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斌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理想的生涯规划教育要坚持“目标导向、内容导向和实践导向”,确立“适应生活、筹划发展、准备未来”三年分阶段序列目标,制定“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和职业选择”三个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理论学习、主题探究和实践体验”三个步骤的教学流程,以“情景体验式教学和单元主题模块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掌握职业知识,提升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的能力。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生涯规划;校本课程
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是现代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使然,是对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需求的回应。实施生涯规划教学,应有减负意识,积极整合课程内容,设计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切实可行、能高效提升学生生涯规划素养的校本教育课程,方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各学科的学习驱动力。
庄浪县紫荆中学(以下简称为紫荆中学)在生涯规划教育中以“学生需求”为本,制定了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见图1)。在“提升生涯规划素养”这一总目标的引领下,设置了“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和职业选择”三个阶段的课程内容;以促进学生“适应生活、筹划发展、准备未来”为目的,形成了“理论学习、主题探究和实践体验”的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情景化、多元化、层次化、系统化的生涯规划教育[1]。
(一)生涯规划教育的年段目标探索
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素养。素养是一种能力,即做事的能力,生涯规划素养指能够合理规划自己学习和未来的能力。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分高一、高二和高三三个年段,每个年段的子目标分别是适应生活、筹划发展和准备未来。高一阶段重点是学习通识类生涯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开启生涯认知的启蒙;高二阶段主要通过参与学校职普融通班开设的专业体验课,帮助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调整规划,筹划发展;高三阶段指导高考志愿填报,教给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做好升学准备。高一加强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学习;高二侧重走进“模拟基地”,体验各种职业;高三让学生明白选择的重要性,提升生涯决策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营造学习体验场景、引导学生探究过程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模块化、项目式主题探究学习和实践体验活动。
(二)生涯教育的课程内容探索
整合后的校本课程实施分“生涯认知、生涯体验、生涯选择”三个主题模块,第一模块“生涯认知”课程以“生涯唤醒和内外部自我探索”为主题,适用于高一阶段,该阶段主要学习生涯理论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第二模块“生涯体验”课程以“外部世界探索”为主题,适用于高二阶段,该阶段贯穿始终的是主题探究和实践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完善自我、历练自我、发展自我、准备未来。第三模块“生涯选择”课程以“生涯决策与管理”为主题,适用于高三阶段,该阶段开展个性化生涯辅导,促使学生放平心态,做好升学和就业准备。这三个模块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贯通、一体推进,共同作用于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发展”这一总目标。
(三)生涯教育的教学流程探索
学校实施的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模式分为“课程学习、主题探究、实践体验”三个环节。“课程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如认识生涯与生涯规划内涵,了解个人特质、学习选科和高考填报志愿的方法,学习生涯管理理念等。“主题探究”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就某一主题或当下的热点话题开展深入的钻研、探究活动,以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或某一项目的系统性认知。比如,就“理想与规划”主题而言,教师可以抛出“个人理想”子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实现个人理想的方法和途径,深刻认识实现理想与当下生活和学习的关系,然后列举出影响个体生涯规划的可能性因素,如自我管理、外部环境和自我条件等。经此探究过程,学生方能明白生涯规划之于理想实现的意义[2]。“实践体验”重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如,设计职业倾向测试内容,学生间相互调查学习风格的差异,亲自上网查阅各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前景等。再比如,在学习“性格与职业性格”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护士照顾病人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的角色,亲身去感受不同的职业角色对性格的要求,引导学生发挥优势性格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職业。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结合“适应生活、筹划发展和准备未来”三阶段序列目标,将生涯规划教育中“生涯认知、生涯体验和生涯选择”三个主题模块,融合于学校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各类载体中,尤其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发了生涯理论课程,实行了主题探究学习,开展了生涯体验活动,形成了各类课程和实践活动横向贯通,各年级纵向衔接、相互融合、整体推进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仅积极应对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特点,还将理论学习、热点话题探究与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生涯规划素养发展的系统性认知。
(一)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分年段设计
依据学生从高一至高三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学校设计了“理论课程学习、模块主题探究、实践体验活动”三个方面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在各年级之间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相互融合,很好地保障了生涯规划教育三阶段目标的达成问题,即确保了“适应生活、筹划发展和准备未来”三年分阶段序列目标的有效实现的问题[3]。
(二)三个流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生涯规划的三年分阶段序列目标,即“生涯认知、生涯体验、生涯选择”,被融合于“生涯理论课程、主题探究学习、生涯体验活动”等三阶段学习模式中,实现了寓理论于实践之中,有助于系统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另外,三个流程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精神高昂地参与课堂互动,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三)整体建构高中三年的生涯规划教育
课程内容相互关联,不断唤醒、纠正和修正着学生以往的认知,通过分阶段学习,使学生完成了从“综合学习、适应生活”到“分科选科、筹划发展”,再到“志愿咨询、准备升学或就业”的生涯发展目标和历程,很好地平衡了学业压力与生涯学习时间之间的关系,时刻提醒学生当下的努力学习是生涯规划的一部分,是在为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及时评价和了解每一阶段的生涯发展状况,确保生涯规划教育三阶段目标和三阶段学习任务、内容的有效实现,学校还建立了“生涯发展反馈”平台和“学生生涯发展档案”,为学生提供团体或个性化生涯规划指导和职业倾向测评等,学生可以随时上网进行性格和生涯发展职业倾向测评,了解自己的生涯发展状况。
以“职业探索”模块中“走进职业世界,获取职业信息”子主题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详述该教学模式(见表1)。该教学模式中的步骤一为课程学习,教师进行职业介绍让学生掌握职业群分类的相关信息,学习职业分类理论,以教师的主导为主。步骤二和步骤三为主题探究和实践体验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体验职业信息获取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发展职业规划素养。例如,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职业群分类的相关信息,避免了以往教师在讲授“职业探索”部分时,将探索实践留作课后作业,草草带过,出现近乎“形式”主义的弊端。本教学流程将理论学习和方法探索相结合,实现了“职业探索”这一模块教学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比如,在了解各种各样的职业后,让学生动手写下自己最想拥有、最想做、最想成为、最想体验的职业,构画动人的职业生涯愿景。
该教学模式架构重点体现的是一个课时(45分钟)的教学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方法
该模块教学采用了情景体验式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成教与学的目标,教师根据学情和课程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意义,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收获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该模块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主题探究、任务引领、职业访谈、资料查阅、走进实训基地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构建了“一课分两地”和“教、学、做”为一体的体验式教学的典型课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在“做中学”。
比如,在“主题探究”和“实践体验”环节,为了探索医学类专业类别,教师首先播放了相关视频,带领学生了解医学类专业的相关内容。然后,创设牙科医生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和病人,亲身体验要做好牙医工作,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体验后深感牙医工作并不比其它医学类专业轻松,同样需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具备责任心和抗压能力。
(二)采用基于生涯规划素养培养的单元主题模块教学设计
素养是一种能力,即个体自我发展、与社会互动的能力。就高中生而言,生涯規划素养指学生在日常社会生活、职业体验、学校生活和与人交往中,为适应未来职业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单元主题模块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实施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一种理念和意识,即以生涯规划课程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课程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以及可链接的、丰富的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和教学。基于生涯规划素养培养的单元主题模块教学是指向以“大模块、大项目、大观念、大主题和大概念”等当下流行的教学理念统领下的“深度学习”,既有书写之实(在教案上写的清清楚楚),又有实践之名(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
比如,在该教学实践活动中,基于“职业探索”这一模块,教师提取了“走进职业世界,获取职业信息”这一子主题,教师首先讲授职业群分类的相关信息以及职业发展趋势。然后以“高考志愿填报中‘就业思维的束缚及其突破”为主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选专业时应将个人生存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学生对职业世界的认识,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三)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寓教于乐,为了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采用疏导、参与和讨论的教学方法,运用鲜活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在“主题探究”环节,教师引入学生熟知的网红的言论和段子,让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该环节教学,因引入了网红的言论,学生比以往更加活跃,也似乎更懂生涯规划,学生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在课堂互动之中,这种“专注度”是应该大力提倡、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
(四)课堂教学延伸至“模拟基地”
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涯体验活动,教师可以在课程理论学习环节结束后,带领学生走进各类“模拟基地”,即生涯体验基地。学校建立了生涯体验基地,并且每年招收一批“职普融通班”学生,开展“模拟车间、模拟公司、模拟医院、模拟社区”等职业技能体验地,并联合本县职业教育中心,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生涯体验的机会。学校带领普高生走进各种“模拟基地”,进行实践体验,教师随时指导和监督学生的体验活动,并多角度对生涯实践体验效果进行评估,形成评价反馈机制,以帮助学生完善和修订生涯发展路径和生涯素养提升目标和内容。
比如,本节课的“实践体验”环节教学,就是在“模拟基地”进行的,“一课分两地”的走班教学,还是首次尝试,打破了空间界限,收效良好。“模拟基地”是课堂教学的另一个实施场所,拓展了教学空间,为普高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一个实践体验场所,打破了传统生涯规划说教教育的桎梏,配合评价反馈机制,做到了“学做结合,评改贯通”,确保了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和实效。“评”指评估生涯实践体验效果,“改”指不断调整、修正和完善生涯规划。
(五)整合重组课程资源
高中生学业压力大,生涯规划教育往往容易成为教师为应付课题研究而探讨的话题。因此,教师应有减负意识,依照主题模块重新整合、提炼教学内容,尽可能用一、两句话或者通过两三种活动就能达到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融合、链接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渠道和教学载体,提升学生对生涯规划的系统性认知。同时,开展模块化、项目式学习,为学生实践体验,动手实操提供平台。
比如,对该主题模块,教师整合了内部探索的各类因素,像兴趣、能力、价值观、学习风格等,让学生以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各因素之间的分歧,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倾向。对于外部探索的各类因素,像课程选择、高考、招生、职业社会发展等,同样,教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整合,进一步确定生涯发展目标和方向。再比如,教“生涯选择”主题模块时,教师可以回顾高中三年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反思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整合兴趣爱好、个人特质、家庭期待和社会需要等要素,将其作为一个探究主题或项目,开展主题探究式教学或项目式教学,方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志向和人生理想,做好終身学习、拥抱未来不确定性的心理准备。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将继续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做好未来职业规划,以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来引领高中生学习,助力学生成就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徐向东.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N]. 中国教育报,2019-03-20(7).
[2]-杜鹃,卢灵.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题研学实践课程开发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3).
[3]-易剑英.纵向衔接,横向沟通,贯通职业教育人才“立交桥”[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3).
[4]--李妍,张翠翠.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中的实践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2).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研究”(GS[2023] GHB08)
见习编辑/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