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视域下高职学生融媒体能力建设思考

2024-04-04 14:06:14吴昕灿
华章 2024年2期
关键词:善治高职院校建设

[摘 要]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管理育人工作承担必不可少的重要责任。融媒体行业逐渐兴起,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渠道。文章从“善治”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了“善治”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融媒体能力建设的原则、学生融媒体能力建设过程,从治理理念、工作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学生融媒体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善治;高职院校;融媒体能力;建设

一、高职院校“善治”的根本内涵

(一)高职院校善治的多元主体

“善治”的视域下,在多元主体的“管理育人”语境中,追求多主体参与、合作共治是一种理想的有效治理模式。“善治”模式引入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指的是多主体共治,包括分工协作,良性互动,运转协调。“管理育人”的多元主体是指教务、学工、后勤及其他行政事务部门,这些部门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共同参与到校园学生治理工作中。在学生的日常培养过程中,其主体为班主任、辅导员、社团及其他相关教师等。其治理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被“善治”视野所强调。如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管理上的个性化、区别化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管理和决策,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最终实现学生培养、平衡各方利益、学校获得发展的目的[1]。

(二)高职院校“善治”的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的“善治”依赖学校领导层(包括校领导、中层干部)、普通教职工、学生等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学校治理大格局。就领导层而言,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他们应是睿智公正、视野远大的,能够受到教职工的信赖和尊重,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拥护。其颁发和推行的各项制度,是以满足校园运行、学生发展、不断回应学生需求为目的。作为中层干部,应起到上令下达、下意上传的角色作用,建设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作为教职工,在建立契约的基础上应积极参与校园的治理,执行各项工作,做到上下级联通、部门间联动,使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学生中最大限度地被接受、执行。作为学生,除了接受治理的过程外,还应积极配合,提出完善校园治理体系的意见建议,使得校园多元治理、和谐治理得到有机统一。

(三)高职院校“善治”的互动过程

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提出,“善治”遵循参与性、以协商一致为导向、负责、透明、反应迅速、有效和高效、公平和包容,并遵循法治等八大特征,结合其他社会组织提出了参与度、透明性、责任感等一系列特征,可以看出“善治”的过程意味着不同主体的平等参与。通过多主体的友好协调、公平参与,实现校园治理效果的最优化。同时,高职院校的“善治”依赖于一套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以确保高效的治理效能。

二、“善治”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融媒体能力建设的原则

以校园重要活动、学生生活纪实、校园环境等为主要发布内容的学生融媒体能力建设,主要依托校园融媒体管理机构。但与本科院校的学生不同,高职院校学生的文案采写受文化知识水平限制,应更加注重技能性能力建设。因此,“善治”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融媒体能力培养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 融合创新

学生的文化水平、采编、传播等专业知识相对不足,通过网络自学获取相关知识的学生占大多数。校园融媒体发布的内容往往是根据固定的日程安排、时间节点而同步,在内容上需要进行整合创新,在传播方式上需要进行质效提升。因此,在融媒体时代,培养学生融媒体能力发展空间更大,在技术方面的培养重点也会更加集中。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拥抱新兴理念、接受多层次的专业训练与实践,以培养学生为实现媒体平台信息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拓宽思维,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新媒体素养、传播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良性互动

融媒体时代,内容依然是无法撼动的“金钥匙”。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在融媒体方面的能力,应当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持续发布有价值、有深度、受众喜爱的内容,以提高融媒體的核心竞争力。注重与不同角色听众的互动交流,认真听取群众的留言和意见建议,在内容和服务上不断优化,以期在传播效果上有新的提高;鼓励学生对内容进行创新,通过优化标题、吸睛图片、形式创新等吸引群众,提高社会关注度,提升传播力。

(三)社会责任

校园融媒体平台主要有微信、微博、网站、小红书等,其互动性、实时性和协同性等特点,发布后可能被多级媒体转载,产生裂变传播的涟漪效应。其效果是不可估量、无法预测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高职院校学生融媒体团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存在着社会责任,如时政类作品可能涉及政治责任、思政类作品易涉及道德责任,校园生活中带着文化传播责任。不仅要积极传播正能量,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导向,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为塑造主流舆论格局、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还要关注传播效应,把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行广泛传播,提升社会传播质效[2]。

三、“善治”视角下,融媒体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

融媒体具有多样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充分考验学生的自我意识、互联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善治”视域下,学生融媒体团队建设应在更加开放、自由、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一)全员参与的德育过程

在善治视域下,学生融媒体能力建设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德育过程。其过程是指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实现信息传播,培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学生作为融媒体平台上发布视频、留言评论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融媒体能力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锻炼组织、沟通、协作等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通过传播正能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和谐的环境氛围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德育知识能够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得到广泛、有效、裂变式的传播,大大拓宽德育的覆盖面。学生也能在传播的过程中使综合素质得到反向提升。

(二)广泛传播的美育过程

美育不只是艺术教育,它更是一种生活哲学,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学生在融媒体素材制作的过程:体验、构思、表达、创作,即是美育的完整表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面对大量的图文、视频、音乐、文字素材,在新闻采写、图像制作、版面设计、文案编辑等过程中不断提升审美,掌握美学知识,在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中会形成美学认同的理念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选取美的素材,如何通过媒体作品表达美的内涵,如何让观众感受到美的体验;在创新和实践中,通过尝试新的内容和形式,使呈现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视觉效果更加鲜明有冲击力,传递思辨精神;通过制作有趣、有价值的作品,使社会大众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广泛传播的美育过程。

(三)创新实践的智育过程

融媒体是一种将多种媒体形式融合在一起的新型媒体形态,它涵盖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媒介形式。学生在融媒体创作过程中通过学习能够提升软件制作、摄影摄像、音视频剪辑、办公软件编辑等技术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统筹安排时间,锻炼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其过程就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智力发展的智育过程。在新媒体推文的编辑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寻找新的破局思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修正,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即是创新实践的智育过程[3]。

四、推进高职院校学生融媒体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善治”理念,推进“治”“育”互融互促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高职院校应以“善治”为导向,将育人工作有机地融入日常工作中,构建全员覆盖、全域联动、全景共享的育人格局,健全融媒体建设多环节、全链条的传播体系,实现管理与育人的互融互促。在“治”的方面,关心关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成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皆有帮助的益师益友,让学生在人性化的管理中感受到温暖关怀;同时,培养他们对融媒体领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磨砺中,探索引导学生运用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融媒体作品向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发展,专注于融媒体领域潜心磨炼,快速成长为融媒体领域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融媒体作品的主体还应做到与学校、社会以及国家主流舆论同频共振。在“育”的方面,重视融媒体师资队伍,侧重于选聘年轻、思想活跃的教师融入学生融媒体团队,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教师的融媒体专业素养。具有幽默风趣、技术精湛、平易近人等特质的指导老师往往更加被学生所接受、喜爱,能够使学生自觉向优秀靠拢。鼓励引导学生更加重视融媒体信息传播的视觉化,用更加贴近受众喜好的视觉效果对融媒体新闻进行报道;更加重视融媒体信息传播的观点化,做到观点、评论输出严谨、有效、权威[4]。

(二) 健全工作机制,实现“治”“融”良性回应

新时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任何时期都强烈,融媒体作品的创作全过程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自我意识,激发他们积极性和参与度。建立健全完善的融媒体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创造现代化、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释放学生的专业化创作能力。在“治”的方面,不断优化各项机制、措施,从“管理”转向“治理”,建立完善师生共同参与治理的融媒体运行框架、发布机制等有效制度,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创设现实有利制度条件,把治理理念和方法灵活运用于工作中,通过组织承诺、学生个人发展、物質激励等多种政策,使制度管理更具人性化,构建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做到各项制度拿得出、能落实、效果好,得到学生的理解并形成良性回应,使学生创作动力更足。鼓励学生以第三视角参与对育人过程、各项融媒体制度的落实情况加以监督,在参与创作和制度监督的双向互动中、在规范的制度和体系内浸润学生的思维、言行举止。在“融”的方面,应将治理手段融入校园大环境中,切实维护学生在融媒体作品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融媒体作品创作过程中,提供更优的工作硬设施和氛围软环境,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专业知识,将所学所思的各类元素加入到融媒体作品中,通过制作融媒体作品充分发出这一群体的真实声音。鼓励学生在校园的建设治理工作中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其中,提出优化校园治理的意见建议,担任校园中师生沟通交流的传递者、各类矛盾的化解者,在感受自身价值和地位的同时,建设优质美丽幸福新型高职院校。

(三)加强队伍建设,增进“治”“技”兼修并济

“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德技并显”的人才培养新定位呼吁高职教育的管理育人要有新作为。在“治”的方面,融媒体行业发展迅速,为更好适应时代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应不断跟进融媒体领域的新风向、新动态,并积极探索创新融媒体学生团队的管理方法。一方面,不定期对融媒体中心的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优质培训传帮带,不断提高学生融媒体作品的制作素质和能力,提高其现代化技能与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外出采风、摄影摄像大赛、短视频制作大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融媒体创作的兴趣与参与度,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类融媒体作品的制作要求和技巧,获得更为直观、生动、深刻的体验。在“技”的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通讯采写能力较弱,应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写,更加侧重于技术技能性的能力学习,不断创新学习实践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贴近实际的教学和实践环节,如可通过在广告公司跟岗学习,积极与知名专业人士开展合作,共同探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新举措;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搭建产学研交流互动平台,引入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培养其实践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视觉审美、融媒体摄制和剪辑创作等综合素质能力[5]。

结束语

“善治”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融媒体能力建设,需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强化技能技术培养,注重育人实效,将创作与生活相融合,实现德育、美育、智育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王靖高.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改革路向与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21(12):39-45.

[3]任媛媛.新形势下高校管理育人内涵探析[J].文教资料,2018(32):116-117.

[4]孙翠香.我国高职院校的“善治”:一种理想治理图景的构想[J].教育与职业,2020(22):19-26.

[5]王东红.新时代高校管理育人:内涵、特征及优化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11):19-25.

作者简介:吴昕灿(1990— ),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

研究方向:教育新媒体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思想政治工作创建项目“善治”育人工作室(项目编号:ZDPSZ-202207)结题成果。

猜你喜欢
善治高职院校建设
让民法典真正成为“善治之典”
情怀
董事会(2020年2期)2020-04-24 09:26:17
情怀
董事会(2020年1期)2020-04-10 06:56:19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坚定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1-03 15:05:47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