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焦珞珈
[摘 要]“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两个务必”的基础上,面对新的时代条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的更高政治标准。“三个务必”的理论底蕴深厚,具有清晰的内在逻辑:“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的基本問题;“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基本问题;“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回答了“新征程上怎么做”的基本问题。把“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优秀品格,促使其在前辈们的感召下努力奋进,练就过硬本领。
[关键词]“三个务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艰苦奋斗;价值意蕴
“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向全党发出的又一思想指示和政治动员。“三个务必”的逻辑严密,意蕴深远。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指导思想,其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思政价值,能够指引大学生们勤学笃实,谦虚向上,艰苦奋斗,为涵养大学生成为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怕困难、勇担使命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三个务必”的内涵分析
“三个务必”作为一个结构严谨、功能互补、指向一致的整体,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及新征程上“怎么做”的基本问题。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的基本问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永不变质的强烈使命担当
回望过去,“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概括出的珍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历经磨难而初心不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8亿人吃不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飞跃,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谱写了万众瞩目的新篇章。展望未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然是一盏耀眼的“明灯”,将照亮并指引我们在新征程上继续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革命精神。”[2]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要解决的困难和矛盾也更加复杂。只有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一往直前,赢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基本问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这一高尚品质是无产阶级的优良传统,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的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永远纯洁,没有自己的私人的利益,永远只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成长壮大过程中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也正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使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走在历史发展潮流的前列,它恰好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基本问题。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回答了“新征程怎么做”的基本问题,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策略方法
没有斗争,就没有进步,人类社会就是在斗争中不断前进的。斗争同样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全部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就是武装斗争,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全国政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勇于斗争,坚决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改革开放以后,党继续带领人民与僵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做斗争,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包括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斗争、着力化解前进道路上重大风险挑战的斗争,以及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方式而进行的斗争[3]。因此,“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让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上始终保持赶考清醒,继续奋斗的本领方法,回答了新时代长征路上应该“怎么做”的基本问题。
二、“三个务必”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程的价值意蕴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成功密钥,同时,这一思想蕴藏着党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把“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
(一)厚植爱国情怀
从1921年嘉兴南湖一叶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具有坚定方向目标的小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国富强、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不断创造着人类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党的百年奋斗经历过战斗失利的苦难、围追堵截的磨炼、改革开放的历练,“三个务必”正是在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它既承载着无数先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岁月,也凝聚着无数危难时刻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创造奇迹的精神力量[4]。这个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先进人物及其崇高的革命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的珍贵资源,是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将“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将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与祖国发展同向同行的时代
新人。
(二)培育大学生的优秀品格
从个人成长成才的角度看,人的一生是充满坎坷挫折的,承受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压力和困难是每一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从新时代大学生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主题,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同样充满荆棘,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具备坚韧的意志品质,做好迎接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同时,大学时期不仅是广大青年自我提高的黄金时期,也是培育科学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三个务必”反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过程和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品质。把“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先辈们的光荣事迹,让大学生在学习先辈崇高品格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完善自身人格品质,锤炼坚毅的心志,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三)练就过硬本领
“艰苦奋斗”是“三个务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一直是指引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奋力拼搏的精神源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大学生在“温室”中逐渐丧失理想信念,在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中容易丧失奋斗的激情。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上的新奇内容容易吸引大学生们的关注,一些碎片化的视频、文字内容会对大学生学习效率造成影响,特别是近来“躺平”“摆烂”“佛系”等网络热词的兴起,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造成了不小的挑战。把“三个务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青年大学生在先辈们的拼搏中感受到奋斗的魅力,让广大青年在奋斗中苦练本领能力,增长才干,在奋斗中绽放绚丽
之花。
三、“三个务必”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
“三个务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两者的结合不仅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教育质量,而且对于引导大学生将“三个务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明确自身时代使命,争做有理想、肯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大学生系统培育科学世界观的主渠道,是“铸魂”的主阵地。强化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首先,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要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三个务必”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质量。其次,要充分运用“党史”这本教科书,“三个务必”就是从党百年奋斗中总结出的宝贵历史经验,将“三个务必”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充分利用丰富的党史素材,让学生铭记光辉历史,赓续红色基因。最后,除了课堂教学外,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通过实地参观红色景点,如革命根据地遗址、红色纪念馆、伟人故居等,用最直接的形式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拼搏奋斗的不易,理解和感悟“三个务必”的实质。
(二)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熏陶作用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时,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环境能够制约人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同时,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造变革环境。从线下环境来看,除了利用思政课进行“三个务必”教育外,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結合,将“三个务必”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开展“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校园活动,使大学生受教育于无形中。同时,要坚持协同育人,动员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合力,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合力营造爱党爱国、勤俭节约、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良好氛围。从线上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
力。[6]”高校可以借助官网网站、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三个务必”的宣传教育,以互联网技术为引擎,改进和提升教育效果。另外,从网络大环境来说,高校也应重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教育广大学生积极与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做斗争,确保网络成为宣传教育“三个务必”的有效途径。
(三)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引领作用
让大学生全面理解“三个务必”,并在实际生活中传承前辈们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高尚品质,仅凭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单纯的理论灌输和环境熏陶是不够的,必须做到知行合一,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高校可以开展一些特色活动,如红色宣讲、先进事迹分享会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深刻体悟“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第二,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立足国家建设需要,让青年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磨炼意志、获得技能、实现自我提升。第三,高校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以乐于奉献、不负人民的精神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自觉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埋头苦干、百折不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艰苦奋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束语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智慧结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的根本遵循、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够完成,青年一代更是肩负重任。要实现“三个务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良性互动,用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优良作风引导青年大学生在铭记历史,砥砺奋进中书写人生华章,努力成为新时代不负使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0.
[3]程仕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理论内涵与培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2):81-89.
[4]侯玮薇.党史学习教育厚植入党积极分子的爱国情怀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3,30(3):20-2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10).
作者简介:王静(1999— ),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焦珞珈(1975— ),女,汉族,湖南隆回人,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高级政工师,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2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