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艳 丁文荣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态安全教育的独特视域。挖掘与梳理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安全教育和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案例从课堂问题式教学以及课外生态研学实践两个角度探析高中地理教学融入生态安全教育的具体路径:在课堂上依托问题式教学渗透、在课外借力生态研学深化,以期为学生人地协调观、国家生态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提供助力。
关键词:生态安全教育;生态文明建设;高中地理
近些年来,虽然全球经济有了极大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意识到生态安全态势的严重性后,各个国家开始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制定了许多保护举措。我国不仅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同时还强调了生态安全的意义和价值[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安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鲜明特色。由于高中时期是青少年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所以必须在此时做好学生的生态安全教育工作。而地理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有着极强的综合性特点,主要对地理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因此在进行生态安全教育之时,需对其进行充分运用,令其作用得以发挥出来。
目前要想让生态安全得到保障,需采取许多举措,其中就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在开展地理教学工作之时,也需将其纳入到教学内容范畴。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着手,分析如何将生态安全和高中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并对具体的渗透路径进行明确,希望可为地理教学渗透生态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有益启发。
(一)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生态安全教育与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具有一致性
由于地理学科存在育人功能,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态安全教育工作之时,生态文明建设是其独特视域。所谓生态文明思想,其重点在于自然和人的和谐相处,主要形成于对人口、环境等问题的处理过程中[2]。经分析可知,对于地理学科而言,人地协调观属于其核心素养的内容,其要求人们应当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而基于生态文明视域,将生态安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与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不谋而合,通过这一操作,不僅能够让学生对当前各国环境以及资源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形成充分了解,同时还能够让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比如基本理念以及原理等形成正确认识,能够警惕可能出现的各种生态安全隐患,如此帮助学生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且拥有正确的生态安全观。
(二)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生态安全教育与地理学科课程内容具有一致性
2020年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进行了修订,其中提到,作为地理教师,其在开展教学工作之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民族发展的意义和价值[3]。具体而言,其包括人类活动和环境安全、发展和环境问题等内容。当基于生态文明视域开展生态安全教育工作之时,会涉及不少和地理有关的知识,它能够有效衔接地理课内容。当教师进行地理教学之时,需要对这类课程资源进行充分运用。而从地理角度来对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解决环境以及资源问题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充分认识,还能够令其明确其中的内在逻辑,了解到开展生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基于生态文明视域,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生态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对其和地理课程契合的内容要点形成充分认识。笔者将目光聚焦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各模块都和生态安全教育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梳理并列举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安全教育与地理课程内容的结合(见表1)。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关素材资源进行充分运用,以完成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能够从地理角度对如何开展好生态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思考,以令其对生态文明视域下这一教育工作形成充分认同。
在开展生态安全教育工作时,需充分认识地理学科在其中的作用。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时,生态安全教育不仅能够为其进行素材资源的提供,同时还能够设立问题情境,以助力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后组织生态实践研学活动,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能够令学科实践育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笔者在研究怎样有机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生态安全教育之时,决定从两个角度着手展开研究,明确其具体的实践路径,这两个角度首先是课外生态研学实践;其次是课堂问题式教学,然后借助多元评价体系对安全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一)以课堂为基,以问题式教学指向生态安全教育
“课标”强调,所谓问题式教学指的是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然后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生态问题,而这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须充分运用各类资源,借助诸多举措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以令生态安全能够得到保障。而在开展地理教学工作之时,要想进行生态安全教育,需将生态问题作为联结点,以将两者结合起来,然后借助问题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生态问题,从而对生态安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充分认识。
在地理教学中,要想做好生态安全教育工作,不仅需创设相应的情境,还需设计好问题链。在创设情境之时,教师需结合实际情况,挑选典型的生态安全问题来开展创设工作,然后围绕如何对这类问题进行处理来进行问题链的设计。通过生态安全教育,能够令学生对生态安全形成充分认识,并形成较强的生态安全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时,还需要对合作性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围绕如何解决问题一起合作,如此不仅能够令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得以提升,同时还能够令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充分认识,进而助推世界公民教育工作的开展。
接下来将选择“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为课例来展现问题式教学的具体情况。
案例1:关于云南西畴县岩溶石漠化的综合治理
具体情境:1985年,西畴县积极探索石漠化治理的有效路径,明确了未来30年的绿化目标,通过选用科学的治理路径以及模式来对生存条件进行完善,以在令乡村振兴目标得以实现的同时,做好环境治理工作,为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教师在设计问题链之时,主要设计了6个问题,前两个问题分别是该县地理位置以及这一时期的生态环境问题情况。第3、4个问题分别是致使该县这一时期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自然、人为因素)以及应如何改善环境。最后两个问题分别是最近几年来该县的变化以及关于对该县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理解。
学生活动:
1.根据“西畴生态退化”的视频以及相关资料,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并利用3S技术分析环境问题的分布和强度,解答问题1-3;
2.以思维导图逐步分析生态环境退化的过程;
3.分小组扮演不同角色,讨论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解答問题4;
4.通过小组探讨、新闻播报、案例剖析等方式讨论解答最后两个问题。
育人价值:多年来,该县民众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引起了足够重视,同时还形成了较强的生态意识,能够贯彻各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这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实际上,其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成绩,教育在其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不仅能够对个体的思想意识进行强化,还能够对个体的行动能力进行影响,所以要想让民众形成生态文明观,生态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正因如此,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时,将生态安全教育作为教学内容之一,不仅是人地协调观的践行要求,同时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都十分有利。
(二)以课外为翼,以项目式生态研学旅行引导生态安全教育
教师需要借助各种生态研学实践让学生在课外对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劣情况等感悟和了解,以对生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充分认识。基于此,笔者研究了相应的项目式生态研学旅行模式,该模式属于本土化模式,包含生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希望这一研究能够为生态安全教育融入工作的开展带来启发。
教师在开展生态安全教育工作之时,要想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发现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具体来讲,教师可对学科知识以及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等进行运用,组织生态研学旅行,在旅行活动中,不仅需要对活动目的、主题等进行明确,还需借助项目式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充分认识,在认可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树立起较强的生态安全意识。
接下来将选择“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为课例来设计生态研学旅行活动,反映如何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进行生态安全教育。
案例2:昆明捞鱼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式生态研学旅行
活动背景:我国基于生态文明视域进行了许多生态安全教育工作,其中具备代表性的载体就包括昆明捞鱼河湿地公园,作为滇池水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下,其有着丰富的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并未受到多少破坏,具备诸多生态功能比如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育等(见表2)。
(三)以评促教,以多元立体式评价体系检测生态安全教育成效
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生态安全教育工作之时,要想实现生态安全教育目标,除了需要在课上、课下进行教学外,还需对多元立体式评价体系进行运用,借助以评促教这一手段来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令其生态安全意识得到强化。基于此,笔者对具体的多元立体评价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见图1)。
通过多层次评价对生态安全教育效果进行了解和评估,使学生能够对相关概念比如生态平衡等形成正确认识,并树立较强的生态安全责任意识以及环保观念。具体在开展评价工作之时,教师可对学生各方面情况比如作品设计、学习表现等进行了解,然后将定量、定性评价等诸多评价手段结合起来,通过多元评价手段来评价地理教学中生态安全教育的融入情况以及教育效果。
在评价之时,需根据表3的评价量表来展开评价工作,以为之后生态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经分析可知,生态安全教育能够让学生对生态安全核心要义形成充分认识,而要做好生态安全教育工作,有许多能够选用的载体,地理学科便是其中之一。地理教师需对开展生态安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充分认识,并选择合适方法来做好这一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春玲.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态安全教育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3(24).
[2]徐梓莹,李倩,吴楚金,等.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党的领导”的路径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9.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