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彩云 林凤英 黄巧珍 姜甜甜 许文定 徐志斌
(泉州市中医院骨伤科,福建 泉州 362000)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群体,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其发生率是髋部骨折的48%~51%[2],发病率约0.1%[3],在骨科临床较为常见。因保守治疗该病需长期卧床、制动且并发症多等,故临床常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快速康复外科(ERAS)是根据循证医学证据,以减轻身心应激、使并发症降低为宗旨的一系列围术期整合措施,近年来在髋关节置换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4]。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疾病中具有正面影响,临床应用疗效明显,对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5]。为了进一步深化骨科护理思路、探索别具特色的护理模式,本研究以中医特色护理联合ERAS 理念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1 年7 月—2023 年3 月泉州市中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74.27±10.08)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 例;平均年龄(75.20±9.5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排除手术禁忌,适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2)可配合完成临床观察,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严重基础疾病,无法接受手术者;(2)采用其他干扰术后效果评价的治疗方法者。
剔除标准:(1)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并发疾病,中途停止治疗者;(2)依从性不好,无法按期接受治疗和护理者。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单纯ERAS护理组)依据《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6]和《骨科术后康复指南手册》[7]制定髋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训练方式,具体如下。
(1)手术日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行踝泵训练(踝关节背伸保持10 s、趾屈保持10 s)、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绷紧大腿前侧肌肉,膝盖下压保持10 s 再放松),每组10个,每次3组,每天3次。
(2)术后1 d:继续股四头肌训练,进行臀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两侧臀部夹紧,保持10 s;每组10 个,每次3 组,每天3 次);训练起身坐在床边,避免髋部屈曲超过90°。
(3)术后2 d:继续加强肌肉训练,行仰卧位髋关节屈曲训练(脚跟沿床面往臀部方向滑动,至小腿屈曲45°,停住保持5 s,再缓慢将小腿沿床面伸直)和髋关节外展活动(双下肢沿床面缓慢水平往两侧打开,再缓慢收回),每组10 个,每次3 组,每天3 次;由专人帮助,用助行器辅助下地行走训练,每次5~10 min,每天3次。
(4)术后3 d:坐位伸膝及屈髋练习(坐位大腿与腹部的角度大于90°,小腿伸直末端保持5 s 再缓慢放松),每组10 个,每次3 组,每天3 次;进行从卧位到坐位、从坐位到站立等肢体转移训练,每次2 min,每天3次。
(5)术后4 d:髋关节站立位后伸(髋关节向外后伸展,角度小于15°,保持3 s 再缓慢收回)、髋关节外展(髋关节外展保持3 s,再缓慢收回)、膝关节屈曲训练(交替抬起大腿,不超过90°,在抬起末端保持3 s,再缓慢放下),每组10个,每次3组,每天3次。
(6)术后5~7 d:进一步强化肌力锻炼、关节屈伸及肢体转移训练,指导患者及家属运用日常生活活动技巧进行出院康复训练指导。
1.3.2 试验组(中医特色护理联合ERAS护理)在常规ERAS 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埋豆治疗。根据中医辨病、辨证选取耳穴点,理气止痛选取肾、髋、神门、皮质下、肝等穴;缓解焦虑选取神门、心、肝、皮质下及交感等穴。操作方法:消毒耳部皮肤,用止血钳夹住贴有王不留行子的胶布,贴于相应的耳穴上;采用点压法,拇指与食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郭的正反面,相对按压使其感到热、麻、胀、痛,持续20~30 s;每日按压3 次,每次、每穴1~2 min;治疗3 d后更换贴敷。
1.4 观察指标(1)髋关节活动度: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4 个方面,在术前及术后第1 天、第7 天、第14 天各记录1 次。(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使用分为10等份的尺子,让患者用VAS评分标准,说出自己所处的刻度,0 为无痛,1~3 为轻度疼痛,4~6 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于术前、术后1~7 d各评估1次。(3)焦虑程度: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了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或抑郁症状越严重。于术前、术后1~7 d各评定1次。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术前,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术后14 d,试验组Harri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s,分)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术前23.08±4.79 23.48±4.74 0.324 0.747术后7 d 48.73±6.84 41.66±6.57-4.082<0.05术后14 d 58.34±5.71 50.43±7.30-4.673<0.05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术前以及术后1 d、术后2 d、术后5 d、术后6 d,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4 d、术后7 d,试验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VAS评分比较 (± s,分)
表2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VAS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术前6.23±1.38 6.03±1.38-0.562 0.577术后1 d 6.70±0.84 6.63±1.10-0.265 0.792术后2 d 5.97±0.85 5.87±0.94 0.433 0.667术后3 d 4.63±0.81 5.23±1.10 2.401 0.020术后4 d 4.10±0.88 4.80±0.92 2.996 0.004术后5 d 3.57±0.97 3.93±0.98 1.455 0.151术后6 d 2.93±0.87 3.23±0.97 1.261 0.212术后7 d 2.30±1.02 2.83±0.99 3.525 0.001
2.3 两组患者HAD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 d,两组患者HA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 至术后7 d,试验组HAD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HADS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HADS评分比较(± s,分)
时间术前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4 d术后5 d术后6 d术后7 d试验组(30例)17.60±2.21 17.97±1.65 16.50±1.72 15.03±1.63 14.30±1.53 13.07±1.48 12.17±1.56 11.13±1.59对照组(30例)17.43±2.14 18.33±1.79 17.47±1.76 16.50±1.55 15.70±1.76 14.93±1.68 13.93±1.26 13.40±1.35 t值-0.297 0.826 2.156 3.575 3.279 4.561 4.838 5.940 P值0.768 0.412 0.035 0.001 0.002<0.05<0.05<0.05
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为老年人。因老年患者骨质疏松,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活动能力欠佳,故跌倒或轻微碰撞极易造成脆性骨折。老年人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疾病,骨折难愈合,易引起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临床多首选手术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8]。因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制定有效的康复和护理方案对于其术后能否顺利恢复尤为重要。
ERAS 理念是能使患者快速恢复的一系列具有循证依据的围术期护理方式,能够缓解患者痛苦、稳定情绪、缩短康复周期、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9]。ERAS强调护理措施的科学有效性。常凤华等[10]研究表明,运用ERAS 护理模式可改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治疗指标,提升生活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盛亚妮[11]研究证实,ERAS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取得显著的护理疗效,得到患者的充分肯定。史妮妮[12]在股骨颈骨折围术期护理中运用ERAS,使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的不良反应率下降,满意度提升。本研究对照组和试验组均采用ERAS护理方式,在术后1 周均能改善Harris、VAS、HADS 评分,说明ERAS 护理效果优异。ERAS 鼓励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以提高血液流速,改善下肢循环,加速手术局部炎症消退,减轻疼痛感;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的各种并发症;对术后患者实施阶段性的康复指导,增强肌肉力量,减缓肌肉萎缩速度,避免关节僵直,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关节功能,以支撑和稳定肢体,提高活动水平。ERAS 涉及多个学科,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中医特色护理的指导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其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中医特色护理运用独特技术,旨在平衡阴阳、调节气血,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这与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相一致。中医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具有人性化、独特性和多样性的优势,在中医康复护理方面应用前景可观[13]。叶芬芳[14]研究指出,运用中医护理可使骨折术后肢体的恢复速度加快,使患者消肿、下床、步态训练、负重时间均提前,运动和生活能力提高,中医症状积分、骨折愈合指标升高,护理满意度提升。中医护理在股骨颈骨折围术期也起到关键作用。诸银春等[15]提出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使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改善,降低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便秘、骨不连等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本研究运用耳穴埋豆疗法,从手术当天开始对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明显。耳为宗脉之所聚,与脏腑密切联系,且血管神经丰富。因此对疾病反映在耳郭上的点进行刺激,即耳穴埋豆,可联络脏腑、调节神经活动、改善内分泌,起到调治作用。耳穴埋豆在围术期的干预中优势明显,可减轻麻醉后胃肠不良反应,缓解术后恶心呕吐,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尿潴留,还能起到镇静、镇痛的作用,使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帮助其快速康复[16]。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改善躯体、社会、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缓解焦虑、抑郁,使满意度升高[17]。此次研究选取的耳穴有肾、心、肝、髋、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交感等。肾为强壮保健穴,可用于骨折止痛;“肾主骨,生髓”,可促进骨折愈合;肾与心等五脏穴配用,有调节脏腑平衡的作用。髋穴主治髋部疾患,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神门穴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的功能,是止痛要穴;亦有镇静安神作用,可使患者保持平稳心态面对疾病;与皮质下组穴,有消除各种炎症的效果,可加快手术处炎症吸收。交感穴具有解痉镇痛的功效,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以缓解焦虑,亦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以促进血液循环。肝穴有调和营血的作用,可促进机体气血恢复;肝主筋,可舒筋活血,帮助改善患者肢体活动[18]。
近年来,骨科临床研究注重中西结合[1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Harris、VAS、HAD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ERAS 与中医相结合的护理方式对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效果更为明显。综上所述,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中医特色护理联合ERAS 理念的护理方式,更有利于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状态,降低术后疼痛不适,缓解心理焦虑,促进身心康复,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可在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