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学知识渗透于语文教学

2024-04-02 08:03简晓霞
小学科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科学知识小学语文

简晓霞

〔摘    要〕  在当前提倡五育融合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也应贯彻综合育人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综合学习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小学是学生价值观体系与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融入科学知识元素,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知识,有利于贯彻当前的综合育人理念,激励和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广大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融入跨学科元素。本文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融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结合课文具体讲,课后引导延伸讲,实现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科学知识;小学语文;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9    124-126

一、将科学知识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贯彻综合育人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综合育人,因而教师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并从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领悟一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比如,自然现象以及背后的科学规律本身也是一种美,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能够充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极大地拓展人们的审美空间,激发小学生对科学奥秘的兴趣,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婀娜多姿的山川地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种类多样的动物植物,这些蕴含自然科学规律的事物总是那么令人着迷。因此,人们通过认识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也会感受到心灵的欢乐与愉悦,并对科学的世界充满向往。

(二)有利于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紧密统一

在提倡五育并举的教育新形势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充分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要站在综合育人的角度,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围绕综合育人理念,从多个维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钻研精神、科学知识水平和科学态度,并引导他们认知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凸显追求语文教材背后蕴含的“真善美”科学魅力。要鼓励学生把个人发展、社会进步、自然和谐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让他们感受科学文化的熏陶,开阔眼界,传播科学知识,增添语文课堂教育的“附加值”。

(三)有利于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科学家精神

课本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指导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直接依据,因而在科学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可以对科学的进程进行许多细节上的补充,充分反映人文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内涵。一是可以通过对科学史的介绍,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科学概念,对这些概念及其应用技术受到的社会背景影响有所了解;二是介绍不同时代的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体现的伟大人格魅力,以此引导小学生领略科学探索活动中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将科学发明以及探索历史与科学家的奋斗故事联结在一起,不仅能够让小学生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的主线脉络,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

比如,可通过介绍莱特兄弟改良飞机、牛顿从苹果掉落现象中发现重力等故事,以鲜活的事例道明人类对地球、对自然的认识过程。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产生读书报国、科学报国的真挚情感,树立从事科学事业的远大理想。要让学生从科学家精神中汲取精神涵养,深刻领悟科技创新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怀揣“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使命感,积极汲取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科学素养,拓宽知识视野;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用心感知思考、创造和沟通,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回应教师和长辈的期许,在学习与实践中由稚嫩小草成长为参天大树,做一个顶天立地、自信自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二、将科学知识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

(一)以优化语文课堂互动模式增强学生科学思维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型教学辅助手段,改变以往完全以文字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图、文、音、像等多样性教学手段的情况下,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这些鲜活教学元素的人文气息,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一步感受到科学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改进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学习激情高涨,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小学生勇于探究、自主创新,让他們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励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解《夜间飞行的秘密》时,教师可以先用视频或PPT等信息化内容向学生展示蝙蝠能够“夜间飞行的秘密”,然后在课堂提问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他们自主独立思考“蝙蝠为什么在黑暗中不会彼此碰撞”“雷达的原理是什么”等问题。教师要以启发为主,鼓励小学生在课后通过使用搜索引擎、翻阅课外书籍等方式,独立寻找答案,而不应随口说出正确答案,打击小学生自我探索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实践与学习中深刻理解科学内涵,在认真思考中增强科学思维能力。

(二)依托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原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科学知识元素,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新的重要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在科学教育中正确实施人文精神教育。语文教师要把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当作自己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的准绳,通过设定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为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奠定坚实基础。科学与小学古诗词密切关联,古诗词中涵盖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包括天文地理、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大气现象等。

例如,学习《长歌行》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可让学生了解我国东西地势特点,明白为何东流水不能西归,从而体会到时光像流水般匆匆而过,一去不复返;《山行》中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句,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查阅相关信息,找到深秋枫叶变红的原因,从而理解为什么霜打后的枫叶会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在讲解《早发白帝城》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时,通过讲解船的实际速度等于船速加上水流速度,能让学生体会李白为什么一天就能到达远在千里外的江陵;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时,可通过让学生思考日照香炉峰为什么会产生紫色的烟,从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例如,教师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向學生讲述20世纪的科学发展史,使他们明白,科学史是科学知识产生以及发展的纪录,也是正确认识人类发展的重要视角。

在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引导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又要注重从科学发展史中挖掘人文素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公平、客观、宽容的历史观和发展观,正确理解和认识科学的发展过程,从全局高度看待前人的科学成就以及时代局限。可以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比如,可以介绍富兰克林为了探索真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雨之夜捕捉闪电的故事。这个故事清楚地讲述了科学物质被发现和验证的历程,给小学生以生动的启迪。只要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大大开阔知识视野,感受到科学精神的呼唤。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这些教学素材的价值,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认识到科学的博大精深。通过这种引经据典地把科学家的故事引入科学教学过程的方式,既可以依托科学教育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有效塑造小学生的正确三观,让科学理论应用与人文思想相得益彰。

(三)以生活化教学联结语文课文与科学知识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课文设置教学情境,把课本中的文章作为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抓手,吃透教材。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既立足于课文,追寻科学知识的根基,又深入挖掘课文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文化魅力,找准科学知识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脉络。应充分地把科学知识和人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确保语文学习效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设置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纸的发明》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前要先向学生介绍本文的大概内容,然后开展生活化教学。可基于学生的意趣,创设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情境,如向学生询问:“现在大家都把纸当成寻常的日用品,但是在古代,为什么纸张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奢侈品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造纸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加强学生对于纸的发明历程的直观印象。也可以提问:“在造纸术不够完善之前,古人用什么留下文字呢?”以此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语文教学、科学知识、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要让学生在头脑风暴中了解纸张的“前世今生”,让他们知道古人造纸的不易,告诫其要爱护环境,不能浪费资源。让学生通过这种科学知识的迁移和内化,了解科学知识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兼具思想性和时代感。语文教师要高效整合语文教学内容和育人内容,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把综合育人与语文教学高效结合在一起,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增强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启蒙阶段的人文引路人,要充分领会传统题材课文中所蕴藏的科学教学价值,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五育并举,以渗透科学知识为契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全面的语文教学带动形式多样的科学教育,有效地改善和优化教学课堂,充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红,周萍.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23(37):53-56.

[2]宗爱芳,杨斌.科学家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参考,2023(4):62-67.

[3]于涵玉,孙晓凤.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科学的整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0):188-190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科学知识小学语文
蜗牛看牙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