[J].农家参谋,2020(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