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4-04-02 12:16林婷
家长·中 2024年2期
关键词:层级分层数学知识

林婷

在国内教育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都明确指出,教师需要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层级划分来优化课堂教学安排,对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学习要求,这样既能够有效提高班级学生数学学科的整体学习效果,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能力本身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会因此产生较为明显的分层。此时,如果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时,采用传统的统一教学的方法,易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及时适应课堂环境。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仅能够机械化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并不能对数学知识的内涵产生深刻认知。

一、初中分层教学的原则

对于学生的分层,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多方面特点展开。在进行分层的过程中不能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在分层时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特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讲清楚开展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与作用。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一定的客观性,不同学生拥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在一个时期内,相应的成绩也会出现一定的浮动。对于层次的划分,不是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而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帮助与合作,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每一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最大程度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整体最优化。

另外,对学生进行分层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做好充分的协商,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从而实现动态分层。在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公布层次划分的方案,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评,促使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然后针对个别学生的意愿进行相应调整,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都明确指出了学生才是教学课堂中的主体。作为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基础状况以及学习需求进行充分了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很好地满足了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在落实分层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状况进行了解,并且分层教学目标、作业、教学内容的设定都是以学生的基础作为核心要素的,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当下的学习状况。除此之外,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会配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引导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指引,强化分层教学模式中的个性化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进行转变。

(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数学学科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统一化的教学方式会造成部分学生对教学进度或教学内容无法接受的状况,导致班级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情况下,班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状况都能被教师兼顾,教师以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为核心,针对学生设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学困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夯实数学基础,中等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数学问题进行延展思考,学优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拓展数学思维,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理解。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其都能够通过教师的合理设计在课堂中汲取到有助于自身数学能力提升的知识内容,实现数学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只有学生在课堂中具有较高的专注程度,能够跟着教师讲解的节奏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充分思考,才能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一旦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是无法跟上教师讲解节奏的情况,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会出现间断或是无法连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能够跟上教师讲解进度的情况下会有更加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同步思考也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效果。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根据学生展开分层教学指导

如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层,就可以避免因为需要顾及某个学生而放慢整个班级学习节奏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学生学习效率较高、一些学生学习效率较低的情况,但教师不能只根据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生或者学习效率较低的学生来改变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分层教学,将学生进行分层,促进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部分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制定授课目标时没有依照不同层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精细考量,这导致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无法完全符合全体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果教学目标设置的难度过高,班级中的后进生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时会遇到较为明显的阻力;如果教学目标设置得过于简单,虽然能够帮助后进生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建立足够的自信心,但是却会让数学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内容太过于简单,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针对上述情况,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教学眼光放得更加长远,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级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都可以获得提升。

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尝试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层。因为全等三角形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理解透彻,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数学成绩的提高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想要整个班级的学生同时掌握知识点的难度较大,因为班級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同,教师只能选择通过分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加轻松,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来对学生进行分层,让知识储备量相等的学生在同一个小组中,并且针对不同的小组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基于课堂时间进行分层教学

数学教师如果整节课都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讲解,易使学生感觉到厌烦。因此,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一整节课分为若干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分别让学生做好计划。由于上课的初始阶段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学习状态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段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地多理解知识点。在课中也就是课程过半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会有所下降,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部分自由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或休息。此时,学生的状态就会重新得到激发,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正常学习,学生能够保持正常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也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例如,在讲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堂时间进行分层,因为角的平均线的性质在后续的学习中会不断运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经常使用这些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这一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时间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学生刚上课的时间、学生感觉无聊的课中时间、学生的后半节课时间。教师可以在课中时间对学生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继续认真学习。

(三)构建分层评价体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构建分层评价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开展统一的数学考核,根据学生在数学考核中的表现,开展分层评价,完善分层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提问环节中,教师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数学概念性的简单问题,让其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注,督促学生认真听讲,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开展鼓励性评价。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向學生提出拓展性的数学问题,当学生的回答情况未达到分层评价的标准或者自身的期望时,教师可以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并加以语言上的鞭策,促使其更加努力。另外,数学考核是检验学生数学能力和分层标准设计合理性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考卷上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学能力对其所解答正确的习题进行分层评价,比如,对于数学成绩一直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标准在于基础题型解答是否正确,鼓励其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习题进行尝试,在分层评价的体系下,学生能够坚定自身学习的自信心,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四)分层设计课后作业

作业的布置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数学作业预习题、课后练习、章节练习等能够加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实际运用,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分层。一是,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学生的完成时间,遵循“双减”政策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减压、减负,避免出现作业难度过大或作业量过多造成学生课后学习压力大的状况。在适量的习题引导下,学生能够对课堂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再次回顾,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记忆程度。二是,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对于不同层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提高作业类型与教学目标的贴合度。例如,给学困生布置基础性作业;给中等生布置提升型作业;给尖子生布置拓展型作业,有助于实现分层化教学目标的完成,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靠拢,在完成针对性教学的同时让每位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数学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五)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内容

在课堂中,利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既能够强化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引导,又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专注程度。在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内容也应该满足分层要求,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的问题,用问题对学生提出学习挑战,给出适合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思考的意识。除此之外,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内容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于学困生层级的学生来说,倘若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则会削弱学生的探索欲望与思考欲望,并且会出现在课堂中无法回答出教师问题的状况。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弱化问题书籍的实际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课堂提问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向不同层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次函数”相关数学知识点的时候,会在课堂中进行习题的展示,要求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应用进行练习。这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讨论结束之后,让学困生层级的学生回答正确的函数解析式,让中等生层级的学生对函数解析式的取值范围进行计算,让优等生绘制函数解析式图像并将图像进行平移、旋转后,推出全新的函数解析式。不同的习题提问能够让学生在自身的学习层级内进行自我锻炼,通过问题的驱动来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初中学生认知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时,应该进行多角度思考,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让教学计划的制定能够切实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基本需求。对于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关心,积极运用分层教学的理念,提升其数学综合素养,让其数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可以在此基础上获得提升,逐步建立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只有这样,班级内部的学生才能对探讨数学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之间形成隐形的学习内驱力,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也会变得更为强劲,班级内部也可以形成更为和谐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层级分层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