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与对策探赜

2024-04-03 21:57杨锐杨团团杨朝琨
成才之路 2024年8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

杨锐 杨团团 杨朝琨

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当前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重视不足、培养方案落实不够、实习基地投入不够等问题,这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趋同化,未能达到高层次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单位应采取以下对策提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转变“重学轻术”观念,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积极搭建实践基地,落实专硕分类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保障;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专业学位对接。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8-000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行业特色高校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编号:2021YB0304)的研究成果

專业学位是为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职业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专门设立的学位类型,具有复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等特征。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明确按专业授予专业学位证书,这标志着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22年我国发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现有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于加强科学研究和行业产业、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联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困境的基础上,探索进一步提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现状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始于1991年,前期发展较慢,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仅占招收人数的10%左右,2017年硕士研究生中专硕占比达到56%,首次超过学硕人数,至2019年专硕招生占比达到58.5%、专博占比达到9.9%。朱金明(2020)通过对我国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布位置统计发现,经济更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高校专业学位授权点数量比约为3∶2,这意味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大,地区生产总值与专业学位授权点数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研究生教育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超前布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增设专业学位类别,快速响应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在所有门类下均设置了专业学位,进一步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专业学位教育的需求。

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困境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生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是国家根据不同培养目标所设置的两种不同的学位类型。培养单位需要根据学位类型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然而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对培养目标往往存在把握不清、认识不足等问题,依然沿用学硕培养模式,未形成符合专硕培养目标的育人体系[1]。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单位需紧密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众多学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与学术学位相比,重视程度不够

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两项内容,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学轻术”观念,导致一些院校和导师对专业学位的重视程度不及学术学位[2]。师悦和汪霞(2021)通过对不同办学层次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调研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培养单位对专硕的重视程度不及学硕,并且多数学校的专硕奖助学金覆盖率和额度不及学硕,且专硕的学费高于学硕[3]。再加上专硕的录取成绩往往低于学硕,因此一些导师更青睐招收学硕研究生。同时,专硕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难以得到出国交流、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等机会。

2.人才培养未真正做到分类培养

过去,在“双一流”建设背景及相关政策环境影响下,培养单位往往以学硕培养为主,对专硕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机制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其人才培养模式趋同于学硕培养模式,未能实现培养动手能力强、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学位人才目标[4]。这样,专硕研究生在就业时就无法体现出比学硕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优势,使得专硕招生失去吸引力。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如下。1)实习基地建设不足。实习基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其设立的意义是通过创新活动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成创新思维,通过实习让研究生将理论融入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多参加专业实习和实践,然而调研发现,培养单位在实习基地建设上存在设施设备陈旧、数量较少甚至缺失、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2)“双导师”制度难以落实。校内外“双导师”培养模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模式,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负责人,两者之间的密切合作、沟通交流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前提和保障[5]。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校内导师大多是学术型研究生出身,他们往往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而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往往缺乏学术互动或项目合作,很难有交流沟通的机会,使得他们对研究生的指导是分离的,这就造成“双导师”制度难以落实,甚至有些培养单位根本没有配置校外导师。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从1991年批准设立试点,到如今经过30余年的建设,专业学位类别从1个发展到现今的47个,层次从硕士发展到博士,这意味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迎来了更具规模化和影响力、高质量的发展局面。然而,在上述因素影响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并未实现与行业产业的良好互动,未能促进产学研合作达到更高的层次。因此,促进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合作,加强研究生教育指导,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迫在眉睫。

三、提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

1.转变“重学轻术”观念,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要紧盯专业学位培养目标,转变“重学轻术”的观念,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首先,培养单位要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的监管、考核,按照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尤其在实践基地建设上要切实保证学生的利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培养单位要加强导师培训,让导师对专业学位设立的初衷和培养目标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引导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切实肩负起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责任。校内导师在学术资源、科研经费投入、劳务费发放等方面要根据培养计划和需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一视同仁。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共建科研平台等方式加强沟通,实现校内外导师的联合培养。再次,针对一些高校存在的专业学位奖学金覆盖面不及学术学位,以及专业学位学费高于学术学位的现象,培养单位应调整规章制度,积极协调完善。最后,培养单位要严格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计划,保障实践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以学术为基础,以专业为核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就业市场的积极反应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地位不对等的固有印象[6]。

2.积极搭建实践基地,落实专硕分类培养方案

为更好地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要积极落实专硕分类培养方案,积极搭建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和职业修养培养的第一课堂。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有效推进至关重要。然而,一些培养单位没能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甚至有些培养单位缺乏校外实习实践环节。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难以有效推进的现实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双导师”队伍建设不够。二是实践基地数量少甚至没有,培养单位未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平台,即便学生有实践机会,校企之间也难以形成成熟稳定的培养和管理模式,而且学校很难从制度上监控学生的实践效果[7]。因此,培养单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双导师”制度,理清“双导师”的遴选办法和管理条例,尤其需要明确校外导师的职责、权限,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奖励和考核办法,以有效落实“双导师”制度。培养单位另一方面要积极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合作搭建平台,畅通两者之间的交流渠道,使两者形成良好互动,合力教育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比如,培养单位可以邀请校外导师入校指导研究生规范化实践、参与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鼓励校内外导师开展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邀请校外导师开展学术讲座等[8],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双导师指导,有效落实专硕分类培养方案。

3.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保障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面向行业领域和区域经济发展,依托专业特色,围绕培养目标,分门别类地制定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从培养的全过程监控培养质量,尤其要加强专业实践方面的政策支持,完善专业实践考核标准。专业实践需要依托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而实践基地共建的属性使得培养单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监督和考核更为复杂,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围绕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实践管理体系和考核标准,统筹协调高校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义务和所拥有的权利,从而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4.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专业学位对接

有研究者认为,推进职业资格认证与专业学位的对接有助于明确校内外培养目标和计划,同时能吸引企业的关注,提高其参与联合培养的积极性,还能发挥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培养单位可以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专业学位对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措施

我国研究生教育起始时,质量保障便被广泛关注,质量保障体系也在发生着变化。朱金明(2020)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初创期、快速成长期、结构优化期及成熟完善期四个阶段,主要呈现出质量保障体系参与主体、保障机制、保障理念及内容的变化。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最为突出的是不同主管部门、团体发起的各类评估活动,具体如下。

1.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和《关于开展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的通知》从制度上明确了国家层面开展研究生教育合格评估的工作,标志着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从尝试到制度建立的转变。评估采用“自评”和“抽评”相结合的方式,前者能够提高培养单位的自主性,后者对前者的结果能够起监督和复核的作用。对于评估,国家层面给出了《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评估指标体系则由培养单位自行设定,充分尊重培养单位的自主权,避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鼓励培养单位特色办学。

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评估学位授权点的授权资格,是保证学位授权点基本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二,由政府主导的评估工作在给予培养单位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体现出政府的办学意志和指导方向。其三,评估强调框架性要素,能够提高办学单位的积极性,鼓励其凸显办学特色。

2.专业学位水平评估

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是受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第三方形式组织实施的,旨在对大学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名的行为。该评估行为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培养单位学科专业发展水平信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培养单位的社会声誉、生源质量乃至资源分配等。公开透明的机制可以有效激活高校学科发展的內在动力,其如今越来越受到各培养单位的重视。

3.专业学位质量认证

质量认证是由专门的认证机构对培养单位办学目标、计划、效果达到既定标准的程度进行认定,以判断被认证单位在未来一段时间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质量。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认证主要在专业学位领域开展,教育质量认证凸显并强调办学单位资源提高办学质量的内在需求。认证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确保客观公正。另外,认证工作流程烦琐复杂,持续时间长,且有周期性,并非一次性或终结性的评估。

五、结论与建议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是国家对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迫切要求,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该担负的时代使命。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培养单位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在政策制定、培养模式深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培养具有鲜明职业特色、专业技术过硬、实践能力过强、社会急迫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首先,在招生宣传和培养过程中要突出专业学位的重要性,改变专业学位逊于学术学位的认知偏差。其次,要制定多元化的奖励政策,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制订与其课程体系、实践实习等相匹配的奖励计划。再次,要加强产教融合,切实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强化校外导师的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行业的能力。最后,要强化评价,制定符合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的评价体系,加强内部评价,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根据评估结果倒逼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罗英姿,李雪辉.我国专业学位博士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基于“全国专业学位博士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11):67-78.

[2]张炜,李春林,张学良.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借鉴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10):28-33.

[3]师悦,汪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什么样的培养环境———基于硕士生意见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11):35-41.

[4]李诚龙,赵欣,杨团团,魏麟.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建设的战略选择———基于学科视角的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0(11):17-20.

[5]李瑞麗,路方平,王洪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 73-74+77.

[6]刘霄,杨钋,阎凤桥.学位类型与研究生资助———我国硕士研究生资助政策的瞄准效果[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3):44-52.

[7]薛建峰,杨虹蓁,陶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2,32(01):19-21.

[8]胡伟力,陈怡婷,谢鹏,陈地龙.基于“5+3”改革加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8):29-33.

Explora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s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Yang Rui *, Yang Tuantuan, Yang Chaokun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Sichuan Province, Guanghan 618308, 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s a requirement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of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of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China,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insu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s, and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internship bases. This has led to a convergenc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and academic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failing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applied research-oriented talents. The training unit should adopt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sters degree graduate training: change the concept of "emphasizing learning over skill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actively building practical bases and implementing specialized masters degree classification training programs; strengthen the guarante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ensure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grees.

Key words: professionaldegree; mastersdegreestudents;highlevel;applied talents;cultivation quality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提高全英文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